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记者赵敏恒在民国时期是国际新闻舞台上的明星,驰骋世界新闻界,蜚声海内外.在中外采访史上,他拥有诸多第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赵敏恒是"向全世界最早报道‘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东北秘密调查报告和1936年西安事变的记者"①而据<中国新闻学之最>介绍:他"是在外国驻华新闻机构工作单位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前后外国在华记者的报道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前后外国在华记者的报道活动张功臣一中国革命在20年代经历了频仍的灾难和重重内部矛盾之后,30年代伊始,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再次把中华民族推进了世界政治风暴的中心。这个事件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举世瞩目,固然同日本欲称霸亚洲的野心在西方列...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看外国记者写的电讯,也常议论外国记者采写的新闻的优劣。认真研究一下外国记者写作技巧方面的长处,对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报道工作,是会有好处的。最近,我们对外国通讯社的某些新闻作了一点粗浅的分析,觉得外国记者采写的新闻,有些特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日前,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组织外国驻华记者赴东北三省,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情况、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进行专题采访。来自路透社、美联社、日本共同社、韩国广播公司等18家外国驻华新闻机构的28名记者参加了采访。外国驻华记者赴东北三省采访  相似文献   

5.
张敏 《中国编辑》2005,(3):58-59
在当今国际新闻报道业务中,借助编译外语新闻素材发布新闻信息已成为国际新闻源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提高新闻时效、丰富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无论是后方编辑部还是驻外记者都无一例外。因此编译新闻素材已成为国际报道业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编译人员的日常主要lT作。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呼唤新闻改革,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报道思想,放开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种呼唤已是越来越急切了。二、我们面临着同外国新闻机构的激烈竞争。这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多个领域同外国的交往迅速扩大,外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派驻我国的记者已近180人,短期来我国访问的新闻界人士也在不断增多,他们每天都在向世界各地传播大量有关中国的新闻。面对这种形势,如果我们依然象过去那样,满足于“后发制人”,遇事“慢三拍”或“默不作声”,任外国记者抢先报道(其中有些不真实、不正确的报道,有的甚至是在传播谣言),我们的新闻就要脱离人民群众,引起他们的不满;而同时,也自己封锁了自己向国际世界发言的声音。其结果是,徒然长了外国新闻机构的志气,损害了我国新闻机构的声誉。今年有两件事,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相似文献   

7.
一本近距离接触驻华外国记者,揭示其职业意识、报道方式和生产特征的访谈录<中国怎么样:驻华外国记者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近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这是作者以中外深度报道实践为对象、进行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的又一成果,也为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贡献了鲜活素材,同时又给国内记者借鉴外媒报道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日前,常驻东京的外国记者团同日本的新闻宣传机构发生了深刻的对立。对立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记者俱乐部制度限制了外国记者的采访自由。这次对立的直接诱因是1985年2月在成田举行的采访金大中的记者招待会。金大中是国际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外国记者都想去参加这次记者招待会,可是,主办单位限制外国记者采访人数,并驳回了他们的采访请求。以这次事件为开端,拥有一百四十家新闻单位、四百余名记者的外国记者驻日本新闻协会,向安倍外相和日本新闻协会递交了抗议书。其内容是,对记者俱乐部制度的背景作出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1995,(2)
“客观报道”手法的运用路透社的报道我们已经选过不少,那是因为它的许多报道确实写得有特色。比如本文。日本政坛的变化频繁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如果一个外国记者直接去对此加以正面揭露,那恐怕不是上策。那么上策是什么呢?还是西方记者们已经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客观...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初期,在国共统一战线新形势的鼓舞下,被称为红色中国的陕甘宁边区中心延安,再一次成为外国记者瞩目的焦点,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前线英勇杀敌所取得的战绩,也是外国记者争相报道的新闻.无论从记者的活动还是报道作品来看,以延安为象征的红色根据地的崛起,在当时已构成国际新闻界对中国抗战报道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1.
曾经,我们有过这样的遗憾──在历次举世瞩目的重大战争事件报道中,中国传媒只能采用外国新闻机构的电讯、照片、画面和声音。曾经,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叹——外国新闻记者在枪林弹雨中抢新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新闻殉道气概令人叹为观止。曾经,我们有过这样的期盼——什么时候,中国记者出能柏在世养更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现场,让世人一睹中国新闻机构和中国记喜的风采。““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终于,往U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全中国、全世田都看到了这祥的消息和照片。在炮火纷飞的科索沃,中国记…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08,(9):86-86
针对有外国记者提到的“二十一条新闻审查计划”,北京奥组委8月13日澄清,并没有所谓的对外国媒体报道奥运进行限制.外国的新闻记者可以自由地对比赛进行报道。据悉,北京奥组委还推出了24小时受理采访申请机制。对境外媒体采访采用“零拒绝”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两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后的一次重大会议,因而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据“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1511人,其中1120人为国内记者,32名台湾记者和128名港澳记者来自台港澳50家新闻机构,还有分属于115家新闻单位的231名外国记者。 如此之多的记者集中采访这一重大会议,使新闻大战激烈、紧张。报道要出新、出彩,不仅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要对自身以往的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09,(1):80-8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 为向驻京境外记者及时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给境外记者提供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闻信息,2008年12月12日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期“新闻茶座”在京举行。本期“新闻茶座”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60多位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以及港澳台在京记者部分中国境内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日,中国政府颁布<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取消了1990年公布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中对于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在华采访活动的限制(指外国记者在中国大陆采访,应当向有关外事部门申请,并得到同意),规定外国记者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即可在华采访.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报道,各路记者云集,报道规模空前,新闻的开放前所未有。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处置能力和媒体的良好表现赞赏有加,就连惯于用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某些西方媒体也无可指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别具一格——读几篇关于“泥雨”的报道王元敬4月16日凌晨,北京下了一场“泥雨”。对于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首都一些记者、报纸通讯员和一些外国驻京记者纷纷作了报道。面对共同的新闻事件,记者们的报道思路却大相径庭,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北京的“泥雨”是凌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2008,(11):6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公布 据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条例》规定,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采访,  相似文献   

20.
外国记者在战时重庆的报道活动记略张功臣1938牛10月,日军占领汉口后,国民党政府迁往陪都重庆,外国各通讯社和报纸的办事处也随之转移到重庆,在这里开始了长达7年的报道活动。在这7年中,外国记者对抗战的报道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骤然缩小的报道空间这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