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甜甜 《新闻世界》2014,(10):197-199
中国的士子阶层,自古以来就有清议的传统。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山河的破碎,传统的封建文化秩序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原本处于话语权中心位置的士子阶层身份急剧转变。在中西思潮不断冲击交汇的过程中,"开民智"又成为中国文人这一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使命,因此"文人论政"也就随之成为近代新闻报人的最大特色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十年间学界对于"文人论政"这一新闻思想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布迪厄的场域综论作为切入角度,探讨了近代新闻场中的"文人论政"幻象。  相似文献   

2.
张映 《今传媒》2016,(9):106-107
在社会学的研究理论中,语言是一种具有全民性特点的符号体系,即使在阶级社会,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平民而言,语言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沟通与交流,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不同身份的人的语言特点都是相同的,实际上,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不同的人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以及同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身份,而这种阶层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语言的结构、语调、选词等方面,而本文就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详细分析电视剧的台词在表现阶层差异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元宵佳节.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微信上总少不了谜一样的标题,比如《喜欢就上啊,做什么朋友》.什么文章这么低俗?老高靠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厚着脸皮点开看了.谜底:这是一篇介绍元宵节来历的文章,顺便掺杂了某些电影的植入广告.内容有点高雅,广告也不低俗;这么高雅、这么不低俗的文章,挂了一个“我是娼”的幌子.  相似文献   

4.
传媒的任务和目标应当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传播精神文明,坚决抵制腐朽落后不健康的东西,这也是绝大多数传媒的基本实践与经验总结。但也应当看到,在个别传媒也出现和发生了另外的情况,因“性”文章太多或“性”趣太浓,大有误导读者之嫌。不信请看,在一些传媒上赫然出现了诸如“十大性新闻”、“性爱日记”、“包工头欲开‘性福’培训中心”等报道。还有些文章题目就叫“性借条事件”、“我的性爱历程”,要么是什么从一夜情书中摘抄出…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18日傍晚,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号”停靠在广州黄浦港码头。即将结束访华日程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游艇上举行告别招待会。根据事先安排,所有记者都不能上船采访。我是作为报社负责人,以来宾身份应邀登船参加招待会的。我原以为,这是一次礼仪性活动,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新闻,因此只打算顺便了解一些现场情景,供记者发消息时参考就算了。谁知事情出乎预料,我的打算便也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招待会的形式与想象的不同:没有事先安排席位,也没有什么仪式。大家聚集在不太宽敞的船舱里,手持饮料,自由活动,三五成群,随意交谈,气  相似文献   

6.
加强针对性是做好对外报道的一条基本规律。不看对象。也不研究对象关心什么问题,就凭主观写文章、进行报道,这样的对外报道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会引起人家的恶感;不仅不能争取到朋友,还会得罪朋友。这是我们多年来从事对外报道的一条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对外报道同对内报道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对象不同。对外报道的对象是遍布五大洲的外国人,旅居异国华侨,外籍华人以及台港澳同胞。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属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对某些错误百出的文章或者胡编乱造的所谓作品议论之余,很自然地想到了刊登这些东西的报刊及其编辑。许多精神产品正是经过他们的手才同读者见面的。报刊对于广大的读者和作者,应当敞开大门,尽量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往来,在这中间不应当有什么障碍;但是对于要刊载的文章,却要有选择,有一定标准,并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上的。世界上写什么样文章的都有,问题是报刊不能什么都登,而要有所选择,编辑正是干这个工作的。为什么一些很不像样子的东西堂而皇之地被推上版面呢?想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编  相似文献   

8.
读了夏衍同志谈报纸副刊的文章(见本刊第四期)获益非浅;同时,也引起了自己对副刊工作的一些感想。虽然做副刊编辑也有几年了,但是说来惭愧,对什么是副刊,在观念上却并不很明确。这样,工作中问题就来了。第一,往往混淆了正刊与副刊的界限,把副刊也搞得和正刊差不多,或者弄得既不像正刊,又不像副刊,不能突出副刊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不明确正刊与副刊的主从关系,有时把副刊的特殊性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和正刊脱节;这也难以发挥副刊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9.
五、播讲者身份的把握 小说播讲者还有什么特殊身份么? 从总体上说,当然就是播讲者,但播讲得要生动、形象、感人,就不能总是冷静地以局外人自居。要使听者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播讲者就首先要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于是,他就要有现场者的身份的感觉;小说中人物各有语言,且又禀性各异,为了使听者如闻其人之声。以察其人之神,播讲者又要恍为小说中人,以其人自居、言其人之语。这样一来,播讲者的身份就不完全同于播音员、朗读者了。他要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对待日益受到冲击的传统文化是人们正在反思的问题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它不能离开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众多的民族、举世无双的人口以及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是民族学尚未很好解决的课题。为了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要认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分清精华与糟  相似文献   

11.
初学评论写作的同志最关心的是:究竟怎样写评论?有些什么写作方法?这实在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个难以回答得完全正确和非常全面的问题。古人就说过“文无定法”的话,说明文章从来都没有固定的写作方法。评论文章也不例外。任何一个经常从事评论文章写作的人,几乎都可以讲出一套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当然,在各有己见、众说纷纭的写作方法中,也有一些共同的方法,或者说规律,我们在本章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杜燕 《出版科学》2003,(3):50-51
花10万元买辆汽车,人们绝不会期望买回来的是一辆豪华“奔驰”。对厂家来说,一款定价中低档的轿车,也不会有高端配置、时髦车型,这就是“性能价格比”。说白了,就是花什么钱,买什么货,一分钱一分货。对买方来说,虽然汽车并不是特别满意,但花钱不是很多,也算物有所值;对卖方来说,虽然钱赚得不  相似文献   

13.
我在编稿过程中,经常收到一些基层通讯员的来稿,但由于稿件质量不高,不能采用。究其原因很多,主要是这些通讯员不善于立足本地,面向全局。其表现:一是不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报上登什么,他也写什么;二是不去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地有什么就写什么。这两种极端现象,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需要注意克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  相似文献   

15.
林栋 《传媒》2002,(6):10-11
足球是圆的,不管你从哪方面看,都不能看到它的全部。其实,我们看什么物什,又怎能看到它的全部呢? 足球很特别,尽管谁也看不到它的全部,总在看它并自以为已经看到它的全部的人,还是很多很多。 有人说,足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荣誉的象征。我不认为这话有什么错,但也不认为这话说得很全面。 有人说,足球不过是一种游戏,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之一。这当然没错,但除此之外,足球还很可能是另外的什么,这是  相似文献   

16.
无论搞新闻写作,还是搞文学创作,都追求写得生动。这不仅是对的,而且至关重要。有人写出的文章,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也找不出什么缺点,只是谁都觉得不生动,我看这往往比任何毛病、缺点都更大。世上有许多没毛病、没缺点的东西,但人们也不会仅仅因其“完整”而尊重它,因为它没有特殊价值。光光的羊粪蛋,圆圆的鹅卵石,它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我看把它捧在怀里的人不多,道理很简单:它廉价或无价值。 文章尤其如此。写文章与一般性的说话或随意在纸上写字不同,主要的不同在于要使听众、读者觉得生动,有所触动,达到感动。  相似文献   

17.
向往的生活     
林沐之 《新闻传播》2007,(10):I0001-I0001
较真有较真的想法,不较真有不较真的理由。什么事较真,什么事不能较真,什么时候较真,什么时候不能较真,这里面有些说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品味平淡     
与过去那些不断爆出轰动性新闻的年份相比,俄罗斯的2000年,亦即普京执政的第一年,堪称平淡无奇、平淡乏味的了。在岁末年初撰写“年终专稿”的季节,这一年的俄罗斯有什么可写,又该如何去写呢?俄新社《普京执政一周年小结》的作者,以他直面平淡的勇气和对平淡的反复品味、深刻解读,写出了一篇既不平淡也不乏味的报道,叫人很开眼界。 按照传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生活平淡,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自然也就没有新闻可言。但情况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生了不平淡的事情是新闻,在总是发生爆炸性、…  相似文献   

19.
有名人说:“婚姻如同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人是要走远路的,合脚的鞋太重要了。无奈婚姻这种鞋事先只能看不能试,即使试也很难真正试出来。因为人生的路什么状况都有,哪会像商店里的地面那么平展?买鞋的时候只能凭感觉了,虽说都知道鞋最重要的素质是合脚舒适,颜色样式并不关紧,但社会中人的鞋既是穿的也是看的,因为鞋还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有时候,鞋的实用价值甚至被装饰和改变身份以及其他意义所替代。再加上年轻的买主容易虚荣,喜欢盯着尖硬有型新奇亮丽的鞋子流连忘返。种种因素使得大部分人买的鞋多少都有点不合脚。…  相似文献   

20.
贺艳 《新闻大学》2006,(1):108-110
身份认同的危机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财富阶层.以<头等舱>为代表的DM杂志,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建构财富阶层的身份认同,其主要方式为通过每期的主题策划与内容设计,以"富"与"贵"、"看"与"被看"的叙述策略,实现文化、品位、男性气质的认同;在"自我身份与城市身份"这一焦点上,通过广告及风花雪月的软话题,在全球消费主义和欠发达地区区域性的联系中得到自我身份想象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