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文是新生代电影导演中不可多得的怪才,他虽然仅仅有四部作品,但是每一部都深入人心,都是人们热议的对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单向度的扁形人物形象。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是如此,但是《让子弹飞》却不意味着就此结束,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以一个纯爷们的姿态出现,他塑造的男性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姜氏色彩。文章讨论姜文导演作品与西方电影中男性形象的比较及其借鉴之处,主要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分析。于此我们发现了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的男性,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指,而是一个多义无法简单概念的象征。姜文的电影作品深受世界电影的影响,我们仅仅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与《美国往事》中可见一斑。姜文的高超之处在于:以他人之行塑我之气。他借鉴了国外众多经典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塑造出的却是一个个充满中国文化气质的男性形象,这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2.
王雁 《报刊之友》2014,(11):85-89
姜文是新生代电影导演中不可多得的怪才,他虽然仅仅有四部作品,但是每一部都深入人心,都是人们热议的对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单向度的扁形人物形象。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是如此,但是《让子弹飞》却不意味着就此结束,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以一个纯爷们的姿态出现,他塑造的男性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姜氏色彩。文章讨论姜文导演作品与西方电影中男性形象的比较及其借鉴之处,主要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分析。于此我们发现了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的男性,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指,而是一个多义无法简单概念的象征。姜文的电影作品深受世界电影的影响,我们仅仅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与《美国往事》中可见一斑。姜文的高超之处在于:以他人之行塑我之气。他借鉴了国外众多经典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塑造出的却是一个个充满中国文化气质的男性形象,这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3.
蔡萍 《报刊之友》2014,(9):159-161
姜文,中国电影演员、电影导演。他曾在中央戏剧学院接受过专业而严格的表演训练,他在表演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及艺术修养,加之他在表演事业上不断地努力与创造,渐渐地,他的表演艺术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路数和风格。本文简单地梳理了他自出演电影电视以来的演出、创作轨迹,同时了解一下他的个人生活成长经历,进而从演员表演理论入手,结合姜文所饰演的角色和出演的作品,分析他的表演艺术特色和表演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还对姜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告白记忆深刻:"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于90年代初期刚刚打开窗户的中国人而言,窗外的美国梦因这部电视剧而被点燃,姜文的告白和刘欢的呐喊,是那个时代很多人激荡的  相似文献   

5.
从《鬼子来了》开拍到现在,姜文和这部电影一直是媒体的关注焦点。虽说整个片子的后期制作都已经完成了一段时间,不过究竟什么时候《鬼子来了》能和观众见面还是个未知数。还好现在能让姜文坐下来仔细说说“鬼子”到底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6.
时尚人物     
本来娱界多口水,不是绯闻即名利。岁末年初,《理发师》一剪而断。在娱记们的煽风点火下,姜文和陈逸飞的矛盾不断升级。一向低调的姜文只得通过媒体做婆婆妈妈的解释。其言辞一扫影帝霸气,似有妥协之意。 有一种说法是,姜陈之争其实是电影制片人体制之争,该检讨的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陈逸飞让姜文在公众面前下不了台,实际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7.
欧美媒体从日本转至中国。由于日本经济不断衰退,发自日本的消息的价值不断降低,欧美媒体最近不断从东京撤退,其中大部分转移到了作为“下一个经挤大国”的中国,出现了“从日本到中国”潮流。继美国颇有影响力的《芝加哥论坛  相似文献   

8.
在外人眼中,姜文是个霸气外露的导演,而在与他合作过的所有人口中,这个看似粗粝的男人“体贴”而“羞怯”。这一次,他又拍了一部民国戏,一部冒险故事。甚至,他按照自己的意图搭建了一座想象中的大上海。如同那些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姜文也在现实中冒险。22年,拍了5部电影,被人赋予了无数标签。某种程度上说,姜文已经成为了一个角色,他一直在扮演那个人。  相似文献   

9.
任梓茹 《今传媒》2016,(1):122-123
提起当代中国电影,姜文无疑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他那激情四射的个性化表达方式通过荧屏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到《太阳照常升起》每一部作品都被烙上了独特的"姜文式"印记.本文将试图对姜文早期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充斥的大量符号、意象以及隐喻进行解读,展现具有其独特风格的碎片化影像世界.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1999年7月底至9月初,中国摇滚先行者崔健和他的乐队应邀去美国参加巡回演出,为时一个多月,去了5个城市,这也是中国摇滚乐队首次在全美的巡回演出。刚刚倒完时差的他,正忙着为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创作电影音乐,崔健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本刊记者在崔健家中和他聊起了此次美国的音乐之旅。  相似文献   

12.
杨杰 《东南传播》2013,(3):92-94
论文通过对姜文电影的故事背景、表现风格以及所隐藏的情怀的简要分析,探究姜文电影表达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电影体系中的位置与影响,以及姜文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一位资深的驻东京中国记者告诉我:他的一位日本朋友曾向他透露,今年1月下旬,舆论(尤其是中国舆论)对右翼团体在大阪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集会的强烈反响,使右翼分子们暗暗“窃喜”,原因是他们的猖獗活动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重视”。面对众多的中国媒体,右翼分子们大有“身价倍增”之感。 在日本,右翼的名声很坏,一  相似文献   

14.
备忘     
作家刘震云正寻寻觅觅,为他的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改编成电影而寻找合适的导演。据悉,刘震云日前在京城与姜文就此事作了一次十分愉悦的会晤,姜文对这部小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双方初步接触,相谈甚欢。至于《故乡面和花朵》,会不会最终成为姜文的下一部银幕大作,目前还是一个悬念。由丁聪、李锐、贾植芳、乐黛云、朱  相似文献   

15.
王雁 《东南传播》2014,(9):116-118
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为观众奉献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男性形象,有的已成为经典。姜文导演的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单向度的扁形人物形象。文章主要讨论姜文电影中男性形象所包含的多重文化意义以及文化特征。姜文电影中的男性并非一个简单的能指,而是一个多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但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还在继续。回忆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各国媒体纷纷予以报道的情景,日本媒体更是派出了包括体育部、社会部和国际部等在内的强大的媒体记者阵容,日本雅虎等各大网站以及《朝日新闻》、《每日新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获取日本相关信息的通道很多,包括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的对华宣传,也包括漫画、电影、流行文化等日本元素在中国的传播,再有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国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获得的与日本相关的新闻信息.这种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获取渠道就是在日本派驻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升值,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逐渐感到直接向海外派驻记者并非遥不可及.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成为促使中国媒体"走出去"的一个契机,既有突破,也暴露了问题.中国媒体加强国际报道、拓宽信息通道之路,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今年夏天,姜文和那些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一样紧张、忙碌。见到他时,他正在中央戏剧学院的黑匣子剧场参加话剧《北京人》的排练。这出戏是中戏的毕业生们献给母校50年校庆的礼物。除了姜文,参加这部戏演出的还有李保田、巩俐等一批中戏培养出来的大腕儿。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7年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日本,而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温总理在3月16日出席人大记者招待会时称,他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是一次“融冰之旅”。这一“融冰之旅”受到了中国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在温总理这一“融冰之旅”的前前后后,中国国内媒体也经历了一场针对国内人民对日本反面情绪的“融冰之旅”。  相似文献   

20.
李雪  陈睿 《今传媒》2010,18(9):132-13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曾一度使人们认定了广播将被淘汰的命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外,美国的广播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中国,近期统计的数据显示,广播创收也超过了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增幅。日本,作为与中国毗邻而居的世界第二广告大国,其广播的发展必然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对日本的广播媒体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广播媒体应对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