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林 《航空档案》2005,(2):39-41
200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显示,萨达姆在巴格达一个私人住宅。布什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美军违背诺言突然提前实施“斩首行动”。空袭命令下达后,战区8艘美海军军舰上的人员立即根据从中央情报局总部传来的目标资料编制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飞行数据。同时,两架F-17A“夜鹰”隐身战机,各携带着两枚重达2000磅制导炸弹起飞,开始了这次“斩首”的空袭行动,试图杀死萨达姆速战速决,伊拉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2.
杂志     
英国《经济学人》8月16日 重返伊拉克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尝试在伊拉克推行一种由适度军事打击和讲求实际的政治边缘政策相结合的行动方针。虽然鉴于当地局势,这种方针的成功机会有限,但已经高于其他的策略。对于8月8日美军战机空袭ISIS目标,批评家们认为奥巴马的行动规模太小,时机太晚。的确,为了铲除ISIS极端势力,仅靠空袭不够,  相似文献   

3.
1991年北京时间1月17日上午7时35分(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16日19时35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上千架战机开始空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向空中开火。北京时间7时42分,新华社英文大广播发出了一条快讯: 急电!急电!急电! 快讯:海湾战争爆发新华社安曼1月16日电,巴格达上空出现高射炮火。北京时间8时(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时,美国白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每隔一段时间,伊拉克就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眼下,海湾上空再度战云密布,美英两国不断向这一地区调兵遣将,颇有些“不推翻萨达姆政权誓不罢休”的劲头。 作为曾经在伊拉克常驻的新华社记者,作为1998年底美英对伊发动代号“沙漠之狐”大规模空袭的目击者和报道者,我最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时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情形,我把这些片段整理成文,相信读者和新闻界同行透过此文,能对驻外记者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战争状态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针对“伊斯兰国”(ISIS)武装分子的战略,提出四方面措施:同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实施空袭、增加对伊拉克作战单位的支持、通过反恐活动遏制ISIS以及重启对ISIS受害者人道主义援助,不过奥巴马排除了直接派遣作战部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上空又布满战争的阴云.时隔12年后,海湾又要被新的战火和狼烟笼罩! 9月5日,约100架美英战机袭击了伊拉克西部,这也是近4年来美英军队对伊拉克采取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7.
CNN夺魁记     
CNN此次能“为天下先”,得之于志在必得的充分准备。当然,也有几分靠的是“运气”。本来,在1月17日空袭开始之时,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谢巴德比CNN的几位记者早两分钟叫通电话,但线路突然中断了;几乎同时,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艾斯诺尔、哥伦比业广播公司(CBS)的皮赛也都操起了电话,但都未能逃脱电话线路不通的厄运。只有CNN,它似乎早就知道空袭将首先造成伊拉克电话线路中断;知道美军会使用高频、甚高频、超高频通讯干扰机,发射与伊拉克电台工作频率相同但功率更大的噪声信号,使无线电通讯也无法进行;知道美军飞机在空袭时会撒下  相似文献   

8.
张巨岩 《出版参考》2004,(12):31-32
《圣安东尼奥快报》和《若阿诺基时报》在美军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闪击与敬畏”入侵行动后的头版。两家报纸的大号标题均为战争代号“闪击与敬畏”。《若阿诺基时报》的插图表现了美军给伊拉克伤兵喂水的情景:《圣安东尼奥快报》的图片展现了巴格达在猛烈空袭中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5时35分(北京时间10时35分),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打响了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新闻大战也拉开序幕。基于新华社是国内媒体报道伊拉克战争最重要的新闻来源,这次新闻大战的重点就在新闻的后期制作上。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三家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信息时报》  相似文献   

10.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只用了20多天的时间就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拥有的几十万军队很快分崩离析。萨达姆军队迅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英军队航空兵通过在伊拉克南北两个禁飞区长达12年的空中持续作战,耗尽了萨选姆绝大部分舫空力量。因此,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航空兵感到惊奇的是,美英战机数百架在伊拉克空域飞行,居然没有一架萨达姆的战斗机升空拦截作战。面对没  相似文献   

11.
吕碧兰 《今传媒》2003,(3):15-16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上午10时35分),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打响了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新闻大战也拉开序幕。 每场战争开战第一天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关于战争第一天的报道因此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新华  相似文献   

12.
感受信息焦虑美英联军的战机不断地轰炸着伊拉克的国土,我们也一刻不停地被无处不在的媒体轰炸着。作为世界上第一次被直播的战争的观众,不知我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有时像无所不晓的上帝一样俯瞰着伊拉克战争的全局,因为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及时丰富的实况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1月从叙利亚杀回伊拉克的ISIS武装,半年内就连续占领了超过17座伊拉克城镇,包括距离巴格达不足400公里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出地面部队的美国,仅仅靠空袭不可能消灭ISIS武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报复哈马斯火箭弹对斯德洛特城的袭击,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出动战机对加沙地面进行空袭,以此来轰炸乃至清除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人员,至少让处于巴勒斯坦核心地带的加沙城巴抵抗人员,产生被报复的恐惧感。空袭当中,至少1300人丧生,当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当然,Google在此一信息流通过程中作用显著.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哈马斯武装人员不能够站在地面上足够长的时间以袭击斯德洛特城,否则就会被以色列的战机撕成碎片。因此,  相似文献   

15.
千年伊拉克     
在经历了12年的制裁、空袭、武器核查之后,伊拉克终于再次陷入了战争。正如法国作家樊尚·于热所言:“从尼布甲尼撒、亚历山大大帝、萨拉丁、苏莱曼一世到今天的萨达姆·侯赛因……历史虽然安排了历次冲突的出路,却丝毫不能减轻伊拉克现在经受的苦难。”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岁暮,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2月17日凌晨(巴格达时间零点57分),美国和英国背着联合国,在夜幕的遮掩了突然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终于在年末酿成战事,成为1998年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热点,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领域成为空袭之外的另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 在这次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华社发挥整体优势,前后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反映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次战役性报道检验了新华社的记者编辑队  相似文献   

17.
“小牛”空地导弹,一直是美军战机空中反坦克的强有力武器。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空中反装甲成为一大热点。在美军空中反装甲武器中,比较有名的包括最新型“小牛”AGM-65K空地反装甲导弹。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人士都知道,在版面的编排上很讲究艺术性,政治性则更强。好的版面,特别涉及政治内容的版面更要出思想,简言之要有组版思想。比如,这次美英空袭伊拉克,不少国家进行了谴责与反时。事情似乎就是美英一方与伊拉克一方的冲突,其实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简单,甚至有点复杂。所以,国际新闻版在  相似文献   

19.
《圣安东尼奥快报》和《若阿诺基时报》在美军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闪击与敬畏"入侵行动后的头版。两家报纸的大号标题均为战争代号"闪击与敬畏"。《若阿诺基时报》的插图表现了美军给伊拉克伤兵喂水的情景:《圣安东尼奥快报》的图片展现了巴格达在猛烈空袭中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上午10时35分),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打响了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新闻大战也拉开序幕。 一场战争开战第一天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关于战争第一天的报道因此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新华社是国内媒体报道伊拉克战争最重要的新闻来源,由于新闻来源单一,无法在新闻的原创性上展开较量,因此这次新闻大战的重点就在新闻的后期制作上。本文试图通过3月21日广州三家日报一《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信息时报》对伊拉克战争爆发第一天的战争专题版面进行分析,探索报纸如何在新闻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