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永葆“湖北省先进县市报社”和“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枣阳日报社围绕“五会一课”,在提高报纸质量上狠练“内功”,报纸策划能力、版式设计、印刷质量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肯定。 “五会一课”,一是星期五政治学习例会,每周五下午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精神;二是每周一业务例会,采编人员相互交流经验,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三是报纸审读会,每月采编负责人对报纸的舆论导向、版式设计、校对等情况进行审读,奖优罚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委办公室吴光兵:今年以来,在每月15日召开全镇通讯员参加的新闻报道例会上,镇委办公室把《新闻与写作》作为例会的教材,并作为一项制度执行。今年截止6月底,该镇的稿件已被县、地、省级新闻单位分别采用156篇,32篇、8篇,是去年同期的2倍,在全市名列前茅。《新闻与写作》是全镇通讯员在众多的刊物中一致推选的例会教材,在每次新闻报道例会上,由镇委报道组组织全体通讯员学习。大家反映:《新闻与写作》很合他们的口味,一是内容丰富,既有新闻业务、新闻理论、新闻史,又有文学创作和语言知识,还有其它有用知识;二是实用,《新闻来稿  相似文献   

3.
孙世恺认为学习在于积累,积累的前提是博览群书,包括对重点书籍的深钻细读。他说:“记者应该博览群书,广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多了,材料广了,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写出的新闻也就不干巴了!”知识要靠积累,积累要靠勤奋和毅力,俗话说“一天一根线,十年织成缎”。孙世恺同志积累知识就是从一根根“线”开始的,他在新华社工作三十年,他积累了三十年。“史无前例”的动乱年月,对于知识的蹂躏,他心痛欲碎。1967年,负责北京分社工作的孙世恺被打成“走资派”,让他在办公楼当清洁工,每天拿着扫把、墩布、簸箕,打扫楼道、走廊和厕所。一天,他在清扫办公室倒废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是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王华,这位而立之年的青年农民,这个在82年以来写稿七百多篇,被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报、台评为优秀通讯员的农民,在他的通讯员生涯中,确实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道路!中学毕业时正是一个劳动日仅值一盒“宝成”烟钱(0.19元)的“大锅饭”时代。从那时起,他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他最喜爱的一句格言,就是“世界的一切在我都不生疏”。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尤其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古代,我国就主张文章要有知识性。司马迁说庄子“学无所不窥”,赞扬他写的文章学识广博。鲁迅也主张作家要学习各种知识,他希望文学青年“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新闻是不能讲知识性的。在他们看来,知  相似文献   

6.
治学与为人     
某学者年近古稀,仪态严峻而语颇风趣。今春对其弟子讲治学之道,以“继往开来”四字说明治学的基本要求。一面要继承前人的知识,同时必须创造新知识。他以“吃进”比作“继往”,以“排出”比作“开来”,来说明治学的三种态度:第一种,吃草挤奶,前人的知识经过他的消化,产生出更好的新知识。这是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是我们所提倡的。第二种,吃草屙草。前人知识虽然经过他的肠  相似文献   

7.
1940年夏,我和李文、王华三人,作为三家书店的代表,到太行山八路军野战总部(朱、彭总副司令所在地)驻地山西辽县(现左权县)麻田开办华北书店。当时李文同志三十来岁、王华二十出头、我则将近二十,三人经历略有不同,但都是南方小伙子(统称“上海人”),都是上海书店出身,对名闻四海的“太行山八百里”、“太行山,八路军”,充满  相似文献   

8.
先贤鼓励人们刻苦学习时 ,曾用过这样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说出了学习的艰辛 :不努力学习 ,不付出心血和汗水 ,是不可能达到知识的彼岸的。那么在哪里学呢 ?先贤告诉我们 :在“书籍的高山”里 ,在“学问的大海”中。图书馆里有“书山” ,有“学海” ,图书馆是包容高山、大海乃至整个宇宙的神圣殿堂。人们的知识从两方面获得 ,一是直接知识 ,需要从社会和大自然中学习 ,一是间接知识 ,主要从书籍中汲取。直接知识虽然十分重要 ,但对于专家教授来说 ,其知识层次的高低 ,似乎更体现在其间接知识的多寡方面。图书馆在…  相似文献   

9.
江苏盐城外贸运输支公司出了个“土记者”,他就是发运员沈海滨。几度春秋,几经磨练,他终于获得了累累硕果。 1985年,初中毕业的沈海滨,分配到了盐城市外贸工作,由于工作量不大,促使他不断思考一个同题: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多做些贡献?一次,看报时一新张闻照片触动了他。从此,他爱上了新闻摄影这一行。五年多来,他一步一个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三明日报》坚持每周一的记者业务例会,主要是落实报社编委会部署的“中心工作”报道任务,探讨新闻业务,推进采编工作互动。实践证明,记者业务例会是报纸编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平台、本人分管记者部工作多年,也深感记者业务例会对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对提高记者业务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阳松涛 《大观周刊》2012,(48):274-274
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知识。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不会吃力,不会有负担.学习才会乐此不疲。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先进表彰     
3月12日,绍兴市档案馆接待利用岗“全国巾帼文明岗”授牌仪式在绍兴市档案局隆重举行。绍兴市妇联副主席金月芳和绍兴市直机关党工委调研员吴桂珍出席仪式,金月芳代表全国妇联向市档案局局长车炼钢授牌。  相似文献   

13.
信息     
宁波市召开档案局馆长会议1月18至19日,宁波市档案局馆长会议在市新档案馆会议室召开。董书芳局长传达了国家、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各县(市)、区档案局局长、城建档案馆馆长畅谈了2005年度各地档案工作思路。市档案局各处室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04年工作,重点交流了2005年工作打算。会议还就市局领导班子2004年民主评议事项征求了各县(市)、区的意见。(顾剑徵)绍兴市档案局开展党员结对活动绍兴市档案局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党员结对活动”,把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到实处。一是在学习阶段中,结对党员要互相对教育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媒介正式被允许派记者随各代表团进京采访“两会”。他们的加盟,使每年一次的“两会”新闻竟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出动几十上百名记者的中央新闻单位比作“大兵团”的话,那么随代表分散在各住地,一般只有三两名记者的外地来京新闻单位则是一支支“小武工队”。“大”、“小”之间、“小”、“小”之间有配合、有竞争、有交流、有借鉴,虽然这次“两会”是例会,但由于事关“九五”计划及今后15年远景规划这一大事,因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单位在报道上都不敢怠慢,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例会”。  相似文献   

15.
钱峰 《新闻实践》2011,(8):13-13
今年4月至5月,绍兴晚报和绍兴市总工会、越城区总工会、越城区环卫处等策划了“30元,为环卫工增一分温暖”活动,并推出了“寻找最美环卫工”系列报道。通过现场募捐、记者全程体验环卫工生活等,报道引起了广泛影响,目前已募集善款4万元,为绍兴市区1027名环卫工每人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保险。  相似文献   

16.
网货当道     
孙进  贾蕾 《网络传播》2009,(10):64-65
在箱包行业闯荡了十年的叶海峰,从外贸贴牌起步,目前他的“境界”是做网货自主品牌。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外贸形势恶化,连毛利率维系在5%的贴牌生产都举步维艰,叶海峰表示,贴牌生产以挤压利润为代价不是长久之道,他由此开始大力打造“麦包包”品牌,甚至采取一整套基于C2C平台如淘宝的订单供应链管理模式,以网购订单驱动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了新时期档案人的良好作风和时代精神。作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卞峰煜同志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尤其要学习他带领绍兴市档案局(馆)敢于开拓、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做法,以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近期。我们对绍兴市档案局馆推进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在卞峰煜同志的主持下。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为制订区"十一五"档案发展规划,我曾慕名造访绍兴市档案局(馆),聆听过卞峰煜同志幽默中蕴含哲理的谈话,深受启发。最近,读了《中国档案报》发表的《生命铸就事业,平凡彰显伟大》一文,更为卞峰煜同志的事业追求所感动。向卞峰煜同志学习,我感到一是学习借鉴他  相似文献   

19.
绍兴市档案局是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单位,我们新区档案局曾多次前往学习取经,卞峰煜同志带领绍兴同仁艰苦奋斗、团结拼搏、锐意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全国档案系统开展的向卞峰煜同志学习活动中,我更加感受到卞峰煜同志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宝贵的共识     
《作者知识须更新》一文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老新闻”,他在我刊刊登的谈及“星级厕所”“黑名单”等词语的文章中批评了媒体使用词语不规范的现象;后来发现他所批评的用法却被一些新闻文稿及国家权成部门公文认可。于是作者认为自己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了,必须时时更新。我们为作者这种谦虚奋进永不满足终生追索的学习精神所感动。虽然我们以为作者前此所载文章是言之成理的,不必急于全盘否定,因为其根据(如词典)是客观、确凿和公认的标准。但一个词语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使用往往仪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