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出版界的目光聚集在出版业的集团化和集约化——造大船上。集团化有利于增强出版实力,集约化是提高出版水平和效益的需要。“造大船”,势必具备一定的条件,要么走联合、兼并之路,要么走内涵式发展的自我扩张之  相似文献   

2.
去年下半年,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分配到报社。在见习期间,我备尝了酸甜苦辣之味,现将之书于纸上,向同行各位请教。试用三个月和社会上许多单位一样,本报对研究生不是很感兴趣,认为研究生要么自恃胸中墨多,盛气凌人,不易“驾驭”,要么书呆子一个,不善奔跑。因此和报社“谈判”那天,报社领导毫无客气地对我说:“试  相似文献   

3.
相传古代斯巴达人非常珍视盾牌。如果有谁在战斗中失去了盾牌,那会被看成莫大的耻辱。所以,一个战士无论生还是战死,始终要与盾牌在一起。当时,有一位母亲送自己出征的儿子的临别赠言是:“你要么带着盾牌回来,要么躺在盾牌上被抬回来。”这表达了斯巴达人要与盾牌共存亡的英雄气概,所以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传颂。“要么带着盾牌回来,要么躺在盾牌上被抬回来”,从逻辑上说,就  相似文献   

4.
王云 《新闻前哨》2002,(5):15-16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许多人眼里,理论要么高深莫测,无从把握;要么枯燥无味,面目可憎。其实,如同社会实践的生机勃发一样,与时俱进的理论永远是新鲜而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5.
谁不该念错?     
念错字,古时或许不大常见。因为,那时的人要么穷得念不起书,他因此也不假装斯文,不在电视上主持节目,私下里骂隔壁阿二淘气时,也不会把“可恶(Wu)”说成“可饿”;要么他就从“小学”学起,读“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学成了卖弄“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酸是酸掉了听者的大牙,却断不会念错。至于现在念错字,实在是稀松平常之事。因为如今大家差不多都识文断字,识字人一多,念错字者也是几何级数陡增,这就像汽车多了交通事故随之增多一样。 我一向以为,大众念错字,错就错了。汉字有五六万,就是章太炎、郭沫若…  相似文献   

6.
在红军长征期间,战斗频繁,大大小小的仗不知打了多少,有胜仗,也有失利,但国民党中央社发的大量战讯,许多报纸的专电、通讯、社论,给读者一个印象: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红军要么“溃败”,要么“被歼”,要么“遭到痛击”,要么“损失惨重”,要么“狼狈流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时候,他们也透露一点消息,如某某城池被红军攻陷之类,但往往淹没在所谓“国军”胜利的消息中,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至于国民党军队失败的消息,它们常常是隐而不报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或者不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和升华实践,否则,那将出现要么是盲人摸象,要么是指鹿为马,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我行我素等状况。新闻理论的研究,对于新闻实践说来,如同船之桨,车之轮,鸟之翼。尤其是对于“知其法而不善知其理,惯于实而不善惯于旨”的地市报而言,新闻理论的研究更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9.
由于突出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思想,近年来经济报道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篇幅上, 都占据了各家报纸的大部分 版面。然而,纵观所刊发的内 容不难发现,就经济活动写经 济活动的最多,要么是抓经济 的改革、抓经济的制度,要么是抓经济的做法、抓经济的效能。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触及很少延伸到“大经济”的空间,只局限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范围”所致。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提出经济报道中的“非经济思维”,旨在拓展那些存在于经济活动范围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非经济活动空间,使我们的经济报道冲出单纯的经济活动框…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传媒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各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吸引读者,一张报纸要把一定数量的读者吸引到自己身边,非得有不同凡响的独特之处不可。要么,你的报道是独家的;要么,你的报道形式别出新裁;要么,你的报道比别人更权威、更深刻……否则,就会变成自己办报自己看,既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更达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专栏之所以在1995年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原因就在于她“特”、“新”、“快”、“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5目,“今日话题”在光明日报上一亮相,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很多读者从千里之外打  相似文献   

11.
刘建波 《档案时空》2003,(12):39-40
“依时纵述”是编修方志必须遵循的基本体例。只有通过“依时纵述”,才能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反映事物的兴衰起伏及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才能记载好历史的真实进程,才能体现客观规律和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资治的目的。我县续志工作全面启动已经有了一年多时间,在对已完成的初稿进行审稿时,我们发现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单位修志时没有准确把握好“依时纵述”的体例。主要表现在要么纵述的内容庞杂,交叉重复,主题不集中;要么纵述时资料残缺,只记历史而无现实;要么纵述时线索不清,头绪混杂,难以看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脉络;要么纵述时对资料没…  相似文献   

12.
如今,媒体的活动经营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以前的大型商业活动,要么南政府主办,要么由公司运作:媒体在其间的身份多是协办,作为配角出现。近儿年来,媒体将活动经营作为收益多元化的拓展路径,频频以主办者的身份出现在各种活动中,如2002年国庆期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南方都市报》联合举办了汽车展;《北京晚报》自2002年始每年一次的“广告饕餮之夜”、2003年始的“北京个人购房展会”、  相似文献   

13.
《论语》本是一册记述孔门师徒言论的书。但内中也有一些记行记事的细节。孔予作为教书先生,在他学生眼里,要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要么是“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张》),是那样高大伟岸,又是那样飘渺抽象。一遍读过,合上书本想要默一默老夫子的面貌,虽然老先生的正面形象多是在谈仁说礼,但从一些细节里却彰显出他的侧影,将他还原成一个可亲可近的普通老头儿。  相似文献   

14.
刘强 《新闻采编》2006,(5):30-31
平时读党报,总会看到许多令人兴奋的好新闻。但也有一些新闻阅读后使人一头雾水,要么是不知所云,要么是怀疑其真实性,要么是显得绝对化,要么是索然无味……。每当读到这些新闻时,总隐约感到,我们的记者似乎应该“多一些”什么和“少一点”什么?笔者想来想去,冒昧列出了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5.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碰到这样一段对话: 甲说:“我说这件事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你不相信吗?”乙说:“咳,报纸净瞎吹。除了天气预报,我都不相信。”丙说:“天气预报我也不信,前天明明下了场雨,可预报说阴天转多云,因为上班没带雨衣,还淋感冒了。我只相信报头上的年月日和星期。”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自己是新闻记者,听后心中很不平静。“只相信报头上的年月日和星期。”如此口出狂言!可以肯定地说:这几个年轻人太感情用事了。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太绝对化了。但从另一方面说,也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或者不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和升华实践,否则,那将出现要么是盲人摸象,要么是指鹿为马,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我行我素等状况。新闻理论的研究,对于新闻实践说来,如同船之桨,车之轮,鸟之翼。尤其是对于“知其法而不善  相似文献   

17.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下称《续提要》)第十册一百七十四页之“籀亭述林”由夏孙桐先生撰写。查考这条只有三百一十二字的提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商榷。夏孙桐曰:“籀亭述林十卷家刊本清孙诒让撰”,翻检清末学术大师孙诒让的所有论著及关于他的评论文章,均不见有名“籀亭述林”者,倒是无论宋慈抱、朱芳圃、张宪文分别所做之孙氏年谱,还是孙诒让哲嗣孙延钊所作“遗著识跋三篇”,均提及“籀廎述林十卷”为孙诒让所作,不难理解,夏孙桐先生要么由于笔误,要么失于查考,将“籀廎述林”  相似文献   

18.
1949年罗稷南问毛泽东:“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毛泽东回答道:“要么在狱里还在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  相似文献   

19.
如果人们对一门学科还不了解其内容,就对它存在着先入为主的成见,那便是该学科之大不幸了。伦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要么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要么人们往往把它作错误的联想,由伦理学而想到道学,由伦理学家而想到道学家,乃至漠然之、轻视之。有这样一种观点:“伦理学压抑人性、束缚自由,而且凡人难以接近,即使学了伦理,对人生也无用”。可以说,《东西方伦理学》一书的作者正是为了消除这种偏见,恢复伦理学的本来面目,以证明它并非枯燥无味,也并非对人可有可无,而是一门每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应该了解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者的这种努力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在我国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评奖也越来越高,有行业评测奖,有国家奖,还有国际交流奖。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们有许多在国内外拿了奖的光盘,市场销售却很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血本无归。这里且不说盗版的危害,单就产品策划制作来看,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例如《故宫》和《颐和园》两张光盘曾得过“莫必斯”奖,但经常逛软件店的人会知道,这两张盘要么店里不卖,要么放在角落鲜有人问津。无论从艺术上、技术上、创意上还是内容上,这两张光盘都堪称佳作,但很难卖动,可谓阳春白雪,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