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讲授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地理教学过程.通过教师讲授,传递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理解和领会,组织学生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最后由教师检查或指导学生自行检查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探索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感知属简单的认识过程,但它却是复杂认知活动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感知便是吸取知识的开端,是进一步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教学的诸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电教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应把握好时机,在适当时候加以运用,出现过早或过迟都会导致辅助功能下降。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电教媒体的运用时机呢?一、依据教学过程推进,安排时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其实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四个环节有机统一、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感知虽然是简单的认识过程,但它是复杂认识过程的基础。学生如果不通过感知摄取知识,便谈不上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由于知…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程标准有关过程的论述指出“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对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过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既然如此,过程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法指导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 要课题。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新的学习 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 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素质,才是教学的精髓。所 以,学法指导应渗透到学生认知过程的各种思维活动中。 一、学生认知结构的划分 1.获取信息(感知):指学生受教师教学内容的 启发,有意识、有选择地进行感知,定向获得感性知识。 2转换信息(理解):指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加工,领会和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使感性…  相似文献   

6.
三段授课法的教学过程就是感知的建立一感知的强化一感知的深化。它是依据人的思维活动规律来进行的。人的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和概括认识的过程,是一种从感知到理解,最后上升为综合运用的过程。基于思维活动的这一规律,我们运用的二段授课法这一教学方案,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三段授课法的教改方案,现以“酶”的一节课为例:一、感知的建立阶段这~过程就是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过程中,我问是通过让学生带着知识提纲去阅读课本材料或者倾听教师…  相似文献   

7.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培养观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培养观察能力上海市金山食品工业学校(201500)林墉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开端,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观察就是利用自己的感知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对化学现象进行有目的感知活动,从而透彻理解和...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掌握知识一般要经过领会、巩固、应用三个相互联系的认识阶段。知识的领会是经过思维来实现的,学生领会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全面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知识的起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内部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一种认识或能动的反映过程。基于这种认识,课堂教学便成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缺少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学生感到压抑与强制。学生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不敢大胆地提  相似文献   

10.
感知是人类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教育学理论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感知是这个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链条的基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指导学生打好对教材的感知仗,对于开展以下各阶段的工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仍然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怎么样的认识过程呢?有的同志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成概念,掌握知识.这是对的.因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和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有一致性.但是学生是否象人类发现真理一样,一切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呢?不是!学生的学习不需要,也不可能从头实践,即使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直接经验,也是服从于一定的学习目的,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是否可以从抽象的东西学起,经过逻辑思维掌握书本知识呢?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基本途径。研究教学认识论是揭示教学过程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理论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引入教学论,最早来源于苏联四十年代由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它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分析教学过程的特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前人已经认识了的知识、技能的认识过程,即认识客观世界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或叫“特殊的认识过程”,并根据认识过程和教学的特点,把教学认识过程,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环节归纳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学习目的、要求具有明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求知欲;学习态度主动,善于思考,积极领会学习内容;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毛卫辉 《考试周刊》2013,(23):36-37
<正>一、什么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义务课标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以为:初二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应侧重于归纳推理为主,实验及其他教学手段为辅。其具体根据和教学实验情况如下。 一、这种观点的根据 (1)符合认识过程,符合初二物理起始教学的特点。 初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正处于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认识的初期。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以前的经验和耳闻目睹的对有关现象的认识去理解已有一定感知的对象。这样的理解虽然是具体的,但往往局限于表面。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形象建立联系,使他们具体的感知升华为抽象的理解。使他们对个别的认识推广到一般,使他们由表面的肤浅的了解深入到事物本质的、共性的内部。教师的这一教学活动渗透着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活动也融汇着这一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感觉与知觉开始的,感知虽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一切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来源于感知。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做出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上升到理论。基于感知的重要性,了解感知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就试谈感知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体现。以写作教学为例,作文写得较好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非常重视阅读,并且涉猎较广泛的。显然,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其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学习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这一点与学生的感知能力密切相关,感知的第一过程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活动是一种长期性的复杂活动,长期坚持阅读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再现。有广泛阅读经验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领悟力和感受力明显比其他学生高一筹。所以语文教学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应局限于课本范文的讲解,而应在范文基础上大胆超越,结合每一单元文章的特点,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之相关或类似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材中,出现了许多修辞手法,但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修辞手法的分析,造成了学生对教材不能正确地理解,领会或欣赏修辞好的句子或段落有困难。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在修辞格的理解上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修辞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和步骤,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除了应该体现教材的特点外,还应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一、规律性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及知识的应用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阶段。从阅读教学的过程看,学生首先要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回环反复,理解领会内容,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和应…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领会编者的选文意图、领会作者的独特体会、领会文本的多元价值,实现在语文课堂上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认知素质主要指学生头脑中贮存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 ,经过主体加工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新大纲明确指出 :“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理解数学概念 ,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感知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 ,它虽然是简单的认知过程 ,但却是复杂认知过程的基础 ,同时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是说 ,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必须经过最初的感知阶段。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感知的目的性、持久性虽说较之刚入学时有了发展 ,分析和综合水平也有些提高 ,一般能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