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新时期的文学批评进行了反思,认为:"纯文学"、"向内转"理论的提出和践行在客观上让文学自愿边缘化、玩偶化;"纯文学"的理念导致文坛格局内部失衡,自伤其根,自弃"文化领导权"。"重写文学史"在对已有文学价值评判体系进行颠覆之后,没有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能够科学评判文学价值的价值体系。在此背景下,期待新世纪文学批评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为时代树标杆!期待新世纪文学批评建构一套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科学原则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学批评笈展历程中,女性主义学批评最具增长点,90年代以来发展尤其迅速。正如徐坤所言:“一九九五年,中国女性在亿万世人的瞩目之下经历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女性集体狂欢,中国女性学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高潮体验’。”女性主义学批评也相应显示了欣欣向荣的势头。可是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反而面临着许多的困惑:一方面是更多的新理论不断被引进和运用,从事女性主义批评的队伍不断壮大,一方面却是批评对象的排斥和读的漠视,甚至其存在的合理性都遭到了质疑。这种现象无疑是值得关注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的个性化特征使其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而非文学的附庸.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体现的个性精神曾面临重重险阻,但一直在艰难中顽强前行,终于在新时期得到重视和高扬.按时间划分为建国后二十七年、新时期和后新时期三个阶段,本文探讨文学批评个性特征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发生期的特点是权威缺席而众语喧哗,深化期的特点是马列原理开始与中国革命文学实践深层结合,成熟期的特点则是审美批评回归和“主导多元”模式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其间既有经验,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至今的15年来,我国文学批评学建设,经历了“学科观念觉醒”、“世纪末的崛起”、“持续发展”三个阶段;在“学科体系建构”、“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做出重大突破,使我国文学批评学真正进入学科建设阶段。现在应当抓住机遇,走出误区,加强对文学批评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的研究,把文学批评学学科建设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生态文学批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文学领域的必然反映。生态文学批评最早可追溯到约瑟夫.米克,之后经过威廉?鲁克特、弗雷德利克.瓦格等人的努力,到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文学。与纯粹的文学理论不同,生态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从整体上看,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自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是生态批评家们持续关注并试图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文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建设时期;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为文艺美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和进入国家体制内建设时期。文艺美学的学术内涵在学科界定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是艺术的审美经验;在研究资源上包括中西马以及现代的理论资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资源等;其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改造了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其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战线的综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的现代理论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为我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文艺美学在当代遇到诸多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众文化的勃兴使艺术与非艺术以及美与非美界限模糊,民族文化的振兴要求文艺美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理论上则是艺术终结与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等都对文艺美学的存在及其内涵提出责疑。而对其应对则是立足于理论、学科与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在对创作的阐释活动中,经常充溢着新的发现。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同步多发生在文学观念急剧变动的时代,批评对文学创新的阐释往往会颠覆既有的文学观,同时又创立并推动新观念的建设和接受。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批评的发现主要体现在对文学观念的不断创新和重构上,并可以从对文学的概念、文学的功用和文学的发展等认识的进展上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学评价体系之中,批评方法、批评标准及批评类型在其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位置,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学术界热情不衰,甚至有开创分支学科的意图与倾向,这也为促进文学发展与文学批评的创化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20年实践,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取得成就。论文旨在讨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指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学批评以其独有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形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批评景观.然而,女性文学批评者们也面对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学批评以其独有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形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批评景观。然而,女性文学批评者们也面对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高峰,尤以小说为甚。小说创作的丰硕成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分析文学批评机制的成熟,可以让我们对20世纪30年代小说的繁荣,有更为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的价值至少应该包括:促进作家创作水平,提升读者欣赏能力,从而成为沟通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对生成文学理论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两种价值在当前的文学批评中都没有很好实现。批评家应该一切从作品出发,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读,也应调整好与作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学独立品格的谋求一直是文艺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新时期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及本土批评传统的重新梳整,中国文学批评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学术活力。以世纪之交为思维原点,在较为宏观的视野中审视传统文学批评,可以发现,中国文学批评学已经开始系统的反思和构建。这种反思和构建的努力,在集中体现李国华所著《文学批评学》中。尤其该著独特的言说方式、建设性的学理构架等,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学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一个价值分裂的时代,文学批评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独立坚贞的品格,在迷茫中陷落:批评家丧失主体性,并导致批评标准的混乱;受大众传媒挤压,处境日益尴尬;越来越远离作品、远离生活,备受大众冷落。然而,文学批评又面临着丰富、复杂的价值选择、审美选择,它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抗争和整合,寻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展现出多元共存、互补互动的格局。当下的文学批评有陷落、有突围,并在突围的尝试中力图建构出更具魅力、更深邃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批评的尖锐、浮躁和意气,凸显出茅盾文学批评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当下视野中的茅盾文学批评,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和浓郁的社会气息、他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学,研究者面临的文化环境和指导思想都是不可更易的。第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环境,以及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艺批评传统。对此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接受它们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进行时代的创造性变革。第二,建设当代中国文艺批评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从文化类型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一种外来文化,它的批评原则、思维方式、具体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批评对象,具有区别于中华本土文化的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原理对建设当代中国的文艺批评学具有指导的有效性,要使我国的批评学建设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和中国固有文艺批评的结合点,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当代文化语境和历史文化语境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和文学理论的现状的分析,认为对文学批评的陨落问题的研究和这一提法,有其可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高等艺术师范教育50年的发展历程曲折艰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年至1956年高等艺术师范教育在艰难中起步,但有着良好的开端;1957年至1978年高等艺术师范教育停滞不前,到后来畸形发展甚至近手瘫痪;1979年至1990年高等艺术师范教育通过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而逐步恢复;1991年至1999年高等艺术师范教育进入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期,在整个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中发展最为迅速,并随着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而确立了其在高等师范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