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泽永  江可申  江宏 《科研管理》2009,30(1):121-128
摘要:本文利用1999-2006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对江苏制造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水平溢出效应由负转正,由不显著到显著,说明FDI具有“挤出效应”的说法并不成立。FDI前向关联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后向关联溢出为正且显著,后向关联溢出是比水平溢出更重要的溢出途径。资本和劳动都是促进江苏产出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本对产出增长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当年引致的投资需求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联系效应的视角对广东省全部内企和国有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经研究发现:FDI对内资企业的水平溢出效应呈U型的门槛效应;前向关联的溢出效应在中级及以下分位水平上的内资企业中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并随着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得到改善,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内资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建立后向关联,在各个分位水平上均获得了正向的溢出效应,后向关联是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与内资企业相比,FDI对国有企业的溢出效应在溢出渠道和边际溢出效应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苗瑾  王家丹 《软科学》2011,25(11):111-114
利用2001~2007年大连市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FDI通过后向联系效应对内资部门净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后向技术外溢效应显著存在,是比水平及前向技术外溢更为重要的溢出渠道。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一步研究技术人员投入、技术能力水平、出口及资本因素对内资部门吸收后向技术外溢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总体FDI及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工业部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FDI对内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行业问溢出效应,其中,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外商资本均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行业问溢出效应.同时,总体FDI和港澳台资本均不存在显著的行业内溢出效应,而其他外商资本则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明显的负向行业内溢出效应.当进一步考察外资来源国差异是否导致其对资源密集度不同的产业有不同影响时,发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外商资本均带来了显著的行业间溢出效应,而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外商资本均不存在显著的行业间溢出效应,且其他外商资本带来了显著的负向行业内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表明,FDI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主要体现在上下游的垂直关联层面而不是水平层面,因此,如何利用FDI的后向关联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天津市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资企业与本地供应商建立后向关联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内资企业的信誉、东道国贸易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投资来源地和所属行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对江苏民营制造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7.7%,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原因;行业内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关联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通过促进技术变动,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后向关联溢出能显著地提升纯技术效率,而水平技术溢出则有利于规模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FDI影响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角度分析FDI对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FDI对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挤出效应与溢出效应同时存在,总体上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FDI对内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外资部门时内资部门的市场挤占不容忽视,产业内外资利用的技术结构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发生的机制更有可能是在行业间而非行业内.以往的研究常常忽略行业间溢出.以后向关联为视角,从行业间溢出涉及的主体、动力机制、条件、途径和影响因素五个方面来阐述FDI行业间溢出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企业数据提供了中国FDI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新证据.研究表明,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垂直产业关联获得技术溢出的表现并不理想,前向产业关联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后向产业关联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本土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是垂直技术溢出的获益者,这可能由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外资企业作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引起.私营企业和非创新性企业受到了FDI垂直产业关联的负面影响,国有企业通过制度保护、创新性企业通过吸收能力提升避免了这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技术升级情况,利用2002—2015年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进一步实证检验了FDI技术溢出和自主研发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技术溢出和自主研发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有正向影响,自主研发对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FDI;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多是由前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且FDI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时,FDI的水平和后向溢出效应随之增强;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形式FDI技术溢出在异质性行业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自主创新效率变化和分解,并按所有制结构分组检验FDI质量特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增速显著快于国有且增长源泉存在显著差异。非国有自主创新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快速增长,国有部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2)FDI质量特征和所有制结构会直接影响FDI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程度甚至方向。外资技术含量、盈利能力有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正向溢出,平均规模不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溢出,但是这种影响仅仅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或限制,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影响。FDI本地化程度是唯一对非国有企业产生显著正向溢出的外资质量特征。(3)外资数量与质量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2011年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吸收能力指标体系,探讨技术差距门槛对FDI溢出效果的影响。从整体情况看来,全国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8%,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国有、外资、民营制造业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民营制造业增长最快,达到10.7%,远超过国有、外资。省际吸收能力差异较大,技术差距构成了FDI溢出技术的双重吸收门槛,国有企业门槛值分别为1.060、3.430,民营企业门槛值分别为2.2、8.260。对国有企业而言,FDI技术溢出的效果随技术差距扩大而下降;民营企业由于行业间技术溢出,溢出效果是技术差距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吸收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本文利用北京市制造业2001—2004年产业面板数据,对制造业外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进入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但外资对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可能能够促进外资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外资对于本地产业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既要看到外资积极的一面,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4.
白千文  景维民 《软科学》2009,23(11):13-16
转型期间我国假冒伪劣行为规模先增后减,分三个阶段: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承包制和私营经济合法化之前是假冒伪劣行为滋生阶段;从国有企业全面实施承包、私营经济合法化开始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是假冒伪劣行为的泛滥阶段;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开始,我国产品质量进入逐步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从国际视野角度对1998~2007年间国有商业银行对外投资与市场竞争力作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正效应对市场竞争力在投资后第一、二年表现明显,第三年不再显著,第四年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但从长期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投资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总体成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2014年264家上市公司的企业"漂绿"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国企比央企更有"漂绿"的可能;绩效差的民企比绩效好的民企更可能"漂绿";民企和国企的"漂绿"没有太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需要特征与激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志  张华 《科研管理》2005,26(6):68-72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民营企业高、低学历员工需要比较,以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高学历员工需要比较,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需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激励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软科学》2006,20(6):114-116,121
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研究和方差分析,对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大于大规模企业的水平,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均大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创新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型和中小规模国企、大型私企和中小私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型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远远大于中小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4-2005年面板数据,从FDI企业角度全面实证中国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企业的确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当然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FDI也不是理想的,其具有挤出效应的一面.同时,FDI企业的溢出效应与技术缺口有较大的关系,FDI企业对技术缺口较大的改装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技术缺口适中的整车制造业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技术缺口最小的零件制造业的技术产生挤出效应.本文认为"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的且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已经上市的民营控股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平均水平要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时问趋势上来看,2000年至2004年,体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稳定性的Z值指标逐年下降,说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