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讲“爱心与教育”?我此刻面对的每一位教师都比我做得好,还用得着我去教训他们吗?讲“民主与教育”?他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谈“民主”似乎太遥远了些。讲什么“建构主义”、“对话”、“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所谓“新课程理念”?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现在首先是要有书读!要有书读!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20日星期四我望着图书角那一大堆书而犯愁:孩子们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画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小童谣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放在书柜中,徒为摆设。而孩子们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在我的推荐下,又买了许多新书,如果每人捐一本,那等于一下子每人拥有了50本,学生的藏书岂不大大丰富了?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每月或每半个学期一更换,更何况,“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更新图书角!那又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大堆书?发还给他们?显然这些书对他们已不会起作用;作废物处理?这一本本书承载的可都是知识!我寻思了良…  相似文献   

3.
我家有一个传统规矩:不作兴打骂孩子。我的父母就没有打过我和我的弟妹。不过我没有听说过他们有什么“理论”。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对这有一套说法——谁让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 我的“理论”是,一个先进的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充分讲民主。实行充分民主,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民主制度,而且要  相似文献   

4.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5.
抓好阶级教育 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 去年秋,我担任二乙班班主任。当时,在“四人帮”干扰下,有许多同学无心学习。特别是有两个同学,经常迟到、早退,不做作业,我虽然五次去家访,四次找他们谈话,但效果总是不大。当我第五次找小黄同学谈话,教育他不要忘记贫下中农在旧社会没有书读、受尽欺凌的苦难,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机会时,他说:“老师,你不要用过去的事来哄我,我爸爸没有书读怎么会识字?”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经过谈心,才了解到他不相信解放前穷人孩子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高尔基的《童年》是“红色经典”,那《糖醋西游》则无疑属“娱乐快餐”。现在,两种书各具“市场”、皆有“粉丝”,我的观点是:《童年》固然要读,但“糖醋”同样也要“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开原市民主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步伐较快,构建并实施了“一二二”教学模式,即加强“一读”,突出“两写”,坚持“两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民主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提出,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1.量要足。他们让教师牢记: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他们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2.面要宽。他…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等故事。稍大一点,她又教我一些唐诗宋词,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立誓长大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岁月悄悄地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的我喜欢读书,读邓皓的浪漫,读鲁迅的泼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读托尔斯泰的朴实。而且,我更喜欢读名家名著,什么《红楼梦》、《茶花女》啦,什么《红与黑》、《牛虻》啦,我着实读了不少,我从他们那里寻求着来自心…  相似文献   

9.
前年,我但任六年级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这一班的学生天真活泼,惹人喜爱,可就是他们着课外书的事情使我非常苦恼。看课外书也成了坏事吗?可不是!他们弄到一本小人书,课间看,上课在桌缝里看,回家在路上看。有个叫陈洪生的小朋友,经常不知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小人书,自己看了又借给人看,发生在他身上的纠纷最多了,不是人向他要租书的钱,就是他向人要书,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这类事情。面对这个情况,我不能不采取措施了。我先是向他们讲了一番大道理,要他们不看小人书。这样讲了之后,好了两天。第三天,又依然如故了!怎么办呢?我在一怒之下,宣布小人书为“禁书”,申明发现了立即没收。全班没收了几十本书,堆了一堆,过不几天,同一类的书又有了,而且还增加了几本新的。我给一连串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走进这片乐土我便拥有了读不完的书今天是一本书,明天是一本书今年有一屋书,明年还有一屋书…我的书啊,读也读不完你可知道孩子是我的书我的书啊!每天都给我补充养料让我吸取营养将我的阳刚尽展将我的柔情播放我的书啊!赶走了我的忧烦洗去了我心上的尘埃让我的生活阳光灿烂让我的步伐健稳坚强孩子是我的书我要永远捧读!孩子是我的书@王晓明 @温丰菱  相似文献   

11.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背景现在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有一个枯燥的铁律:读—讲—译—背。学生苦不堪言。教者振振有辞,据说,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说的,那还有错?这可是古人几千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这可是正宗的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宝葫芦     
小时候,大人问我:"你长大了做什么?"我的回答是:"看画书!"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理想。现在有人问我,你的理想实现了没有?我可以开心地告诉你:超额实现了!哈哈!我家里到处都是画书,成千上万本呢!你一定要问,这么  相似文献   

15.
我没有听     
妈妈问正在读书的女儿:“亲爱的,你读的是什么书?”女儿回答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是在朗读吗?你应该知道的呀!”女儿解释道:“我刚才是在朗读,可我自己没有听啊。”我没有听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家里与父母平等吗?”要在以前,我会说:“不。”可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的!”要知道这是为什么的话,让我慢慢道来。那天,我偶然听见爸爸和妈妈在谈事,仔细一听才知道,原来我家要买房子了,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装防盗门。我立刻冲上前去,对他们发表了我的个人意见,爸爸郑重其事地推开我:“去去去!大人的事你少管。”我听了说道:“为什么我不能管? 难道我不是这个家庭的人吗?”爸爸说不过我只好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家?是本有着极其深刻教育意义的好书。它不仅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还处处表现了革命同志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的高贵品质。指导儿童阅读这本书,是向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劳动的有力措施。现在,把我校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我的一家”的作法和收获介绍如下。首先,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宣传动同工作。同学们在寒假里就从“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我的一家”的片断,他们深为书中的事迹感动。所以当我们一提出要读这本书时,同学们争着买这本书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有点另类的文章。写作的起因是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警察在一个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追赶逃犯,他高举证件,大声嚷道:我是警察,请让开,我要抓犯人。人们看看他,仍漫不经心地走路,丝毫没有让路。情急之中,他拿出手枪,大声嚷道:我是流氓——滚开——人们“唰——”的一下,站立两边……联想到现在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到底是何原因?在大力提倡施爱的背景下,我的这篇文章又属“不识时务”。但我是一线教师,深感说服教育有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因此,我的这篇东西实际上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碰上软硬不吃的“问题少年”,到底该怎么办?记得意大利作家亚米挈斯《爱的教育》中也有这么一个“问题”小学生,名叫弗兰谛,在打碎夜校玻璃被学校开除后,母亲跪倒在校长面前请求留下,校长看在悲苦的母亲面上,饶他一次并极为严肃地说:“弗兰谛,你简直是在杀你的母亲啊!”我以为这个学生一定会改好,因为书中所描绘的社会风气非常正,人们都很善良,老师开口语都是“孩子们”。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恶习难改,最后送进“儿童教养院”。难啊,教育!难啊,基础教育!难啊,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的基础教育!难啊,背负沉重负担和压力、背负种种指责和批评的基础教育! 好了,下面请你读读文章的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