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者任洪渊是当代诗坛中较为独特的诗人之一,其文本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观念的与众不同。在确认任洪渊的诗歌及其理论可以为当代诗歌带来重要启示的前提下,重新思考新诗与传统,语言的个性,语言与生命的契合,正是任洪渊诗歌及其理论的重要特征与组成部分.上述几个方面不但包括任洪渊诗歌观念的历史构成,而且,还在具体描述中,揭示了诗人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80年来在现代性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中国诗歌的民族性而言却是缺失的。历次诗歌的革命大都是以效法西洋、告别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姿态而告终,这一历史的后果在今天是令我们难堪的。本文旨在对20世纪中国诗歌这一状况作出警醒与反思;并以当代江河、杨炼、昌耀、任洪渊等诗人回归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诗歌写作为例证,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方案。  相似文献   

3.
任洪渊是位学者型的诗人 ,近年来 ,他以诗歌的形式对汉语诗歌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评价 ,受到了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从他的诗歌入手 ,分析他的主要诗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的开拓创新。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的巴蜀诗人,是一支有着强烈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学劲旅。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各个时段,他们多发挥了首开先河、奠基开派与砥柱中流的重大作用。在民族诗型、多样风格、诗歌理论的建设上,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与非凡的创造。追溯巴蜀诗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开拓性贡献,对冲破当下诗歌困境、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繁荣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白派诗歌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金斯伯格、普拉斯、贝德曼、赛克斯顿等自白派代表诗人的作品,剖析自白派诗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阐述自白派诗歌的狂欢化写作。文章发现,自白体诗歌是诗人为了挣脱自身痛苦经历的个人化与狂欢化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诗人的生活,但是由于自白体诗歌中上帝的缺场以及对于宏大史实的书写,使得自白体诗歌高于自身经验,成为信仰缺失和真实世界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自白派诗歌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威尔在他的诗歌《臭鼬时刻》中,用平易的语言、自白的方式叙述了当代信仰危机、道德滑落的美国民众生活。诗人笔下的世界是个充满着欲望、精神荒凉的世界,诗人在表述自己内心彷徨、郁闷、痛苦的同时,又鞭笞了喧嚣、狂躁、处于精神危机的当代人类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美诗歌与诗学协会(CAAP)第六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访了中国当代诗人于坚,由美国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等诗人和学者共同参与。本文在访谈视频记录的基础上,摘录了对话的要点。大家普遍认为于坚先生的诗歌与语言派诗歌有众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具有显著的中国诗歌的特质。访谈中诗人和学者们还比较了中美文化和语言的细微差别,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诗歌翻译的问题。虽说诗歌翻译极具挑战并且争议不断,诗歌创作主要与形式相关,但对于诗歌中思想层面的翻译仍然是可能的。在有读者问到关于诗人作品中"大象"的意象时,于坚解释道,他赋予大象这种动物以无限的观念,赋予了诗人和读者无限的想象及反思的空间。诗人最后读了一首自己多年前写就的一首小诗,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李金发是大陆20年代早期象征主义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作在上世纪50年代传入台湾,一方面以颓废晦涩的诗风在台湾现代派诗人中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台湾社会各界以其诗歌为中心,爆发了一场关于现代派诗歌合理性的论争,可见其对台湾现代诗的冲击与影响。二者在诗歌情绪的表达上有所共鸣,但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呈现分化。  相似文献   

9.
试分析南宋江湖派诗人接受借鉴许浑诗歌的原因,以及江湖派诗人对许浑诗歌的具体接受。  相似文献   

10.
英国实验派诗人蒲龄恩,致力于创作相悖于英国传统诗歌表现手法的新诗体,其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英国当代诗歌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蒲龄恩诗歌主要体现后现代主义四个典型特征,它们分别是:碎片化语言、不确定性、语言实验和游戏与偏爱中国文化。通过分析读者不仅看到他对传统诗歌的挑战与创新,更体会到他在诗歌创作中所传达给读者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改善师德问题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但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却愈显突出。弱化一点"刚性",激励"内发"力量,关注教师的自我改善和发展,是当前教师师德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绝非苏联强行移植和"人为的早产",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了建党的历程;二是纯洁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