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缉记者等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公权力之间矛盾的争议日益激烈,舆论监督与反监督成为人们思考的新话题. 舆论监督之于公权力的必要性 社会正义的观念有利于彰显某些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而新闻舆论监督就是用舆论这一社会规范的力量对社会大众特别是权力组织和权力者的行为所实施的评价和约束.阿克顿爵士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即权力必须受到制度的制衡,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广大受众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江 《青年记者》2007,(11):25-28
舆论监督是中国现今最流行的公共话语之一,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因为它实际上是媒体监督,所谓代表公众则是一种习惯,并非正式授权和约定。英语里的类似表述有“watchdog role of the media”,直译为“媒体的看门狗(监察)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本研究中,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应当指出,“舆论监督”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因为它实际上是媒体监督,所谓代表公众则是一种习惯,并非正式授权和约定。国外的类似表述有watchdog role of the media。直译为“媒体的看门狗(监察)作用”。有鉴于“舆论监督”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公共话语之一,本文予以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监督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对公共事务的非正式的政治参与,网络监督就是在驱使权力归位。从发生学角度看,网络监督的出现是发端于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从形态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的类型有权利救济型、腐败揭露型和违规言论曝光型;从目的论角度看网络监督体现的是公民不服从;从过程论角度看,网络监督政治行动逻辑就是从虚拟过渡到现实,从言论发展到行动。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两种可能的逻辑循环,即善的逻辑循环与恶的逻辑循环。  相似文献   

5.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3,(1):4-5
有些媒体已不知道什么叫舆论监督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有这么多的监督,为什么雷政富、周久耕、"杨表叔"都能够逃脱过去,要等到网络曝光后才倒台?这说明我们的监督体系还确实不够健全,有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以独立保证法官的廉洁是正确的.但不能绝对。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对法官只有独立而没有监督,同样会滋生腐败。我国现行的种种监督的弊端.只是形式不对.这并不能否定监督本身。”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四种监督,既目标一致又相对独立,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既相互制约又共同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彼此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严谨周密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发挥出监督的整体优势。新闻舆论监督需要开新局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压力,它以社会公理、正义、良知和社会道德观念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其中舆论监督作为"四个监督"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更高的求,这就需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地市党报作为地方权威媒体.应牢记职责和使命,勇于和善于开展舆论监督。近年来,南通日报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在舆论监督方面既有执着的坚守,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较好地发挥了地市党报“连心桥”、“监督岗”的作用,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舆论诸种功能中,监督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新闻批评转化而来的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利用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权力机构的社会行为所实施的评定、约束。舆论监督不论是对于新闻媒介本身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说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新闻舆论对权力运行所施行的监督、制约主要表现在:监督、抑制权力机构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防止政府官员、公职员以权谋私;保证权力决策的民主化;参与决策形成过程,使决策能充分反映、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通过新闻媒介的舆论反馈检验决策是否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其中舆论监督作为"四个监督"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但是具体到地市级媒体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传媒作为舆论手段是一种社会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正义,鞭笞腐败和邪恶,对权力组织和整个社会起到批评和监督作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舆论机关,在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威力。本文在探讨批评与监督原则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意义、特征和作为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手段的新闻批评的特点及其工作方针和原则,论述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  相似文献   

15.
乔云霞 《新闻界》2003,(6):27-28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它既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又是保障公民权利免受侵犯的“盾牌”。运用舆论监督权力是现代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政治理念,同时也是现代法制国家推崇的一种宪政信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全面振兴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着重加强…  相似文献   

16.
赵浩嵩 《视听界》2012,(5):92-94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社会监测和社会控制职能。新闻舆论监督反映时弊,反映公众对问题、事态的  相似文献   

17.
刘黔明 《新闻窗》2007,(4):111-112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腐败案件和其他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斗争最重要的手段,这是因为贪污腐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它从来就是一种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最怕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马德里准则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揭露司法弊病、维护司法公正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期盼与依赖也愈加强烈。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专制和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司法权力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武勇 《青年记者》2002,(7):23-2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六大监督(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中最特殊的一种,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又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公开性、及时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我国已建立的多层次、全方位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监督对象的违规行为,舆论监督仅仅具备口头责备的作用,是一种软监督。媒体单独开展舆论监督,势单力薄,能量有限。媒体与作为硬监督权力行使主体的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则可以实现更好的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