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50周年前夕,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的一些老同学在上海聚会,回忆半个世纪以前,女师同学为新中国诞生而进行的学生运动,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令人激动不已。大家难以忘怀女师学生爱戴的老师、知心的大姐姐、学生党支部的创建者——蔡怡曾。那是1945年冬,圣约翰大学教育系的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蔡怡曾,受党的委派,怀着革命的理想,到爱国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建的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为市立女师、解放后改为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开辟学生工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坛巨匠林语堂与刘和珍之死有密切的关系,他在鲁迅撰《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之前写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一文鲜为人知。当时,林语堂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刘和珍是他很喜爱的学生。3月18日早晨8时许,刘和珍以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林语堂准予停课一天,以便游行请愿。他当即允准,并告诉她今后如因参加爱国运动而须停课,请及早与他接洽。  相似文献   

3.
钩沉     
●1997年5月4日中国教育家、作家李霁野逝世李霁野,安徽霍邱人。中共党员、民进成员。1927年肄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河北天津女师学院、辅仁大学、百洲女师学院、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金(1929-1968),近百年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他领导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与平等;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相似文献   

5.
一、党对女师大学生运动的领导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以介绍刘和珍的事迹为线索,概述了女师大学生运动的四个阶段:开除学生,武装接收,赁屋授课,恢复旧观。根据目前新发现的材料,得知党对这一运动的全过程都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了领导。  相似文献   

6.
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始建于1925年,当时人们习惯地称为"女师"。我于1932年考入该校,当时虚岁十六,是第八班的学生。第八班实际上就是第八届。那时在比较落后的绥远省,女子上学读到师范已  相似文献   

7.
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2,(16):104
●1997年5月4日教育家、作家、翻译家李霁野逝世李霁野,安徽霍邱人。中共党员、民进成员。1927年肄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河北天津女师学院、辅仁大学、百洲女师学院、台湾大学外语系教授、系主任,南开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  相似文献   

8.
《女师大周刊》,全名《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周刊》,是女师大的校刊,约创刊于一九二三年。一九二五年五月以前,该刊一度被反动校长杨荫榆控制,充当了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在教育界代理人镇压学生运动的舆论工具。在当时的《周刊》上,连篇累牍刊登的都是杨荫榆《致全体学生公启》、《呈教育部文》、《对于本校暴烈学生之感言》、《致开除学生家长、保证人函》以及杨荫榆窃取学校及评议会名义发布的开除布告等一类文字。杨荫榆被逐之后,该刊一度停刊,至女师大复校后复刊。因该刊目前极为罕见,且零落不全,故将该刊有关鲁迅的若干资料介绍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210万成员的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对199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游行表示非常支持(此次游行由科雷特·斯科特·金发起),并在协会总部为游行的组织者提供了办公地点,还为游行组织者提供了8名专职工作人员。此次游行是为了纪念1963年由小马丁·路德·金  相似文献   

10.
论《伤逝》     
一《伤逝》作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人们都知道是鲁迅“彷徨”时期的小说.然而这小说所反映的却是五四高潮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显然,鲁迅经过了几年的深入现实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一九二四、二五年的女师大事件和五卅运动的斗争,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是青年)所存在的问题,感受极深。他是深入地研究了他们过去的胜利和失败,优点和弱点,经验和教训以后,立意写这样一篇小说的。  相似文献   

11.
1925年8月12日,因女师大学潮事,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鲁迅教育部佥事一职。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发起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当年5月,因杨校长不准学生参加悼念孙中山的活动,此后学潮便明显地带上了政治斗争的性质。鲁迅长期在女师大兼课,他与一批进步教授发表宣言支持学生,两次代学生草拟呈文进行合法的斗争,又先后写下了攻战文章为学生运动声援。  相似文献   

12.
1936年,日本欲在成都非法设置领事馆,并派遣人员来蓉,下榻于大川饭店。8月24日,饭店遭围攻,日方人员二死二伤,史称"蓉案"。关于"蓉案"事件幕后策划者问题,学界尚无系统论述。回忆录、档案、报刊等史料中记载的中国共产党、四川当局和国民党在川组织在事件中的活动显示出:刘湘为首的四川当局是蓉案的主要幕后策划者,四川当局对游行有周密部署,并暗中派人参与、指挥游行。中国共产党、复兴社与"蓉案"有关联,但在事件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七十年前五四运动时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直隶第一女师)是在天津市乃至我国北方影响相当大的一所女子学校.那时这所学校以邓颖超、郭隆真为代表的约300多名女同学,在"救国不能后人"、"爱国不分男女"的口号下奋起,与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南开学校等各男校的广大同学,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并肩战斗,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1923年邓颖超同志回顾这段斗争的情景时,满怀激情地说:"当时女师学生的勇敢、奋斗、牺牲的  相似文献   

14.
杨荫榆之死     
杨荫榆是三十年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曾因开除思想激进的学生而遭在校师生的强烈反对,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女师大学潮”。1934年春,由于鲁迅等人的口诛笔伐,她无法立足京城,挥泪离别了女师大,回到家乡苏州,在苏州中学  相似文献   

15.
评刊     
<正>评《首次"校园游行节"的背后》(2014年第6期,作者:王亮伟)职业学校的学生缺少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展示的舞台。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是因为他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必须找到释放旺盛精力的突破口。像校园游行节这样的活动,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由教师带着"玩"到学生自主"玩",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一篇主张痛打落水狗,坚持彻底革命和继续革命,反对投降主义、折中主义的光辉论文。但其中有一些词语,在理解上还存在若干分歧。特别是关于“遗泽”一词的讲解,分歧更大。而分歧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对原文所展示的女师大和女子大学之间的复校与反复校的斗争有所忽视而引起的。“女师大风潮”从一九二四年下半年起,经过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长达一年之久。女师大学生坚持不懈的斗争,是当时我们党所领导的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鲁迅等的支持下,终于在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底北京各界为要求关税自主、反对段祺瑞政府出卖主权而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斗争高潮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于同年十一月三十日胜利复校。但斗争并未结束。由于北洋军阀的叭儿狗——《现代评论》派的一批“正人君子”陈西滢之流支持章士钊利用职权非法成立女子大学,女师大虽然迁回原址,而  相似文献   

17.
《墓碣文》写于1925年6月19日,发表在同年6月22日《语丝》第32期上。这一时期的背景是五卅惨案发生,女师大风潮骤起。五四落潮了,鲁迅思想上却又一次陷于彷徨,但跟十多年前的那次抄古碑却截然不同。从鲁迅这时的行为来看,他关注五卅,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斗争,特别明显的是敢于跟许广平  相似文献   

18.
自章士钊兼任段祺瑞执政府教育总长起,开始推行整顿教育计划,学界对此毁誉参半。“五七”事件后学生借机表达不满,学风不靖更激发其调整的决心。章士钊专任教育总长后,希望能够通过解决女师大风潮以重塑教育部权威;与此同时,教育界具有党派背景的政治力量纷纷登场,亦想借此机会实现掌控教育界的目的。教育与政治互为影响,女师大风潮对于1920年代中期北京教育界带有转折意义,是日后一系列更激烈冲突的相对温和的预演。  相似文献   

19.
我最早知道罗家伦先生的名字,是30年代初期我念初中,一位历史老师课堂上讲述五四运动史实时提到的。他说,五月四号那天,学生游行已经整好队伍就要出发了,才发现没有一份正式的宣言来说明游行的目的和学生们的主张,于是由一个北京大学名叫罗家伦的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写好一份宣言,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就拿着这个宣言,冲向街头。 后来,我们读到了由当时22岁的罗家伦立在一张长桌旁一挥而就的这份宣言。全文是:  相似文献   

20.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贵刊1992年第1期上刊登了孙起孟先生1991年11月2日写的一篇文章:《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文中有这样的话:“……正在到处求业之际,知道东吴大学苏雪林教授(女,已在台湾去世)不想在苏女师兼课(是否中国文化史,记不准了),也顾不得那种学科我教得了教不了,就请托苏教授介绍我前去代课。……”文中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