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图书馆界交流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蕾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7):138-140
针对中美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图书馆界交流与合作进行全面历史回顾与总结,统计与分析两国图书馆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方式和内容等,指出其中的交流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个人三种,交流方式包括互派留学、学术互访、事业考察、参加和举办国际会议、译作、书刊交换以及项目合作等。籍此总结两国图书馆界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成绩,即历史条件与背景不断趋向和平、稳定、平等、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双向交流机制逐渐形成与完善,民间社团形式在中美图书馆交流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交流与合作群体逐渐形成等。  相似文献   

2.
《报刊之友》2013,(7):35-35
2013年6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在会见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雷德、专利商标局高级顾问柯恒时强调指出,中美双方应保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密切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和创造世界知识产权良好的法律环境。柳斌杰对雷德与柯恒一行来华访问表示欢迎。他说,刚刚结束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他指出,近年来,中美两国各领域交流活动多、合作范围广,并且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秩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与俄罗斯建设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国际战略之一。随着两国关系不断加强与持续发展,急需双方媒介对建设进程进行全面及时的报道与宣传。中俄媒介机构将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从中俄媒介合作动因入手,探讨两国媒介合作基础,展望双方互惠共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档案开放利用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受到了世界各国档案人士的普遍重视.但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条件不同,各国在档案利用方式、手段、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拟对中美两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不同点略作比较,以期为我国档案工作者了解认识中美两国档案利用方面的差距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开宪 《北京档案》2004,(11):42-43
50年前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领导中国代表团并以他个人卓越的外交智慧和政治风度,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决心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问题报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客观、准确、及时、全面地介绍各国情况和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帮助我们的国内受众更好地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时也让国外的受众知道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立场。这就是国际问题报道所担负的重任。这里就如何加强国际问题报道谈几点意见。一、国际问题报道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对外政策,自觉服从、服务于外交工作的大局。我们的新闻媒体对国际问题报道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国家外交政策、目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客观性看中美两国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可 《新闻大学》2000,(2):27-30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其国际地位仍受到人们关注。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关系的发展总是不那么顺畅。特别是台湾问题,50年来一直左右着两国间的关系,成为引发两国矛盾的最敏感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的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不少中美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来探讨中美两国媒体在报道对方时所运用的报道手法,因为媒体的报道往往能折射出两个大国的国家形象和关系现状。 本文将从新闻的客观性的角度来研究中美两国间的新闻报道现状,并分析其报道手法和成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美国代表着世界上两个伟大的国家:前者是具有古代文明的人口大国;后者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作为文化遗产和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档案,对两国人民,特别对两国的历史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两国越来越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从而中美两国档案工作者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通过图书,输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愿与世界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这样的思想。通过读书,使世界读者了解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国家,是一个愿意为世界作贡献的国家。这就是我们要输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08,(7):F0002
1971年春,中国乒乓球队应邀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精湛的球艺以及与各国运动员的广泛交流,均在当地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中美两国运动员的友好接触,不仅在传媒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促成美国乒乓球代表团首次访华。“乒乓外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影响,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对峙的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11.
挥去“受害者”梦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年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中国所进发的活力与潜力让世人刮目相看.而世界也向中国投以关注的目光:中国.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融入国际社会?它将会如何影响和改变世界?中国日益体现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中国在国际冲突中积极斡旋.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也日益呈现出关怀世界的博爱精神。 然而.历史与现实、成功与挫败的碰撞与交织.让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时出现迷惘。文明古国的荣耀让我们骄傲,而近代史上整整一个世纪的丧权辱国,又让许多人至今仍然无法摆脱一种耻辱感和挫败感。其极端的表现方式.就是一种受害者心态及其衍生的极不理智的、盲目排外的情绪。此外.经济的繁荣也会让我们忘乎所以.盲目贪大求全.却不理会这种“大”和“全”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国与世界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何作为一个自信的、负责任的国家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肩负起和平与发展的使命.与世界共同成长.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据悉,近日,由邮电部部长吴基传和美国商务部部长戴利分别率团的中美电信高层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世界通信信息业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国际通信信息业概况,中美两国通信企业如何发挥优势和加强合作。 吴基传部长在研讨会上致词说,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的通信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从人均指标来看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网络的运行效率也有待提高,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实现跨世纪的通信发展目标,我们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深两国政府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企业间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3.
将中美两国的一段新闻史放在一起作对比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的新闻客观性的出现与萌芽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条件,但是两国最终的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却走向了两条道路:一个是作为职业道德准则被坚守,另一个则走向了消退。如此之大的差别是和两国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有关。笔者认为,我国的新闻客观性最终没能被坚守下来与这几方面的原因有关:首先,中国的"士"的传统是积极的"参与",这与西方的"客观"原则不相一致,其次,虽经启蒙,但民主思想并未得到巩固;再者,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商业没有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成为中美贸易焦点的美国对中国轮胎特保案,不仅关系到我国约10万人的就业,关系中美两国问能否有一个稳定的贸易环境,而且还关系到维护国际贸易正常秩序和经济全球化的大问题.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月17日支持的美国钢铁工人工会的特保申请(下称<申请>),基本理由是:2004~2008年,从中国进口该类轮胎数量大幅增长215%,美国本土轮胎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就业减少了近10%.  相似文献   

15.
“去政治化”,是解决目前中美两国汇率症结的前提。新任美国人民币特使韦辛顿,有可能通过与中国金融政策决策者及经济部门官员展开“建设性对话”,将两国关于人民币升值还原为一个比较专业的国际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伟 《新闻传播》2023,(5):34-36
日本动漫《龙珠》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龙珠》进行案例分析,认为《龙珠》实现了不同语境文化的融合,并吸收了中美两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采取了去中心化的传播策略。《龙珠》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正是基于这几点。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匕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2000年入世的前景一片光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这对改善我国外贸环境、促进国内经济改革、提升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都大有好处。随着“游戏规则”的新变化,国内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的我国大众传媒当然也不例外。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我国传媒业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多边贸易组织,由于它同时规范着各签约国国内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对各国内部的经济结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世界贸…  相似文献   

18.
<正>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为了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第一"人物,他们是怎样成为第一个志愿兵、第一个入朝的中国军人、指挥打胜第一仗的师长等等,值得我们一探究竟。今天进行抗美援朝人物"第一"考,就是以此来纪念那些为了保家卫国付出热血和生命的人们。第一个志愿兵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2000年“入世”的前景一片光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融进国际经济体系,对改善我国外贸环境、促进国内经济改革、提升国际政治地位都大有好处。然而,在“入世”之初,由于“游戏规则”突然发生变化,国内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调整和适应过  相似文献   

20.
罗嘉  张军 《兰台世界》2016,(16):98-101
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权益而组成军事联盟,合作开展军事行动,其中气象科技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国民政府军统局与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中美气象合作顺利开展,培养大批气象人才并建设众多气象台站,为满足美军对日作战的情报要求及保证中国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