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言能力一般包括:发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等范畴。而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与否、语言的可接受性,都包含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如:地位、阶层、身份、社会关系、习俗、年龄、心理、环境等。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获得,而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能力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语码选择与转换是重要的交际现象和交际手段。了解交际者语码使用情况,分析导致语码选择与转换的原因,如语义因素、情感和文化因素、交际关系和场合因素、风格因素等,有助于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念和职业语言意识,掌握规范的语言和得体的表达并提高整体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13-116,125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异语交际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约。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其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本文拟从三个层面探讨在异语文化的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文本诠释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4.
称呼在语言交际中往往成为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恰当的称呼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造成对方的不快,为交际设下障碍。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为了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说话者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以及与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异。不同的社会综合因素导致语言变体的形成,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影响语言变体的因素有很多,有职业、年龄、文化、心理、阶级等等。在一些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变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常德方言在语音、词汇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发展有关,同时也跟语言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心理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互为依存,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学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还应该将文化知识渗透其中。要学好英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日常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因使用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社会阶层和职业等社会因素的差异和国家地域、历史、文学、社会状况等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的文化特性入手,围绕文化蕴涵与语言能力的建构等讨论长期以来我国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强化文化语境知识和文化素养习得的突出地位。惟其如此,才能使语言主体悉心体味两种文化的特征与差异,逐渐养成摄取交际文化的习惯,不断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最终成为该语言的运用者。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主要是处理好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文化因素与语言行为等关系;克服文化差异、排除母语干挠,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教育更应该注重人文情怀的陶冶。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要着重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以语言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客观存在的事物均有存在的环境,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环境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它们对语言均起着制约作用。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等,主观因素包括人的身份、职业、性格、修养等等。掌握语言与环境的规律,使语言符合各种环境,可起到更好的交际作用,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构成了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构成交际能力的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深受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何为语境?简单地说就是与语言交际相关的各种语言性的或者非语言性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交际场所、交际双方(身份、职业、思想、修养、相互关系等)、交际目的、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听读对象、作者心境、词句的上下文”等项因素。如果从语境的角度来关照文章的问题,我们就会感到任何篇章实体都是特定语言运用情景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在俄语教学中注重渗透俄罗斯的交际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强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修辞策略的酝酿、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制约和影响这一过程的有众多因素。其中综合修养、交际目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材料在修辞策略的生成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抓住了这四个要素,就能够基本勾画出策略生成系统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忌语"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尊严。在教育领域,语言环境的净化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教师的“语言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教育的最终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均有许多“禁用语”,教师的职业语言也有禁忌。  相似文献   

18.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除了要懂得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文字字面以外的蕴含了许多文化因素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从而就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几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引起的交际障碍来阐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须重视文化因素,尤其必须重视直接影响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交际文化因素。对华裔学生传播中华文化是对外华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语言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总是受制于语境、语言的推理能力、社会、文化等因素。怎样才能熟练掌握英汉语言交际文化因素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准确的语言理解,达到真正的语言与文化交流的目的呢?深入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系统、语用系统和语法系统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无疑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