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活力和激情的重要体现,有了精神.就有了动力。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尽职尽贵、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存在有“精神倦怠憨”:工作中缺少激情,做事草率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相似文献   

2.
高职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认同教师的职业。要运用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协调”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绿色”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开放”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共享”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4.
一个学校的发展要有一个先进的指导理念,要有一群富有协作精神和战斗力的教师群体,一个是做什么的方向,一个是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基础。这两者是相关的,空有理念,没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再先进的理念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就更谈不上什么实效了;有了富有战斗力的教师群体,如没有先进的理念作引领,就只能是一种“盲干”,是一种“有勇无谋”的行动,结果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徒劳无功。只有两者相得益彰,学校的生命力才会得以彰显。在学校的管理中,有了先进的理念,教师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校的教学主体,是具体教育教…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源。教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或者说 ,学校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教师群体身上。因此 ,教师的形象决定了学校的精神文化。爱生。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教师所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致力于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职业 ,其核心内容就是“爱生”。如果一个教师不爱学生 ,或者不会爱学生 ,那他就不可能做到敬业爱岗 ,当然也不可能当好一名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 ,不能理解为对学生一般的关心、爱护、帮助、尊重和善待 ,而需要深化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1、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热爱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  相似文献   

7.
名师呈现的是一种境界。回溯三位名师从一名普通教师走向教育名家、教育大家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考探索、不断创新超越的过程。认定了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攀登,才能“一览众山小”。教师成为名家要靠修炼。其实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名师,但事实上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成为名师,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每个人在修炼上所花工夫的不同,当然还包括一点悟性和灵气。每个教师心底都有一个梦,梦想自己也能成为名师。本板块呈现了“挑战名师”的七位年轻教师的课例,透过这些课例,我们能够看出他们自行锻造职业技能、丰富职业素养、修炼职业精神、追求职业理想的“痕迹”,也能够看出他们一步步走向名师的前行足印……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中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是推动社会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主力军。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 ,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德是统揽教师工作的关键。一、提高认识 ,在师德建设上坚持高定位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 ,是因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 ,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重要的是还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 ,时时刻刻用新的教育理论为自己“充电”,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现阶段 ,…  相似文献   

9.
陆岩 《甘肃教育》2008,(19):15-15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当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事业时,我们就必须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关爱学生的爱心。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从事教育事业就要热爱这个事业,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谁要没有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因此,教师必须拥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唯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长期不断地深人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阅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流,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的自豪愿望,  相似文献   

11.
教育转轨,关键是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向广大教师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个人的素质,是树立威信的前提,事业成功的前提,当然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生工作的前提。提高教师素质一般主要是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思想素质是灵魂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要想干好这一崇高事业,首要的一点说是要不是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政治激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爱岗是都是的天职,教师敬业应该表现在教学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教师的爱岗应该表现在教书育人上的诲人不倦。教师要“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完善的…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心是一种高级情感,与人的理智、道德、审美和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师爱就是一种教育的圣心,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是创新的事业,教师是创新的职业,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设有活力的课堂。一、课堂要注重主体个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从教育的本原认识课堂。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是教有底气、学有灵气的。可是,有一种课  相似文献   

15.
雒宏军 《今日教育》2011,(1):108-108
一、校长是一校之“魂”,但‘魂’要附教育教学之“体” “校长是一校之魂”,或者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有“人治”的嫌疑,但是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走出“人治”之道,似乎还遥遥无期。况且学校还有自身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校长和教师的人格魅力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要素。校长是一校之“魂”,就要看“魂”归何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本真追求。“国优计划”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的使命与时代担当。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国优计划”落实落地,要从“课业、专业、职业、事业”四个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涵养教育家精神,彰显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是有所信仰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人类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振兴,希望在教师。教育是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引导教师去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和尊…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和善的心。对学生即要有爱心,又要有信心,既不能体罚学生。也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而没有了道德。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人的一生就是守护着某一精神价值。不断追求生活意义的过程。这一精神价值的获得和生活意义的发现,就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是最崇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教师风度的教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度,是指人的言谈举止和姿态,是人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既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有联系,又同各人的性格相联系。以“言传身教”为职业特点的人民教师的风度,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身教”作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风度的教育作用,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名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充分说明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学生,也说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地位的崇高和光荣以及教师责任的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做容易使学生接受教育,产生好的效果呢 ?我认为教师应积极想办法做好工作,提高在学生中的信任度是关键。本文就如何才能提高在学生中的信任度,谈点个人看法。   一、要用高尚、进取的五种精神去感召学生   精神是一个人的支柱,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主要标准。要培养学生有高尚、进取的精神,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敬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感召学生,否则,你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