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符号互动论是研究人们互动交往与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的主观社会学理论。从该理论视角来看,学校文化领导要从传统文化、学校现有文化、未来文化三个维度对学校原有的符号系统进行全面认知,并通过价值符号、德行符号、契约符号、环境符号四种领导方式进行文化领导。学校领导者必须认识到,学校成员是在互动中积极作用于学校环境的,是学校文化的积极创造者,而且学校文化领导应该是一种对话互动型领导。  相似文献   

2.
师生互动涉及到教育构成要素中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是形成教育影响的基本途径。与宏观社会学理论相比,符号互动论因其对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关注更适合于研究师生互动问题。本文试图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结合符号互动论的局限性,对师生互动情况及其中存在的可改进之处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一直是人们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对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并阐释了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课堂师生人际互动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最初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本文简要介绍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并对其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5.
刘琳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72-173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最初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本文简要介绍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并对其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6.
符号互动论认为亲子共读互动是父母与儿童以绘本符号为媒介的主体间交往过程,是亲子在绘本共读情境中进行意义双向建构的生成过程。亲子共读活动中互动目标片面化、互动主体单向化、互动内容刻板化及互动策略平行化导致了亲子共读活动中的互动疏离现象。共生性的亲子共读互动在符号意义建构中达到“共识、共情、共行”,具体表现为亲子共读互动中的意义同构、情感同构和行为同构,以实现高质量亲子共读。  相似文献   

7.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念。在从符号互动论角度对师生关系内涵与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地位的“去中心化”,学生主体性的高扬,情境文本的生成与解读及教师的自我认识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转向以信息技术为符号中介的互动模式,互动过程更动态,互动内容更具深度,让数学课堂互动呈现出新的样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未明晰课堂互动的实质,数学课堂互动面临对象公平性、信息技术形式化、思维同步性等挑战,影响了数学课堂的互动价值和成效。破除挑战,首先需从认知上厘清互动模式,进而合理地设计互动形式;其次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性把握互动内容的深度,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富有意味的互动环境,构建出平等、融洽的数学教学课程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课堂互动研究受到更多关注.全面调查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情况很有必要.可以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主—客我”互动等三个维度划分课堂互动类型.通过观察语文课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存在如下问题:教师主导型互动多,学生话语少;导向性提问多,等待时间短;小组学习少,缺乏学生间互动;学生“主—客我”互动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而符号具有普遍性、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的特征。符号的普遍性特征保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生成之中;而符号的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则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促成了新的课程意义生成的“突现”。  相似文献   

11.
亚斯伯格儿童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其核心症状是社会互动障碍。符号互动论是20世纪初期在西方社会学界出现的研究微观层面事物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符号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具有突出价值,对于个人社会化、人际关系等微观社会过程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从它的视角来看亚斯伯格儿童的社会互动障碍及其干预,将获得新的视角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经由符号互动论这一理论进路,教师非言语符号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学理认知。教师的非言语符号分为外在显性的身体传播和内在隐性的气质美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角色与人际同步、情感与理性并重、主体与客体共生的理念。教师在进行非言语符号互动时,应依据不同情境前提进行特意选择,行动之中将受到结构性的约束,后期应适时倾听各方反馈、不断调试。在未来的创新路径中,教师非言语符号可通过常规姿态的陌生化、印象管理的多元化与媒介言语的网际化实现深化。  相似文献   

13.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与行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心理学中,符号互动论与行为主义是泾渭分明的,但是有两个问题必须要弄明白:第一,刺激成为符号是怎样发生的;第二,对符号的意义的解释,需要一个跟仅仅对刺激做出反应完全不同的主体,一般我们把这个主体解释符号的意义的能力称为心智。  相似文献   

14.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在从符号互动论角度对师生关系内涵与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地位的“去中心化”,学生主体性的高扬,情境文本的生成与解读及教师的自我认识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符号互动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商业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英文商业广告在汉译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文字符号,符合其翻译的基本要求并遵循语言地道、语境合理和观念相通三个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16.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认为社会由互动的个体构成,对于社会现象解释也只能从互动中寻找。因此这一理论对教育和社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对师生互动产生的启发。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情境知识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动;为知识社会学开展丰富的经验研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符号是指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教学符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教学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教学事物。教学符号互动的形式有: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生本互动和本本互动;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互动;有认知符号和情感符号的互动;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符号互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他律剥夺式德育是对德育初衷的悖离.德育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但实践中的一些德育形态却污损学生的人格、剥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积极自由膨胀,对学生缺乏信任从而采取他律剥夺式德育,致使德育的意义在互动中被扭曲.为此,教师要理性地区分作为理念的他律和作为手段的他律,由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力控制转向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刘新颖 《文教资料》2011,(10):143-145
学校领导方式的变更大致延续着官僚型、专权型、民主型、魅力型、变革型和文化型这条路径,这些类型都与政治经济及社会发育水平相关联,并在一定时期推动着学校领导的发展。在当前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不断迅速发展并冲击学校领导方式的背景下,文化领导将是学校领导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学校领导团队通过合作创新来自主更新领导文化,可以引领学校文化建设走上主动创生之路,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学校发展到更高境界,让学校领导和师生一起生成更充沛的生命活力。学校领导文化可以区分为统合型、聚合型和融合型三种不同类型,以此为参照系,可将领导团队运用的文本资料和管理活动视为文化作品,将通过作品创新更新领导方式作为核心思路,将更新办学理念内涵、整体策划学校工作、系统更新学校制度、通过教改建立活动品牌作为分领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