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是语文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然而,对这样的基本问题,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作明确的、具体的阐述,在“前言”中也没有作概要的解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是语文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然而,对这样的基本问题,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  相似文献   

3.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内容标准是经选择和组织之后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呈现。明确、科学的内容标准对语文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制订,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必须以语文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基点,同时服务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的科学表述是有效呈现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要有效解决语文课程目标不甚清晰与语文课程内容长期缺失的关键性问题,在课程认识与实践中就要确立对语文知识特别是"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为基本课程对象,并进而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素养为根本课程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还应在实践探索中把语文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基础、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作为重点、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作为关键,才能实现构建系统完备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在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与内容建设中,要力求以课程目标确立的明晰全面系统等来确保课程内容建设中的明晰全面系统,从而构建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内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和现实思考,顺应课程目标与内容发展研究的基本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需要从情意态度、能力和知识维度展开讨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要素与定位出现新的特点,地方与学校在课程实施中要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南昌、西安的三所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课程目标方面,师生均认为思想品德或人格层面的目标是最重要的,但现实中重视认知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急需在课程目标中将这些人格或非智力因素、过程、方法的期求予以肯定、确认和细化;课程内容方面,师生认为需要充实“学习方法指导”、“学会做人”等内容,对现行课程内容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内容选择上新颖性不够、个性化内容式微、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内容薄弱、实践性内容不足、基础方法欠缺、政治课亟需改善;内容组织上过于“刚化”,弹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研究实践,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并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产生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8.
英汉习语丰富多彩,各具鲜明的文化特征,历来是最难翻译的一个部分.英汉习语的三种对应关系,即对应、半对应和不对应关系,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必须充分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表述特点,在英汉习语翻译时才能达意,进而传神.  相似文献   

9.
课程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量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三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在整体架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核心变化体现在学段调整、核心素养融入和目标表征的转变.从质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在内涵与本质、内容与表征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以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立足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数学“三会”;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优化学段划分体系;秉承发展与联系的眼光,致力于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生物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一是充分肯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精神,二是依据来自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主张传承中国文化和倡导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文化适宜性应该成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在课程诸要素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主要的构成要素,对这两个要素文化适宜性的诠释和构建,可为课程文化适宜性提供原理性支撑。文化适宜性课程目标的特征是促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文化认同。传承多元文化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跨文化能力和发展批判意识是文化适宜性课程的具体目标。文化适宜性课程内容的特征是多元与一元相宜、本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文化适宜性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容纳教学场域中文化与文化间的和谐、包含对于全球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平等和差异中获得肯定和自由。  相似文献   

13.
周奇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09-111
近年来,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广泛而深入地认识。立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及当代家庭教育的理论及实践,家庭教育课程在目标、方法及内容层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理论体系建设不仅要遵循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更要积极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的体系,基于家庭教育发展现状对家庭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分析,提出科学而实用性的建设性意见助力家庭教育体系完善的同时,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多样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课程目标是课程制定、实施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据,明确课程目标的评价内容,提出课程目标的具体评价标准,建立长效的课程目标评价机制,是加强课程目标的评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课程目标是课程制定、实施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据,明确课程目标的评价内容,提出课程目标的具体评价标准,建立长效的课程目标评价机制,是加强课程目标的评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叶君 《林区教学》2011,(3):83-85
汉日谚语的对应关系概括起来有三种: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完全不对应。来源于汉语的日语谚语其意义没有经过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的这类谚语和汉语谚语属于完全对应关系;而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一部分寓意相同而比喻形象不同的谚语,这部分汉日谚语的对应关系为部分对应;另外一部分汉日谚语,民族特色浓厚,无论是寓意还是比喻形象都不同,这类汉日谚语的对应关系为完全不对应。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历时六年,需要提供基本的实验成果评价“观察点”,检验课程标准是否体现了教育哲学思想和语文教育思想的进步,检验课程标准是否将这些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行为,检验课程标准的实际效果。应着重于具体目标内容之中,阐释和理解语文课程性质,不必固守刻板的“××性”表述定式。标准的修改完善,应是目标的更清晰和理论的再进步,应是积极改革理念的坚持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将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科学的规划加以呈现,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全面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侯静 《语文天地》2012,(11):18-19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将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科学的规划加以呈现,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全面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问题。一、规划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1.把握课程目标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课标目标要求: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