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把二氧化碳埋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贵兰 《科技文萃》2001,(11):84-85
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温室效应作斗争,各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求埋藏二氧化碳的途径和技术.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鉴于海洋和地层贮藏二氧化碳的广阔前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已经着手进行深海埋藏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后,是否会干扰海底深处海洋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相似文献   

2.
你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和谐、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科学家统计,在海洋中约有1万多座火山,仅在太平洋海底高度超过千米的火山就有3500多座。这是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人员对从海洋中采集到的火山岩石标本研究后证明的。海底火山只有少数坦露出海面而为人们肉眼所见,更多的  相似文献   

3.
海底并不平静,各种激流常在海底兴风作浪而形成凶猛的风暴潮。虽然海底风暴只在部分海底存在,但它们十分强烈,破坏力甚大。这种海底风暴在北大西洋和南极洲尤为常见。海洋科学家乘坐全封闭的深潜器下潜至五六千米的深海海  相似文献   

4.
我发明的这种海底多功能机器集旅游和环保为一体。它不仅可以带我们在海底世界邀游,还能监测到海洋里的各种污染物,将这些污染物转化为有效能源,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育》2009,(5):77-77
地球的气候出奇地稳定,而且始终处于一个狭小的、适于居住的范围内已将近40亿年。其关键在于板块构造、二氧化碳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循环始于火山向大气层喷发的二氧化碳,它有助于地球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保持温暖。这种融融暖意使海水通过蒸发成云致雨。雨中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碳,略呈酸性,所以它会与表层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将含碳的矿物质溶解到水中。接着,这种混合物被冲刷到大海中。矿物质在那里结集,经过沉淀析出,终于在海床上形成含碳的新岩石。板块构造迟早会将这些岩石带入潜没区,二氧化碳被那里的地热烘烤得从岩石中逸出,然后通过火山返回大气层。  相似文献   

6.
文慧 《宁夏教育》2009,(1):40-40
地球的气候出奇的稳定,而且始终处于一个狭小的、适于居住的范围内将近40亿年。关键在于板块构造、二氧化碳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循环始于火山向大气层喷发的二氧化碳,它有助于地球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保持温暖。这种融融暖意使海水通过蒸发形成云和雨。雨中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碳,略呈酸性,所以它会与表层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将含碳的矿物质溶解到水中。  相似文献   

7.
思想的瓶颈     
一只章鱼的体重可以达到70磅。但是,如此庞大的家伙,身体却非常柔软,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章鱼没有脊椎,这使它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它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就咬住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对于海洋中的其它生物来说,它可以称得上是最可怕的动物之一。但是,人类却有办法制服它。渔民掌握了章鱼的天性,他们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深入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8.
相机能挽救海洋动物?是的。正因为有了它们,人类因此挽救了不少海洋动物。要知道,生活在海底的一些海洋动物,现在也遇到了濒临灭绝的问题。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现在生活的真实情况,因为人类是不可能长期潜在海底,随时跟着它们,去观察它们的生存状况的。  相似文献   

9.
【原文展示】到海底安居李湘洲①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和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可以去海底旅游、疗养和考古。到那时,…  相似文献   

10.
栖息在海底的微生物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向传感器和声纳灯塔提供电能,这种“微生物发电机”已由美国国防部研制成功。栖息在海底深处的微生物,由于海底没有氧气,它们利用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物质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美国科瓦利斯大学和海洋研究实验室决定利用微生物这种特性研制将化学能转为电能的装置。在实验室里,装置原型以埋入沉积岩约10厘米的电极为阴极,而阳极直接位于沉积岩表面。当两电极接通时,每平方米上可产生0.03伏的电压,足以供小型发光二极管使用。微生物会不知疲倦地“工作”,从而使“微生物发电机”产生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11.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器的投放与回收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探测仪器投放到海底,并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实施设备回收,是海洋地质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进行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在国内尚无前人经验。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实用可靠的技术方案。即采用索控脱钩和声学释放的方法,达到预期的科学目的。该技术方案已在海洋实验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海洋农业     
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养殖业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海洋养殖业”就是指在海水或半咸水水体中养殖鱼类、贝类、虾、蟹、藻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在海洋中养殖藻类又被称为蓝色农业。海藻是海洋中的低等水生植物,它们靠阳光和海水里的营养物质为生,多数藻类在水中漂浮,直接从海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在海洋中有一种巨海藻,它不仅繁殖快,而且长得高,它们竖立在海中,像巨大的海底森林,非常壮观。巨海藻干燥后可直接作为原料,也可经发酵得到甲烷,制成合成油。许多藻类还可作为人类的食物、牲畜饲料和农业肥料等。小朋友,你是不是很想去海底参观一…  相似文献   

13.
海底生物群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寒冷、幽暗的海底是生物的荒漠。然而,海洋生物学家如今发现这个想象中的生物荒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它们形态千奇百怪,颜色绚丽多彩。有的活动在海洋中上层,有的则潜伏在海底;有的能游善泳,有的缓缓爬行,  相似文献   

14.
海洋动物也会生病。如果它们得了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请别担心,海洋中有"医疗站"、"医疗队",还有许多不辞辛劳、"手"到病除的"医生"呢。热带海域里有一种叫做"彼得松岩"的清洁虾,常在鱼类聚集或经常往来的海底珊瑚中间找到合适的洞穴,办起"医疗站",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DY115-19航次用第四代深海摄像系统在印度洋首次拍摄到海底热液活动区的视频影像。这是我国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占全球总面积的71%的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95米。广袤的海洋由蔚蓝的海水覆盖,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同时也神秘莫测,让人难以琢磨。海底地貌也像陆地一样丰富多彩,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但海底世界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因为海水给它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一、到海底安居①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面积的71%。a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②然而,这一切的关键是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b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洋城市。其实,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③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斯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  相似文献   

17.
1海洋里的植物大多生长在海底的礁石或贝壳上。它们没有真正的根,但是长有许多形状像手指的固着器,它们通过固着器可以紧紧地“抓”住礁石或贝壳的表面。2海洋里的植物大部分是藻类。它们的种类很多,有红藻、褐藻、绿藻和蓝藻等。最大的藻类植物是巨藻,它有几百米长,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长蛇在游动。当成片的巨藻连在一起时,好像一片茂密的海底森林,非常壮观。3当大批的红海束毛藻漂浮在海面上时,它们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气,并且释放毒素,造成海洋中许多动物、植物的死亡,使海水变红、发臭,这就是可怕的“赤潮”。4许多藻类植物都可以食用,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给地球“退烧”的奇思妙想。把二氧化碳埋起来许多实验室都在研究经济有效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深埋入地下或海底。澳大利亚投入3000澳元,计划在地下存储10万吨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9.
要是俺俩脑后再 长出一只眼睛来就好了,以后路飞那小于就别想再在我们 背后捣鬼了f嘿,快跟我来吧。我带大家去看海洋研究船。石油是死亡的植物和动物沉到海底后形成的。这些死掉的有机物被一层层泥沙覆盖着,泥沙经过千百万年以后变成岩石。腐烂的有机物被挤压,当温度和压力增加时。它们就积聚在沉积岩的纹理之间形成石油。探索海洋三人行@刘宇  相似文献   

20.
本刊收发室     
学生科普佳作海底有秘藏■杨占奎1873年2月18日,正在做全球海洋考察的英国调查船“挑战者号”,在非洲西北加那利群岛的外洋,从海底采上来一些土豆大小的深褐色物体。研究者将其剖开,发现这种团块是以岩石碎屑、动植物残骸的细小颗粒、鲨鱼牙齿等为核心,呈同心圆一层一层长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