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有巨大的原型解读空间。从原型批评角度对《西游记》主题模式进行重新解读,其原型意义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人们对外部挑战者与内部过错者的惩戒以及二者相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神话原型评角度尝试解读《雾都孤儿》这一经典名著.《雾都孤儿》的主人公奥利弗是《圣经》中约伯原型的变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都蕴含着苦难一救赎这一普通永恒的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3.
《过桥》是格雷厄姆·格林娱乐短篇小说,作品中的宗教寓意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发展而愈加清晰。文章题目中的桥,故事的陈述者,故事主人公,以及并不显著但是作用却不可忽视的狗,都是作者宗教原型的寄托。故事情节紧凑,小说主人公卡罗维先生在寻找救赎的道路上有过面对桥的抉择,有着面对陈述者即上帝的愧疚,也有着对象征着忠诚和宽容的狗的厌恶。但是最终卡罗维先生成功地走上了救赎的道路,并且看到了桥另一边的风景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犹太裔小说家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亨德森》中的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尽了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自我才能达到拯救的目的,因此他不再选择逃避而是重新回归美国社会,从亨德森身上表明了作者所倡导的自我救赎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神灵人物的民俗文化学阐释,认为《红楼梦》中的神灵人物都与萨满神教有关,他们共同展示了东北边地少数民族满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负罪—救赎”母题在《雨王亨德森》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之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尽了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自我才能达到拯救的目的,因此他不再选择逃避而是重新回归美国社会,从亨德森身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现代的救赎理念。  相似文献   

7.
难婚母题是人类生命中最普遍最深切的一种,嫦娥奔月显示的婚恋状态可被认为是难婚母题的原型,本文试从当代文学相关作品入手,分析这一原型在当代的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8.
斯蒂芬·克莱恩一直被公认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对其短篇代表作品《海上扁舟》的解读也大多局限在对其中自然主义思想的挖掘与创作技巧的分析上。论文试图跳出自然主义视角的拘囿,联系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探讨《海上扁舟》中的神话原型与其潜在的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9.
电影《喜盈门》自问世以来久映不衰,获得了众多奖项,成为一部经典的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喜盈门》一方面深入挖掘了智慧老人、地母、巧女/巧妇、悍妇、傻女婿、恶媒婆等文学原型,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了好婆婆遇到恶媳妇、文丈夫娶了悍妻子、针尖对麦芒的姑嫂斗、才子佳人的现代置换、一善一恶的妯娌怨等故事母题。这些文学原型与母题的注入,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使得《喜盈门》这部影片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更具有了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尹静 《太原大学学报》2015,(2):77-80,85
当代作家刘先平高举"爱的母题"与"自然母题"的审美旗帜,以"直面人生"的姿态帮助成人与少年摆脱现下的困境,形成一种更趋健全的人生态度;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物的最本真状态以及自然生态的"完整"图景,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成人文学中的异化自然。在双重母题的审美背后,刘先平通过四部长篇小说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救赎意蕴,即在"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下,使人性得以复归,使自然得以永生。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有440处用到俗语。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俗语绘景状情,塑造人物,记录了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的心路历程,使全书的神话色彩淡出,凸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后人以这些富有活力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创作出诸多俗语。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喜剧典型。作者在作品中的很多方面肯定他、欣赏他,但又对他性格中的许多消极方面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他的诸多性格之中的矛盾之处,使他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但丁的《神曲》作为“中世纪的史诗”,无论在人类的文学史上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每篇的神学思想侧重点都不同,分别为罪(本罪)与罚、罪(本罪)与赎和永生与成圣。从宗教神学和哲学本体论的角度,依次对《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的神学思想进行较为具体和深入的剖析,突出其神学思想的中世纪特色和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七十多年的《神曲》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其主题和二重性进行的社会学和神学的阐释,仅停留在西方十九世纪外部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虽然现代主义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概念,但现代主义里的许多成份,并非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突然出现的新东西,它里边的一些元素可以说在以前的文学创作中就已露出了一些端倪。处在跨越中世纪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部具有现代主义元素的作品,这表现在它以丑入诗,渲染生存困境,揭示异化世界;用内聚焦叙事,把梦境外化,表现内心隐秘;大量运用象征,使作品具有多重意蕴和丰富的可诠释性。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西游记》中除“比”字句外的比较句式共有十种,这十种类型符合《马氏文通》所说的平比、差比和极比的规律。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特点,对于了解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比较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的"将"字句进行穷尽式搜集,对其种类、主要动词及附加成分进行分析,考察"将"字句在明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文体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游记》早期版本世德堂本为依据,研究了校者华阳洞天主人和作序者的意图,认为胡适在《中国小说考证》中提出的"神话小说"的观点并非确切,反而远离了早期版本所提示的"寓言"之作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的主题 ,有十数种提法。每一种主题论 ,都有其合理性 ,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本文正是分析了诸种主题论说局限与狭隘的一面 ,希望借此吸引读者的注意 ,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进一步深入对《西游记》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