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心魂”所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对中国社会的演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诸多方面。我们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发展中国化的企业文化,建立中国化的企业道德价值体系,促进新时代中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总是在连续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没有继承 ,文化就会断裂 ;没有创新 ,文化就会枯竭。近代以前 ,儒学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 ,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它善于继承与创新。继承 ,使儒学始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品格 ,使儒学成为儒学 ;创新 ,使儒学不断实现自我更新 ,产生儒学新形态。重继承亦重创新 ,在继承中创新 ,继承与创新交织在一起 ,儒学因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历史进入近现代 ,儒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在批判中 ,儒学衰落了 ,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儒学还能不能自我继承与创新 ?这是个令人疑惑的问题。这里…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儒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都是历史地、有规律地逐渐积累、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这是和孔子以及由他创始的儒学分不开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而且自汉武帝定为国学之后,直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为止,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毛泽东有两点重要思想:一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前,儒学的现代意义问题又成为学术界的一大关注热点,人们试图通过弘扬儒学来振兴中国文化,并解决价值失范、道德沉沦的问题,这种想法反映出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如下问题却缺乏冷静而深入的反思:儒家文化究竟为什么成为两千年间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当今社会,儒学得以成为主流的那些支撑因素是否还存在?儒学中有没有可以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儒学?另外,西方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以来的新的思考方式与儒学是否真的具有相通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料的实质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背景中突显出来的 ,所以儒学研究也应该走出中国 ,走向东方 ,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要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 ,要重视与其他文明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当今 ,儒学研究的发展 ,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儒学由民间学说上升为官方意识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医药民俗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思想观念上,人们认为能医懂药之士,方可忠孝两全;在医疗实践上,“蒙帕诊脉”、“牵线诊脉”以及尝药、尝粪、舔痔吮痈、割股疗亲等,逐渐演变为医药陋俗。  相似文献   

7.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主要由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在文化方面,提出“六艺论”,认为在所有的学术中,惟有儒学真正圆满地体现和代表了人类学术和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其他学术不过儒家六艺的流失而已。故此他主张以儒家六艺赅摄一切学术,其中包括西学。在哲学方面,提出“义理名相论”,于本体论主张理气一元,心性一元,于认识论主张知行合一,性修不二。马一浮是民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一生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阐发儒学精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其新儒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文化理性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文化道德活力的长期作用。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必然担负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当代中国经济能否展现活力也取决于儒学能否与现代精神融合。该研究试图阐明:现代中国的种种迹象表明,儒家哲学具有高度适应力和灵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是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个性发挥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文庙(也称孔庙、夫子庙)是儒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传统儒学教育的理想场所。沧州文庙应充分挖掘孔庙内涵,举办专题陈列、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探索多种方式传播弘扬优秀儒学文化,实现自身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儒学前景与21世纪人类文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前景与21世纪人类文化走向赵吉惠儒学乃人类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之一部分,儒学价植与中国现代化有关,儒学前景与21世纪人类文化走向有关。脱离中国历史、文化看不清儒学,不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难以发现儒学价植,只有站在21世纪人类文化走向的大背景,才...  相似文献   

11.
人们越来越清楚,思考中国思想的新发展,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学都主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都是辩证思维,并落实为历史思维;这种相同,是两家思想学说进一步沟通的基础。而两家思想学说的不同,既反映了各自产生和发展所依赖的不同历史条件,针对着具体的不同历史问题,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成为理想的人的道路的多样化;这就为两家思想学说的进一步沟通甚至融会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儒学研究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五凉儒学逐渐进入学者视野。总结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是将五凉儒学作为五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把五凉儒学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数量不多。本文试图整理归纳,兼作评议,以推动本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后现代状态下的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与传统的关系;第二部分涉及“后儒学价值”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东亚现代性”中所起的作用;第三部分论述儒家传统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在后现代状态下的现实意义;第四部分探讨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儒学传统的重建与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魏晋玄学因在儒学被定为主流思想后倡导道家复兴而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哲学思潮,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家特征,但玄学的出现和发展从根本上还是对传统儒家的继承和改进,从而使之适应于魏晋时期混乱的社会状态。由于社会阶级原因及统治者的高压黑暗政治,玄学家们通过道家理论阐释传统儒家思想,使之与当时统治者用来追求利益的"假名教"区分开来,营造出一片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净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学评诂邵汉明现代新儒学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文化思潮。它产生于五四时期。50年代以后,大陆奉行马克思主义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新儒学失去应有的生存土壤和市场,它的中心便从中国大陆转移一了港台和海外。几十年来,经过新儒家学者们的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儒家的渊源流变入手,区别了儒家、儒学、儒教三个概念.从政治文化、伦理、学术三个层面探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健将与儒家、儒学、儒教(孔教)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孔教,反对强化儒学意识形态,这是其对历史的一大贡献.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伦理的排拒,对"礼教"的批判,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缺失的一面,其缺失主要是在对儒家伦理蕴含的超时代性、超阶级性的合理内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在学术层面能将孔子与后来的儒学、儒教区别开来,对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成就作平实的评估.本文认为传统与现代可以沟通,但反传统毕竟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任何具有文化价值的思想学说,它的恒在意义只有在时代之镜的折射下才会发放出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溯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历程,对这一时期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具体而言,在重新审视新儒学的发展脉络、深入思考新儒学的学理建构、新儒学与多元思潮的会通、新儒学与当代中国及世界的关联等四个论域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近20年来新儒学研究的新内涵,拓展出诸多新议题与新理念,也创新了新儒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数字化生存与新新儒学的未来、儒家思想与互联网全球治理三个方面,对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进行了学术访谈。成中英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都要善于回答现实问题,二者倘能相互引申,必能激发出蓬勃的民主生命力、社会凝聚力和创新精神;互联网应该是“互信网”;互联网的“善治”模式,就是大同、协和的治理模式。要把儒家的框架运用于互联网管理,需要明确互联网治理的目标、计划、决策、领导、推动者、生产者、受众等的角色。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蕴含着个人、社群和国家几个不同的层次;网络管理也要“尊五美、屏四恶”,做到仁、义、礼、智、信、诚。  相似文献   

19.
道德修养、忠恕之道、人文精神是儒学的道德修养的精髓,精神迷失、道德失范、常德缺位是当代人的道德迷惘的现象,媒体应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借鉴儒学的道德精髓,承担传统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道德展现平台、道德讨论场所、舆论监督阵地、道德文化园地等作用,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冉臻  李方海 《职业圈》2007,(3X):26-27
道德修养、忠恕之道、人文精神是儒学的道德修养的精髓,精神迷失、道德失范、常德缺位是当代人的道德迷惘的现象.媒体应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借鉴儒学的道德精髓,承担传统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道德展现平台、道德讨论场所、舆论监督阵地、道德文化园地等作用,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