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好、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呈现。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三篇。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印象、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呈现。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  相似文献   

6.
就笔者在法国学习与研究的经验来看,当代法国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知基本上停留在他们对中国某些特定的文化器物(艺术藏品)与实践(气功、中医、风水等)的喜爱上。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大多围绕着所谓的“传统”而呈现,这是一种典型的片面化和简约化的做法,逐渐地将中国文化置入一个狭窄的范畴,使之成为他们认知中国的文化底版。  相似文献   

7.
<正>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能够亲身感知"文化中国",可能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潜在传播者。目前,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学界对身处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关注度不够、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五所在京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探讨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韩交流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自2012年起,中国与韩国合作成立CPIK项目(在韩汉语项目,Chinese Programin Korea),国家汉办每年都会派出赴韩国中小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2015年共派出251名.笔者作为其中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以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执教的韩国全罗南道宝城郡宝城南小学276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跨文化传播和文化认知的学术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现代韩国儿童对中国的文化认知,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展示韩国儿童对中国的文化认知特点及产生原因,对于如何更好地在非汉语母语的外国儿童中传播中国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稻作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成功表现之一。开展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体系的民族文化力和国际张力。对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展开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准确认知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籍此探寻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路径,为推动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一、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拥有古老的稻作遗迹和极其丰富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渔节不仅是渔民文化、渔村文化、渔业文化,更是大海的文化。祈福大海,保护海洋,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007位日本民众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吸引力、进而改善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策略建议。调查发现,大熊猫、茶和中国烹饪是在日本知名度和喜爱度双高的中国文化符号;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喜爱度、接触度和购买意愿都不高;有半数日本民众都赞成仁、义、礼、恕、信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公正、自由、平等和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较高认同。  相似文献   

12.
从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的一百五十余年间,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传入欧洲,都是经过传教士来实现的。但是,它们两者的作用和意义却不相同:前者在中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后者却在欧洲掀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思想革命。考察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对于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内涵民主的基因。传统思想文化内涵的价值体系、政治认知与智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传统、决策方式、政策原则等思想,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认知。总体上看,美国对近代中国形象的认知,主要是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出发;对现代中国形象的认知,则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国家行为与国家实力的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15.
林丹 《文化学刊》2013,(1):114-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创新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精神,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包括文化产业化、文化多元化、文化自觉化等。基于此,新时期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目标受众,实施与目标受众有效沟通战略;塑造国家品牌文化,实施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战略;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环境,实施整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战略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是以儒、道两大思想体系的相互对应为主干而建构起来的。而儒、、道两大思想体系的对应关系又以古易为重要的历史源头。因此,古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揭示古易的思维模式及其与儒、道思想的对应关系,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凤玲 《文化学刊》2012,(3):164-168
什么是"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泛滥?文化和国家实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的过程,认为文化失语与国家强大与否、国力强盛与否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正是中国经济强大、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文化反思,是探寻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形象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则为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世界格局复杂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温朝霞将文化自信视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许正林和陈少林从国外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角度切入,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认为国家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为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但是因过去对历史文化街区认知的局限性,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在近30年的保护利用中有一些不足.如何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去思考探索优化该街区的空间质量,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给出较好的应对方法与措施是当前值得考虑的议题.根据实地走访与调研绍兴市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八字桥...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接受研究的新时代背景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和平崛起、造福世界的新时代大国角色做出了准确定位,对中国作为新时代强国的大国文化姿态做出了准确指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世界性高度和国际担当精神,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格局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叙述,是中国梦宏伟蓝图的现实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