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紧接着又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显然,这是为民为事功利诗观的表述,乃一家之言,未可厚非。然则,若换一个视角,即从审美角度看,把“卒章显其志”作为诗歌结尾的一种规范,就值得商榷;甚至说,大谬不然.因为这个“显”字,正是诗家避之犹恐不及的。如果一定要用,那也须与“隐”字并提;即须在显隐之间,或日明白与不明白之间。这里所说的“明白”,是指诗尾当提供读者一个不是漫无边际的情景规定;这里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千载流传,可谓妇孺皆知,明白如话。然而,历代注者译者,皆以诗中之“床”为“卧室之床”,谓诗人是在“旅舍”望月思乡,此解实为大错。试  相似文献   

3.
师:这首七绝诗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诗题的意思也已经弄明白了,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诗的前两句是怎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师:这首七绝诗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诗题的意思也已经弄明白了,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诗的前两句是怎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教孩子写诗,许多家长会认为很难,这也许是把“诗”看得太神秘了。其实,在启发孩子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教他说出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就可以称为幼儿的“诗”了。幼儿常有奇特之语,惊人之言,很有点诗的味道。试试看,说不定你的孩子是个小诗人。下面几首日本幼儿的明白如话的诗,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6.
香菱执著学诗、废寝忘食、茶饭不思的劲头着实吸引了读者,令人为之感叹。不过,我认为在欣赏《香菱学诗》时,不能只关注香菱,要想真正明白曹雪芹的用意,领略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技巧,必须绕到香菱的背后。  相似文献   

7.
尘封,因为缺少发现一朵普通的向日葵,在梵高的眼里,便如火,如诗。瞬间的发现,却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生命之美、活力之美;一个小小的音符,在贝多芬看来,便是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它让你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什么是不屈。  相似文献   

8.
<正>1.知诗人古诗词时空跨度大,加之学生知识阅历浅,要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应引导学生凭借书籍、影视、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了解时代背景,明白诗歌写的是唐宋,还是明清;诗人处的是盛世之朝,还是衰败之代;诗人是府中之宫,还是深山隐士;受宠信,还是被排斥……借背景,拉近古今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收到"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渔歌子》可让学生看诗人头像,读背景资料,明白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放逐江湖时写的,还知道志和这名字是皇帝赐给的,希望他心志平和。走进了诗人心,更易了解诗歌魂!  相似文献   

9.
[例文]2 黄万兵的赠诗读后很感动.我写了两首赠诗交给老师,结果都不成功.现在看黄万兵同学的诗,我一下全明白了.写诗抒情也要有典型的事、典型的细节.  相似文献   

10.
靳杰  杨依国 《课外阅读》2011,(11):299-299
诗歌之中常会有一些关键词句,可以称为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因此,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我们分析诗歌时便应抓住诗眼,由眼睛看到诗歌的灵魂。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眼便是“美丽的错误”,明白了错误为什么美丽,便明白了诗歌情感为什么动人。  相似文献   

11.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尧臣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友朋之作,体现了宋诗情感的私人化;戏食物之作,反映了宋诗的日常生活化.欧阳修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赞友人之品性、志趣,显示了欧学唐音的痕迹;在贬所的戏谑之作,名为戏,实则抒发心中之愤懑或自我宽慰之词;自嘲之作...  相似文献   

12.
诗的发展同诗之生成和诗之衍变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诗之生成决定了诗的盛衰,同时诗之衍变以流动的方式作用于诗.中国诗的发展轨迹呈陨落状,文章试从诗之生成、诗之衍变等方面来探究诗陨落之根源.  相似文献   

13.
诗歌中的真     
诗歌被视作"真善美"的化身,然而诗歌之真,对于一些习作者而言,在今天还是说不明白的问题,或许还认为诗与真没有什么关系,诗不就是想象力,不就是内心的表达吗?然而,今天诗坛许多让人们诟病之处,恰恰与诗歌的"失真"有关系。诗歌不是记实性的文学,就事与情"而言,诗重情;就"外  相似文献   

14.
《归园田居》和《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后的作品.前者写于辞去彭泽令第二年(公元四○五年),抒发归隐初期的欢愉之情,并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后者大约写于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抒发的是作者的人生哲理.自学这两首诗,第一要理清每首诗的结构.第二要明白每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三要体会各自的特色,也就是说学会初步欣赏这两首诗.一、理清结构。《归园田居》二十句可分为四层.开头四句为第一层,作者抒发自己的怀抱:从小就没有适合世俗的性情,厌恶官场生活,希望归隐山林,但却误  相似文献   

15.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深秋之夜思乡怀人的五言小诗。它短小精悍,语言明白晓畅,情致深远真切,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人口,历久不衰。这首诗在《李太白全集》中原为: 床前看月尤,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乡石巴故乡。忍已在的选本均为  相似文献   

16.
“If I read a book and my body so cold no fire can ever warm me ,I know that is poetry.If fell Phpysically as if the top of my head were taken off,I know that is Poetry(每当我读到一本书,如果它使我全身冰冷,炉火无法使我温暖,我便明白了:那就是诗;如果我身体上觉得好像有东西把我的脑袋掀掉了似的,我便明白了:那就是诗).”这就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年)对诗的独特理解.狄金森所有的诗都抒发了强烈的个人情感,都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她写诗不是为了发表,完全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绪,所以,她的诗清新、自然、真挚、毫无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7.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一是对唐宋时期盛行的诗禅思想的继承与总结;二是严羽认识到了诗与禅的相通,以禅作比,形象明白。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诗经·陈风·宛丘》的主旨问题,在学术界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讽刺诗.二,反映陈国风俗之诗.三,男女间爱慕之诗.本文梳理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考察该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并分析此诗内在的逻辑联系,再结合诗中的“子”“望”这两个关键词语的诠释,认为此诗的主旨应是描写男性诗人对在宛丘上婆婆起舞的巫女的爱恋,却不得不忍受求而不得的痛苦.至于诗中反映的巫风习俗,是陈国社会背景在诗中的自然呈现,非诗之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潜溪诗眼》的诗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其"韵"论与"诗眼论"上.范温之"韵"分为"艺术之韵"与"人格之韵","韵"是范温最高的艺术境界与人格境界,是范温最高的审美要求.范温的韵论体现出其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认识."诗眼"可分为"识诗之眼"与"诗中之眼","诗眼论"体现出范温对在艺术创作与鉴赏中艺术修养(审美表现力与审美认识能力)的重视,"韵"是"诗眼"的前提与归宿,"诗眼"是"韵"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二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潜溪诗眼》较为系统而完整的诗歌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意在表现女子与丈夫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苦的古诗。这首诗篇幅不长,初看起来,在内容上难度不大,似乎无需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表现相思、离别之愁,但细细揣摩,字里行间却潜藏着女子那深挚笃厚的爱以及黯然忧伤的痛。下面结合诗中词句对此作探究性鉴赏分析。一、涉江采芙蓉之挚爱诗中一二句写女子踏过江水去采芙蓉。女子"涉江采芙蓉",采芙蓉(荷花)为什么是涉江而不是涉河或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