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教学工作随时都有可能在线上进行。“人工智能”这类注重互动的课程如何在线上开展,是让很多教师苦恼的问题。笔者尝试利用腾讯会议、希沃白板、UMU和编程猫等免费平台设计教学活动。以“智能创作”一课为例,探讨在人工智能内容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开展互动性强的课堂教与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STEAM教育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新时代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文章聚焦于STEAM教育的核心特征,深挖STEAM教育融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融合视角、项目视点、人文视域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最后,文章在“机器会思考吗”一课中进行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应用。将STEAM教育融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偏航问题,助力培养智能时代的人才,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4.
人工智能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前沿科技,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的主战场。文章基于人工智能进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探秘人工智能”一课为例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结构,即准备—呈现—联想—巩固—反思,并提出了课堂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学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开展编程教育创新的意识显著增强。本文以“循环语句让机器人手臂连续动作”一课为例,阐述了将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融入人工智能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推进人工智能环境下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本文通过展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究过程,就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倡导将人工智能与现有课程深度融合,建立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人工智能探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8.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12-19
Logo语言的出现成为儿童编程教育的开端,其创建者西蒙·派珀特有关儿童编程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最初思想成就逐渐受到各界研究者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继承与发展。儿童编程教育研究的推陈出新要求更坚实的理论根基支持,故文章首先对派珀特及其关于编程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介绍梳理,其次分析总结派珀特的学生雷斯尼克和贝斯对派珀特关于儿童编程教育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延续,同时简述派珀特对OLPC计划、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及乐高的创生及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对儿童编程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示:超越工具形式,注重编程学习中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创设学习情境,使"建造主义"在编程课堂中真正落地;提炼编程思维与基础课程深度融合;培养儿童面向未来发展的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10.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应用之时,围绕它的批判声也络绎不绝。究其根源而言,人工智能试图驰骋于整个教育疆域但却力不从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它步履维艰。以此为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而招致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教育数据隐私泄露,教师主导地位沉沦。基于此,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开发与设计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划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边界,从而拨开“人工智能+教育”前行中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并且可以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章先阐述人工智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内涵、意义,再以“走近人工智能”一课为例详细讲述人工智能在引导课堂、探索课堂、验证课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彰显人工智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作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项目化教学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制作智能护眼神器”一课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师如何基于项目化教学理念进行真实项目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针对项目完成明确问题、设计算法、制作作品和评价总结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时代潮流下,响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在小学开展普及编程教育,可以从小开始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科技素养、面向未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梳理了在清华附小进行编程教育的实践,聚焦在小学中实施编程教育的特点、适应性、实施条件、教育教学规划等,并探索了编程教育开课形式、开课内容、开课工具等,以期对在小学中实施编程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13-119
新工科时代人工智能专业亟需解决教育型人才培养的难题。契合新工科内涵,文章提出了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建设,即"基础素养—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针对新工科交叉学科特点,将师范教育专业与人工智能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建立"素养"和"技能"两条建设路径,从培养目标、人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保障手段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两项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我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存于人工智能社会,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利用编程自动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教育学者被委以“使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重任,当前中小学校都应该极力推广编程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脸识别”课堂教学为例,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火眼金睛”“真金不怕火炼”“慧眼识英雄”“实践出真知”四个驱动式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人脸识别整体过程划分为几个步骤。模拟简化的人脸识别过程,验证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运用知识判断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产品,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并积极探索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直把教育均衡放在重要位置,针对农村偏远地区采取了很多举措,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现阶段到了全面均衡发展的攻坚时期,传统的改革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时代发展更大的需求.本文基于教育不均衡现状分析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实现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AI)技术的教育应用给教师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智能教学环境、“AI+教学法”的创新到教学内容表征形式的智能化,AI的影响日渐广泛,但同时也伴随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与伦理风险。进入智能化时代,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并面临更加复杂的AI应用伦理问题,这需要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此,基于TPACK概念框架,将伦理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知识构成要素引入,提出并构建了“AI+学科教学”伦理知识框架(AIPCEK),即教师的基本知识构成包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AI知识和伦理知识。在原有TPACK框架基础上,生成新的融入伦理的复合型知识形态:教学伦理知识(PEK)、学科伦理知识(CEK)、AI伦理知识(AIEK)、学科教学伦理知识(PCEK)、“AI+学科”伦理知识(AICEK)、“AI+教学”伦理知识(AIPEK)和“AI+学科教学”伦理知识(AIPCEK)。AIPCEK继承了伦理知识所具有的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协商建构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其发展模式有三种:AIPCEK发展的金字塔需求模型;基于在线实践社区的教师AIPCEK发展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AIPCEK发展模式。AIPCEK的提出,有助于揭示智能时代教师知识结构新的特点及伦理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势头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针对人工智能与高职教学融合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以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PST框架理论为基础,对“人工智能+高职教育”融合的内涵与模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影响“人工智能+高职教育”融合的调查问卷,分析了教学法、学习空间、支撑技术三个维度及其11个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该研究丰富了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育的理论视角,为多维度的创新式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