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味     
小时候,总是盼望过年。天气刚刚转凉,我们就掰着指头数着过年的距离,我想我最初的数学概念就来源于对年的期盼吧!看着家里的粮囤慢慢变小了,直到把剩余的谷粒装进几只小袋了,年猪却渐渐肥壮的时候,我知道,快过年了。  相似文献   

2.
闻“年味”     
郑燕 《作文大王》2014,(1):58-59
丁丁一天比一天郁闷了,因为马上要过年了,可家里一点过节的气氛都没有。 妈妈知道了丁丁的心思,神秘地说:“走,我带你去外面闻闻‘年味’吧!”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17,(1):26-28
梁实秋:年夜饭特别丰盛年菜即是大锅菜梁实秋在《过年》中写道: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  相似文献   

4.
正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不尽相同。这些独具特色的当地年俗,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现在的孩子们对过年的向往。即便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年风俗,也会在大年夜里被我们当成最动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民俗不尽相同,过年的具体方式可能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想了解不同地方的过年风俗吗?这次,我特别邀请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位朋友,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当年关临近,人们心里满满是回家过年的想法。有时想起春节的种种热闹节目,有时想念故乡的亲朋好友,或者儿时的过年情景。这些想念,有如提前上映的贺岁电影,越想念,越怀念。年的味道,是一种思念的味道,源远流长,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6.
岁岁过年,今又过年。收到许多贺年短信时,春节便临近了。大街上,人们摩肩接踵逛商店,购年货的氛围浓烈起来。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交会时刻,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告知人们新的一年已然来到。待到正月初五鞭炮再次响过,意味着大年就过完了。而今年的年味,是淡是浓?  相似文献   

7.
人们抱怨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从春节的传统习俗入手,与现在的春节习俗相比较,看到被人们淡忘和忽略的传统习俗,以及时代赋予春节新的内容。可见民俗是有时代性的,不同的时代带给民俗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继承和保护原有的文化传统,同时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变化,才能使民俗在创造和更新中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8.
9.
<正>莺啼燕语报新年。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来临了,去年因疫情,我只能待在杭州过大年。为了弥补去年没有享受到的年味,今年我和家人早早地回到了嘉兴,享受这里的年味。嘉兴是我出生的地方。一到过年,嘉兴的老街上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有卖春联的,有卖衣服的,有卖特色小吃的……一派喜气洋洋。老街上人头攒动,叫卖声充盈着整条老街,远处还不时传来街头乐队的演奏声,大家都被这过年的热闹气氛所感染,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喜悦的春节氛围中。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年味     
家乡过年最有年味了,那是积淀千年的厚重文化底韵。大学士王安石曾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吹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幢憬。  相似文献   

11.
年味的元旦     
朱枫 《教学随笔》2010,(1):28-31
现在我们要过两个新年,阳历年的元旦和阴历年的春节。同是过年但过法却不同。中国人习惯于过阴历年,阳历年的元旦好像只是机关的人放几天假,过年就像没过似的,一点年味儿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绚丽、缤纷、纯真、快乐……形容童年的词语实在太多了.童年,在不同时候会放射出不一样的光芒,有橙色的、蓝色的,还有紫色的.有人将拥有它,有人正拥有它,还有人只能怀念它.我想,我只有怀念的份了.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似乎被埋在了时间土壤的最底层.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生活影响人的一生。童年记忆常常成为作家笔下的创作素材,因为它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小麦就是一个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人物。她住在我姥姥家旁边的院子,是个要来的孩子,她的养父母不能生育,很大年纪了,从外村过继了她。我的记忆中,她不是很快乐,她的养母经常打她,我在姥姥家听得到她的哭声。  相似文献   

14.
过年了!过年了! 如果不是10岁的儿子在鞭炮声中快乐地呐喊,我似乎感觉不到要过年了。过了40个年头,“年”的概念更模糊了,特别是爹娘过世后,年好像越来越远,年味越来越淡.因为我一直觉得有爹娘在才像过年。  相似文献   

15.
好久没有感受绥宁的那种浓浓的年味了……  相似文献   

16.
我经历过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第一个家庭是我的亲生父母。他们很忙,一直在老家做生意,所以从小我就很独立,从初中开始我就独自带着妹妹在家里,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的放手,让我有了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我的妈妈是个比较悲观、性子急的人,加上生活的不顺畅,所以她总是无故地批评指责我,从小被打得最多的也是我,妈妈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说我这不好、那不好,这让我很自卑。当时我的成绩并不好,职高毕业后我就出来工作了,现在回想起来,难道妈妈不爱我吗?不是的,她爱我,只是她不明白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年味     
又是一个新年将至,当年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逼近眼前时,总有一种牵动心弦的情愫,在心底微微轻颤……  相似文献   

18.
林雨 《中华家教》2011,(8):36-37
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非常注重从多方人手,增长女儿的见识,开阔女儿的视野。如鼓励她参加各种活动,经常带她到各地旅游,带她参观各种各样的展览,让她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最新的交通工具,增加她的感性认识,有时也会邀请一些她的同学在家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这些不仅让女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  相似文献   

19.
一样,不一样     
王卫 《中国德育》2014,(19):48-49
正重庆求精中学创办于1891年,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地处重庆市渝中区,抗战文化一条街——中山四路。学校坚持"百年树人,精益求精"办学理念,坚持"立校之本在于树人,树人之本在于树德"育人目标,精心构建了科学有效的"立体德育体系",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坚定地走在"大写人生"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0.
《柳笛和榆钱》是语文S版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里的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