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城》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部作品,并且也是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在鉴赏《围城》这一作品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鉴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从而更好把握这一作品,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这一作品,同时有利于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心得体会,对《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和《围城》分别是老舍和钱仲书的代表作。它们都因其丰满的人物形象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而成为传世名作。两部作品中瑰丽多彩、不拘一格的比喻令人称道。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的比喻艺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斯丹 《文教资料》2013,(2):10-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钱钟书以其渊博的学识、精妙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造就了《围城》独特的语言艺术。小说中集比喻、讽刺、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法于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块瑰宝。本文以法文版《围城》的第一章为例,从修辞和法汉对照的角度,鉴赏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围城》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围城》通过积极修辞,形成了大量典型修辞话语。《围城》多用看似寻常实则新奇的明喻,还常常围绕同一叙述埘象,博依譬喻。此外,《围城》还运用了幽默睿智的仿拟、得体的夸张、对比、折绕、用典等积极修辞方式。这些积极修辞方式所形成的典型修辞话语脍炙人口,大大增强了《围城》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5.
变异修辞是指突破常规、创造性使用语言的特异表达方式。《围城》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变异修辞的运用,《围城》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语言艺术上有很独到的地方,可以说在众多的现代小说之中,是独树一帜的。本文试以《围城》前三章为主,对其语言艺术作以粗浅论述。一、精妙的讽刺语言《围城》属于讽刺文学。它的价值不在于对历史的推动者们的歌颂,而在于对历史进程中一个方面的人情世态的揭露。如作者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为第一次出版作的序说: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一部语言艺术高超的杰作,其中比喻艺术贯穿了全篇。从"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新奇别致、耐人寻味"以及"讽刺幽默、含义隽永"三方面归纳分析了其比喻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 文艺界老前辈夏衍对柯灵有句戏言:“你捧钱钟书,我棒杨绛!”钱钟书的《围城》引动了中外的“钱学热”,杨绛的《洗澡》也使她以耄耋之龄跻身小说界。两部小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种超脱冷静的态度,一种机智的局外人的姿态,“写在人生边上”(钱钟收散文集名)的旁观者清的超迈。“我觉得《洗澡》好象《围城》的姊妹篇,有同样的幽默隽永,机巧犀利,同样是本学者小说,只不过更多了一些女性的细腻与宽容。”两位作者都对社会人生,民族文化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态作了细致客观而又鞭辟入里的解剖,而这种机智冷静的态度便源于他俩作为学者文人又为夫妇的相互趋近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围城》和《天边外》普遍存在的围城现象,两部作品在围城结构模式及人与“城”的关系之间的差别,尝试对人生困境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11.
贯通中西、融汇今古的钱钟书先生,被人誉为“文化昆仑”。其夫人杨绛也以“夫唱妇随”的姿态,在自己创作的《洗澡》中,步钱先生《围城》的后尘,以知识分子的精微,文人学士的雅谑,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群知识分子及其周围环境的世态人情。 《洗澡》一书是以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运动情况为题材的。这部作品,就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围城》的书名本身就是比喻;《围城》中充满了比喻,就像山坡开满了鲜花。《围城》通过比喻来描绘士林世相,揭示人生忧欢,引发沧桑慨叹。比喻之于《围城》,正如眼睛之于龙、领带之于西装、硕果之于青枝、金苹果之于银盘餐具,有点睛添花之功,出神显韵之效,漾情溢趣之用,增厚加深之妙。研究《围城》必须研究《围城》的比喻。而研究《围城》的比喻,又必须研究《围城》的比喻的学者视野。因为,钱钟书是一个学者小说家,《围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唯一的一部学者小说。离开了这两个前提,是难以真正深得《围城》比喻的堂奥的。  相似文献   

13.
杨绛的讽刺性在女作家中是不多见的,比起钱钟书的犀利和劲捷来更多一番细腻与温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诙谐轻巧而不过火。然而其才华却常常被掩盖在丈夫的万丈光芒下,文章中的讽刺性也不为人所察觉。以《洗澡》、《围城》为例,从结构布局、人物形象、细节描写三方面比较这两部长篇小说在讽刺艺术方面所具有的联系与区别,并分析背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围城》具有的丰厚深邃的内涵。本文呈现的是关于《围城》的多侧面、多角度的读解,亦可表现《围城》的多义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以其刻深的蕴含、机智的讽刺、精练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读者,曾流行于整个西方,风靡世界文坛。国外学者称其为“本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一部,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而且写得才华横溢,趣韵纵生,艺术技巧超拔老练”(敏泽《有关现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的看法》《文艺情况》1983年9期)。这些并非是溢美之词,仅在语言艺术方面,就有突出的特色。不仅以精湛的形象描写见长,而且辅之以精美绝伦的议论,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本文拟就《围城》的议论艺术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娄春芳 《生活教育》2015,(6):124-12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经典小说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讽刺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围城》的语言,尤其是辞格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辞格的研究最为突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围城》中单个辞格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另一部分为从总体上分析《围城》语言。本文选取《围城》中的人物描写作为切入点,对《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学习》2009,(11):38-38
人们认识钱氏夫妇,多是通过《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笔记体巨著《管锥编》是钱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杨女士在钱先生的创作道路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年钱先生写作《围城》时,写一段就念一段给杨女士听,二人互相交流想法,终著得这样一部传世巨作。  相似文献   

18.
<围城>和<洗澡>塑造了一群女知识分子形象,在"围城"的进与出之中,她们表现各异:有的一心依附于婚姻,有的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女人之于婚姻,是一种完全的依附还是独立平等,在这两部著作中各有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问世以后,各方面的评论很多,作品本身的丰富内涵为各家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围城》的意蕴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有的研究者认为,《围城》是一部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长幅画卷,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有的认为《围城》是行将崩溃的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有的认为《围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艺术地阐明了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结婚如身陷围城的爱情哲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应当说,这些分析在其各自的视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