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互联网+教育"为语文教学的改进完善提供了新的优化途径,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能有强化教学效果,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对知识文化的学习热情。教师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能客观及时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围绕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既有的混合式教学本质属性解读的分析梳理,发现这些解读多少带有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互联网+教育"形成了以网络为依托的新的教育生态,也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新的特有的内涵。因此,需要重构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属性。重构应满足两点要求:一是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依托;二是学习者能借助合适的学习技术,实时实地自主开展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本质属性是以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将多态化的课程资源、多样化的教学传播形式、多样性的人际互动交流活动、多样性的教学媒体技术和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营造一种理想的能支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情境创设、资源共享"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更好施教。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教育的本质,互联 网只是辅助的手段。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简单地视为创新,更不 能期望学生用手机开展互联网学习,要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 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现实教学需求的标准化的教学方案,鼓励学 生跨期学习化学,通过测试者可免修相应的化学课,从而最大 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多维互动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7,(7):102-108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出多种在线学习、混合式教学的形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然后以"电脑设计软件Photoshop"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前端分析。基于此,文章依托超星SPOC教学平台,借鉴相关理论,构建了多维互动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开展了该模式的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该模式注重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实现了课上课下的多维互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依托网络的移动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研究成为全球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构建个性化"互联网+"学习环境,形成移动美术课堂教学,满足了学习者并填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互联网+教育",学习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成了现实,教师也走进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日益趋向网络化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也开始逐渐朝着依托"互联网+"的魅力,创建智慧物理课堂的方向发展。本文在依托作者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的信息教学模式下开展"三阶段"初中物理智慧课堂,即通过重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APP、微信等平台,构建先进性、智慧性的智慧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给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多种挑战。其中,如何打破物理空间阻隔,使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居家学习的有序、高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线上学习氛围与管理规范,这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晓黑板App为例,基于"互联网+App"教学,通过在居家学习期间的具体实践,对App软件在学生教学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开展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有幸被批准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开展对“小学国际象棋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则教学”的课题研究。近半年来学校结合国际象棋在第一课堂中的教学,围绕课题进行了切实深入的研究。国际象棋作为一门学科进入课堂,其教学特点与俱乐部、少年宫等国际象棋专业培训机构的教学有着许多差异,相比之下,课堂教学体现了更多的教育特点,培养和激发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网上教学是教育机构基于局域网或互联网开展的所有教与学的行为总和,即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平台提供的功能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网上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以网上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变革问题,介绍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软件人才学赛融合的学习模式、课程教学信息化和历程化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利用"互联网+"可以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该模式对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使用智能手机协助课堂教学,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已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借助智能手机开展高职课堂辅助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要求下,当前初中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特别是数学教育,更应该在一种快乐的学习互动中开展。为了帮助相关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快乐教学",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意见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信息化教育理念提出要引导教师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相信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为计算机课堂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一定不要错过网络时代给教育领域带来的便利。教学体系应当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以网络为依托,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期为提升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针对混合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开展探索,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该模式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逐渐显现出其特色和优势,它不断推动云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科技的协同创新,也极大地改变了师生获取知识和交流的途径。在这种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教育"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和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其能够更顺利地将井冈山精神成功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到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以及革命先人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当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丰富这部分的相关内容,让红色井冈山精神更好地在学生之间传承下去。因此,"互联网+"时代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高职计算机行业英语课程为例,依托智慧教室和超星学习通,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发现基于智慧教室和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校的统筹支持是保障,教师的态度、能力准备是关键,学生的互动参与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发展成果的进一步实践,翻转课堂则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二者都是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将二者相融合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充分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在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中开展"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降低了传统学习的弊端,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的相关内容,且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探究了相关的教学模式及其未来的发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高中学科教育研究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渐深化,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教学设计成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的热点。文章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展开论述。本课教学设计依托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等相关理论,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背景下,县级职业学校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云平台,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使用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田宇  刘学金 《科幻画报》2022,(5):309-311
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融合专业教育是必然趋势。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不仅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还整合了相关的教育资源,为更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发展。目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存在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教学资源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学校应该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拓展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