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我与文学及其他》《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中西方悲剧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与西方悲剧相比,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悲剧冲突的伦理性、悲剧人物的平凡性、悲剧结局的中和性和审美效果的教化性这四个方面。以《窦娥冤》为范本,文章分析了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中国悲剧的民族特色,也足见中西悲剧各有各自的民族性烙印,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的诗歌美学观点集中体现在《诗论》等著作中。有三个显著特点:学贯中西,运用比较法和西方美学理论分析中国诗歌;将诗论研究放到中国诗歌史的纵线上思考其关节点;辩证法的灵活动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黄宗羲的诗论置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长河中,以承传与创新为着眼点,从诗歌创作论、诗歌本体论、诗歌功用论与诗歌批评论等几方面对黄宗羲的诗歌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对其诗论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在比较文学方面开拓了中西诗学互相阐释的先河,《诗论》是其中西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以谨严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弥补了王国维等人在体系方面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不足,他希冀打通中西,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又用中国古典诗歌和理论印证、阐发西方诗学,使中西方互相融合,用调和折衷的诗学建构体现以中格西、以西释中的研究方法,在双向阐释中寻求跨东西异质文化寻找共同性的努力,对后来的许多致力于中西比较的学者进行了互证互释的开拓式启发。  相似文献   

8.
何小平  曾艳 《文教资料》2007,(19):73-77
汤显祖的《牡丹亭》系明代传奇,其戏剧情节中的喜剧穿插和喜剧结尾形式,根据西方的戏剧理论解读,极易被人误读为喜剧或者正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依据中国古典悲剧的“苦乐相乘”、“悲喜交错”的民族特色的审美风格,对该剧的情节结构中喜剧穿插、喜剧结尾的悲剧内核、悲剧意蕴、悲剧效果史、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
《论傣族诗歌》是我国傣族著名古典诗论.文章认为这部《诗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第一次从诗学本体论方面揭示了诗歌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以及语言发生之间的关系。文章还进一步将其与有关的中西美学思想和古典文论进行了对比性阐释。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与《荷马史诗》作为中西方诗歌源头活水,在文学发展的起点上,就已经闪现着迥异的诗歌精神,而在文学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中西诗歌精神更产生了无法预料的演变。以开阔的眼光看,中西诗歌精神的差异涉及到作为运思方式的背景与土壤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宗教的差异,又涉及到作为中西诗歌精神的集中体现的审美意蕴和语言文字的差异。通过对上述诸种差异的比较,凸现中西诗歌精神各自的特质,从而发现,差异源于中西民族迥异的哲学宇宙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