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徐静波在浙江省人社厅作了一场中日文化对比的演讲。次日,当笔者联系采访时,他已身在日本。来去匆匆!这次回浙江,徐静波连舟山老家都没去,亲朋好友也不能相聚。他感叹,没有时间啊!"节奏一直是这样快吗?"笔者问。徐静波说:"是的,一直在奔跑!"的确,"奔跑"两字概括了徐静波的生活状态:身兼亚洲通讯社等三家实体的董事长,每天要操心办报纸,要精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权力由西向东转移,全球传播秩序面临重建。在国际舆论场中,一方面,西强我弱的信息流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中国还未走出“被动挨批”局面;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舆论引导力逐步彰显。十九大后的涉华国际舆论体现出新格局与新走势。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引发海内外关注及热议,并在国际舆论场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对十九大的相关议程做出了较以往更为正面的解读,如意大利国家广播电台新闻网站RaiNews、德国《斯图加特报》、英国广播公司(BBC)都在一系列报道中对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未来的政策走向对国际社会必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因此,十九大不仅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吸引了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外媒追踪并密集关注十九大议题与当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做了大量努力,在国际谈判舞台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在为全球环境保护协调立场和动员贡献力量。然而西方媒体通常将中国和美国并称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甚至有少数西方媒体散布“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是2017年的重大政治报道任务,中国新闻社作为“世界华文媒体领军者”,在有关十九大的对外报道中,通过整合海外华媒的独特渠道资源,创建精准的议题设置,向海外准确输出“中国声音”,生动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挤压外媒负面报道中国的空间,有效地抢占了海外舆论场。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九大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海外舆论对这次会议高度关注。中国能不能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能不能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而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能不能在反腐和民主的道路上进一步推进,能不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顺利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影响着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走势。从对外传播来说,我  相似文献   

8.
正1月10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外文局总编室主任黄卫,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任李丽宁、副主任杨平,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出席了活动。陆彩荣表示,《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是"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语种图书之后,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2月28日,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在沈阳开幕。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舆论研究能够发挥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作用、破浪前行的"望哨"作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推进器"作用。在国际社会高度聚焦中国、期待倾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范围看,2017年是国际政治经济急剧变化的历史转折期,世界各国间史无前例地相互依存却又相互威胁和竞争,公众对国际事务的舆论开始出现从支持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向孤立主义立场转变,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借助公共外交在国际舆论空间大力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七天的大会,不仅决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国计民生发展方向,更是中国未来外交政策的风向标,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美国智库对此更是紧密追踪,对十九大的评论文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美国智库对十九大后的中国的解读,来探求其对华战略的内在思维逻辑,以便我们在对外传播中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走访了国内主管气候变化的主要机构的官员,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以及多次参与过气候变化谈判的智库专家等,  相似文献   

13.
<正>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855份贺电贺信,其中有814份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和重要组织机构领导人发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引来举世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成就获得广泛认可。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带领中国人民屡创佳绩,同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0月17日到26日的十天内,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全会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一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六场记者招待会,八场集体采访,十天十六场的密集发布,全方位地向外界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声音。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强度、高压力的新闻发布实战,达到了"有效沟通、设置议程、提升理念、拉近情感"的新闻发布功能,值得认真总结。相比于接受或组织记者采访、发布新闻稿或新媒体发布,新闻发布会是较高形式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海外受众来说,中共人事调整、反腐等政治类议题或许是十九大的主要看点。而这些看点之所以受到海外关注,说到底还是其背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化与趋势引人注目。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舆论竞争愈演愈烈,如何设置及呈现议题以引起海外受众的关注和互动,使我方立场与观点得到有效传播,是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发展呈现出经济稳健、改革有力、社会繁荣的景象,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原因的探求,从过去聚焦"中国经济模式"转向越来越多地探讨"中国政治模式"。什么是中国政治模式,中国政治模式为何能历久弥新,中国政治模式将走向何方,如何回应好这些西方关注的话题,考验着我们的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自19世纪末期在西方流行的"黄祸论"起,中国被视为威胁这一论调从未彻底消寂。国际上明确形成"中国威胁"概念并被国际学界、媒体界广泛讨论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自1992年起美日等国家媒体报道中开始出现较广泛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等相关报道。此后,媒体报道与智库报告、学者论文等虽有爆发时间的阶段性特征,但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威胁等讨论从未中断。"中国威胁论"也被  相似文献   

18.
和“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的谈话是从一本名为《遭遇热点》的书聊起的,这本书记述的都是驻外记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其中收录了马为公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我做了七小时“战俘”》,另一篇是《翻越黎巴嫩雪山》……  相似文献   

19.
我党的对外宣传事业,源于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前身)向国外播发的一篇英文稿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外宣言》。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在延安正式开办对外新闻广播,用英文向海外特别是向美国发电讯稿,反映党的政策主张、八路军和新四军前线战况、解放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新华社的对外宣传由此成为我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杨锐,198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和国际新闻双专业。目前为央视英语频道《Dialogue》节目主持人,曾荣获1997年美国CNN《World Report世界报道》特等奖,中国政府2001年对外报道"彩虹奖"特等奖,2009年"金话筒"最佳主持人,被誉为中国的拉里·金(CNN脱口秀主持人)。20 09年,当杨锐代表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走上"金话筒"奖——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时,他面对着无数观众说:"也许今天的中国还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