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世代承传着人生礼仪习俗(婚姻习俗、生育习俗、祝寿习俗和丧葬习俗)与禁忌习俗等传统习俗,其间承载着内化性(祈求健康长寿、赞颂家乡丰收场景、尊崇祖先、尊老、"死者魂安"与"生者心安"的核心性价值观,祈求健康、延续香火的性别差异性心理祈求等)、标识性、规避性与警示性等传承特性。  相似文献   

2.
张云江 《文化学刊》2010,(5):115-119
池田大作对人类和平的祈求及相关思考,大多是站在"以佛法为基调而行动的立场上"展开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池田大作人类和平思想中的佛教哲学渊源关系,认为池田大作的人类和平思想是古老的佛教智慧在现代文明时代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境界言诠。  相似文献   

3.
《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有祖先崇拜的传统。这种源于灵魂观念的古俗,在历经迁徙磨难和创业艰辛的客家人中,尤为突出,无所不在。大的如合族修坟墓、建祖祠、续族谱;小的像孩子出生、上学读书、考试高中、职务晋升,以至出门远行和归来,都要在祠堂或厅堂焚香祭祖,既报告祖先,亦祈求祖灵赐福。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乞巧风俗演变为例,简要介绍了从祭星——祈求天地人和合的生态环境和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转型后的七夕风俗,以及对农耕文明创造精神的楷模——巧姐,说明新时代乞巧的风俗重在创意,巧在工艺。  相似文献   

6.
红土情     
在北京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社稷坛,坛顶为方形坛面,中心和四方将坛面分成5个部分,各铺盖着一种象征着中国各方土地颜色的土,这就是著名的五色土:中间为黄色,北方为黑色,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过去皇帝就是在这里供奉拜祭中国四面八方的土地神,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富民强。这祭坛告诉我们,中国南方多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美学是一种立象观道的人生态度。相对于可读(解)的名,老子眷注于一种可静观的象。本文立足于象的本体自觉,揭示古典意象理论尚象特征的价值根源。老子哲学、美学与中国古典意象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联而不是理性对应。意象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根源于老子哲学、美学价值祈求的影响。在此种影响下,古典意象终于走出认知理性框架,祗向于对境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8.
翼城古来信仰山水神,遇到干旱,地方官员每每都会前往翔山拜祭"乔泽",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这一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信仰被朝廷掌控,进一步加强了对百姓思想的控制。后来,随着南梁镇各村落水权意识的提高,乔泽神祠由一变多,各地祭祀方式也逐渐多样,意味着乔泽神信仰逐渐趋于民间化,而到了近代,乔泽神信仰渐趋消失。  相似文献   

9.
壶中观文天地宽——评《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党圣元“壶中”一词,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讲的是仙家壶公引费长房跳入壶中,观看楼阁重门的仙宫世界。这则故事本是反映神仙家宇宙空间观的,唐人诗文多用此表达长生久视的愿望和祈求,也用以喻园林景观和园林意境,如“树...  相似文献   

10.
正养蚕通常分春季、夏季,有些地方还有早中晚三次秋蚕。但在江南,祈求蚕花大熟的习俗,则集中在清明到谷雨。杭嘉湖蚕乡时兴过清明节,其盛况仅次于春节,当地有"清明大于年"之说。自春节开始的闹桑田的习俗,在清明时节达到高潮。习俗,指的是在各地广为流传并且约定俗成的规范化流程。在江南,民间的蚕事习俗,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百姓文化生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范丽荣  王萍 《文化学刊》2014,(5):99-10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庆阳镇原县的百姓沿袭先周风俗,春节从当年腊月初八开始准备,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三结束,一切生产生活才逐渐恢复正常,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多天。春节期间,庆祝活动多,禁忌讲究多,礼节规矩多。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和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丰富的地域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年     
正"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牛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之象征。在勤劳的中国人眼里,牛是生活的盼头:每年立春前必定鞭春牛、舞春牛,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化交流》杂志1986年创刊至今,已35个年头了。2021年,我们围绕讲好浙江故事,拓宽文化交流平台,在内容、  相似文献   

13.
红土情     
在北京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社稷坛,坛顶为方形坛面,中心和四方将坛面分成5个部分,各铺盖着一种象征着中国各方土地颜色的土,这就是名的五色土:中间为黄色,北方为黑色,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过去皇帝就是在这里供奉拜祭中国四面八方的土地神,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富民强。这祭坛告诉我们,中国南方多红土。位于祖国西南的云南省到处可见红色的土壤,云南人常用“红土故乡”来形容自己的家园,表现出他们对红土地的眷恋。  相似文献   

14.
太阳崇拜的历史演变及在郊祀仪式中的文学再现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崇拜在宗教生活领域体现为周而复始的郊祀仪式.上古五帝为太阳崇拜部落,是郊祀仪式中五方上帝之原型;商代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联系最为紧密,突出体现为扶桑神话、十日神话与祖先祭祀的关联;<九歌·东君>是上古时代日食禳救仪式的戏剧性再现;西汉武帝时代的太阳崇拜渗透着求仙长生思想,汉-唐太阳祭仪突出体现为王者"朝日夕月"的郊祀活动.随着郊祀观念的变迁,古代太阳崇拜与人间帝王的关系经历了由亲至疏的转变过程.保存在<周颂>、<楚辞>及汉-唐<郊庙歌辞>中的太阳祭歌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赋形,是仪式活动中祝祷、祈求诸多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我爱猫养猫,它们温顺、乖巧,感情丰富。猫妈生第一胎时,痛苦的低吟,嗷嗷的呼喊,那可怜的惊慌的祈求帮助的眼神,至今让我不能忘怀。如今已做了太姥姥的猫妈已经14岁了,它虽不再生育,但身体健朗,在家颐养晚年,真是盛世年代它也福。我的另一个爱好喜欢摄影,于是它们这祖孙四代便成了我的模特,我经常为  相似文献   

16.
在粤西地区,年例、冼夫人诞辰节、农历年初祈福等庙会,是民间冼夫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民间传播中,冼夫人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异,从巾帼英雄变成了神灵偶像,从崇敬英雄变成了祈求福祉。冼夫人在民间被神化,是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常常喜欢将杰出人物作为崇拜对象的习惯使然。这种神化,淡化了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冼夫人精神,不利于冼夫人文化在粤西以外的全国各地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西安乘大巴北上耀县,换一辆“蹦蹦车”摇摇晃晃地向药王山前进。在我们游历过的道教圣地,几乎都能发现药王庙、药王殿或药王洞,并且香火很盛。从古至今的人们都对药王礼拜其勤,说明人们不仅希望活得长久,而且重视生活的质量。所以无论在北京的白云观,还是在台湾的鼓山庙,全国各地的道观里只要有药王的神像,即使是不信道教的游客见了,也会拈一柱香祈求药王保佑自己或家人祛病延年。药王并非神话人物,而是民间对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是中国医学的一代宗师,也是道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  相似文献   

18.
彝族插花节     
彝族有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其中尤以“火把节”最为盛大,“插花节”最有情趣。如果说“火把节”是火的节日,那么,每月农历二月初八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山上举行的“插花节”,便是彝家人用火红的马樱花纪念抗暴除恶、祈求吉祥幸福的节日。相传很久以前,昙花山上有一个残暴荒的土官,盖了一座“天仙园”,谎称仙女下凡,欺骗山民们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去伺候“仙女”,实际是供土官玩乐,许多彝族姑娘惨死在这个土官的乐园里。二月初八这一天,一个聪明漂亮的姑娘咪依噜(汉话叫马樱花)为了拯救“天仙园”受辱的姐妹,毅然只身闯进“天仙园”,利用土官  相似文献   

19.
京都和奈良作为日本的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寺院、神社众多,完美体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风味。盂兰盆节作为佛教的节日,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现在日本的一道亮丽风景。盂兰盆节是日本仅次于正月的第二大节日,是日本人祭祖的重大节日。盂兰盆节虽随日本历史变迁,但其祭祖的主旨从未改变,且在历史酝酿下愈加深刻,被时代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慰藉亡灵祈求和平。  相似文献   

20.
燎祭起源于东部沿海地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燎祭又称作燔燎、燔柴、郊柴、柴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祭天仪式,属于自然崇拜范畴。所祭神灵除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外,主要是“昊天上帝”。《说文》;“柴,焚燎以祭天神。”《尔雅·释天》云:“祭天曰燔柴。”《周礼·春官》:“以禋祀祀吴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雚风)师、雨师。”《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孔颖达疏解:“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由此可见,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古人希冀借助升腾的烟、气、味来取悦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农畜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