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闻调查是网络新闻媒体根据一个阶段的新闻事件或焦点话题而引发的特定调查。文章从网络新闻调查的传播特点出发,探讨网络新闻调查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寻找通过网络新闻调查手段强化网络新闻传播效果、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是依托互联网,以网络为新闻传播媒体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媒介文化之一。网络新闻依托网络技术,构成了特有的多媒体视听文化形态,超文本结构与互动传播形式特征,形成了媒介社会特有的大众文化特征,展现出传统新闻媒体所不具备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民对北京奥运的认知、态度、参与行为及其对媒介北京奥运报道的评价,分析北京奥运媒介舆论引导的效果.研究结论:1)大众媒介对北京奥运的宣传促进了公众对北京奥运的了解;2)多种因素构成影响大众媒介对北京奥运舆论引导效果的缓冲器;3)报纸表现出正向引导效果,网络表现出负向引导效果.为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提出了4条建议:1)突破影响舆论引导效果的缓冲器的限制,发挥组织传播舆论引导的针对性;2)发挥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3)应有针对性地对个体劳动者、下岗、待岗人员及科教文卫人员这3大群体进行舆论引导;4)媒介需要设置奥运议题以外的其他议题来分散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7,(1):58-64
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受众信息承载形态催生了网站商业化运营模式。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公共表现形态,在传播和受众群体的构成上呈现较强的年轻化特征,呈现直观、简洁的表达形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信息容易被认知,呈现较强传播效力和传播效果,体育信息传播所带来的舆论极化主要动因在于信息窄化现象和带有主观色彩的评论容易促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网络体育信息发布的媒介主题由过去的"权力代言人"向"黑幕揭露者"转身,致使舆论发布偏向负面事件。体育信息传播中的舆论极化现象表明:舆论引导机制在于提倡逻辑劝服,对网络传播中的敏感体育事件进行典型报道;积极进行舆情分析,以体育事件发生的事实为基础对网络体育信息所涉猎的具体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对网络体育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虚假事件和极端言论进行舆论引领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对5G时代网络体育舆论传播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5G时代网络体育舆论传播的机遇:拓宽传播主体和范围、延展传播渠道和体验、增强传播形式和实效、提升传播精准和效能;面临的挑战: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理性思考不断减少、伦理风险不断提升。基于此,提出应对策略:借力区块链技术优势,构建网络体育舆论监管机制;重构体育事件意义,引导舆论理性传播;创新内容生产形式,提高体育受众注意力;坚守体育伦理理念,提升体育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web 2.0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使信息传播更具有交互性,微博等传播媒介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给受众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微博传播信息的迅速、便捷是毋庸置疑的,并能及时得到反馈,但同时其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舆论引导及议程设置的正确性也受到了怀疑。对微博事件舆论生成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宣传指的是通过各种事件的刺激产生的互联网传播对人们事件认知和情感态度的综合。网络舆论宣传和网络监管不到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重视网络宣传和舆情监管工作,是新时代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开放式言论的发表平台,已成为舆论快速聚集地。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且由于大学生处于思想心理冲动期,其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成为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推波助澜者。而传统以堵为主的教育方式已很难适应网络舆论所带来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问题,基于此,本文力求对大学生如何更好地面对网络舆论做出探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人群分化的分析,为武术的网络传播平台构建的受众选择和发展方式提供了参考。在武术网络传播平台的构建时,应先对受众的媒体选择、技术水平和工具使用进行调查,并利用网民由于社会网络与亚文化的分化,进行更有效的传播,扩大网民对武术的了解和兴趣。  相似文献   

10.
彭露露 《体育风尚》2020,(1):217-217
在国际体育赛事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官微的报道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社的官方微博对"孙杨领奖事件"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探究三家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在体育赛事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传播和引导中的作用,并为主流媒体在官微平台传播社会议题和引导社会舆论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体育纸质媒体在目前传媒生存环境中面临的竞争、挑战,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纸质媒体生存策略.其宏观策略为:结缘网络,增强互动性;加强整合,扩大生存空间;加强策划,出奇制胜.其微观策略为:加大预测性报道力度;增加综述性报道内容;安排体育评论篇幅、传播自己声音;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现专业特色和报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古老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和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网络传播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展开较系统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术发展相应的对策,为武术的网络传播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蔡玉明五祖拳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浯塘村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族谱和拳谱文献与口述资料,解读了五祖拳创始人的文化传播.蔡玉明通过建立群众基础,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五祖拳的社会化;赢得泉州武林的承认,实现五祖拳的本地化;借助社会网络和专业空间,以及传播对象的精英化和大众化,推动五祖拳在泉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5,(6):29-34
如何借助体育赛事的网络媒介传播提升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命题。基于传播学及场域与符号等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体育赛事借助网络所具有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进而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开始成为新兴的网络文化力量,具有时效性、周期性、经济性以及印象性的具体特征;体育赛事的网络传播也开始呈现关注偏向性和性别差异取向的传播特征。对事件本身的报道和评论,媒体背后的种族、政治歧视与价值观主导的舆论攻击,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报道,运动员道德失范与越轨行为的报道,虚假信息报道等是当今网络媒介对体育赛事负面报道的主要类别。研究进一步认为依靠体育参与者、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及媒介传播提升国家体育话语权力,建立国家形象定位、借助体育赛事构建营销机制促进国家形象符号的立体传播是借助体育赛事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与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呈现日益加强的趋势,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事业的发展受到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大学生网络舆论为镜,在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反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缺陷,进一步优化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有利于高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新媒体泛在传播,为中国武术传播开创了新格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形态嬗变、舆论问题与路径阐释三方面剖析新媒体对武术传播的影响。研究认为:新媒体技术催生武术传播主体从师徒向人人演进,内容从单一向多元过渡,空间从场域向脱域延伸,时间从长时向瞬时转变。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偏差引发的错位解读,真伪难分引发的话语失衡,利益驱动引发的价值损益,娱乐倾向引发的理性缺失。新媒体时代中国武术传播的舆论路径体现为把握好舆论主体的话语主权,掌握好以理服人的人文素养,抓好和谐共生的传播空间,把关好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传播媒介一直都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与电子媒介成为文化传播重要手段的今天,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化”现象是现时代大众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播的媒介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网络与电子媒介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分类及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节目、体育专题节目和赛事直播构成了电视体育节目的三驾马车.中国体育报道中存在着以竞技报道为主、以胜负论英雄、过分追求"杀"、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等现象,在体育节目越来越兴盛的当下,强化电视体育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不言而喻.通过对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体育专题节目、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规律研究,并根据它们传播的特点进行舆论引导功能的研究,将对实现电视体育节目舆论引导功能、促进体育电视节目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交流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拥有更多便利的同时,其手段策略也产生新的变化。网络空间里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极大地增加了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实现网上网下联动教育,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社会矛盾也更加复杂,高校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莘莘学子更是同样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高校师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体差异性强,对于部分敏感问题反应十分剧烈甚至激进,这使得高校成为舆论传播的雷区.本文以锦州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锦州高校舆情引导机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期望为锦州市各高校制定相关决策方针提供现实依据,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