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近代译书目》王韬顾燮光等编,该书辑录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六种译书目录,即《泰西著述考》、《增版东西学书录》、《译书经眼录》、《广学会译著新书总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与《冯承钧翻译著述目录》,为广大读者了解、研究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近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等问题提供工具参考书。本书还编有书名笔画索引,  相似文献   

2.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3.
《译书公会报》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译文专刊,属上海译书公会之刊物。该刊主要译介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五国的政治、外交、经济、工业、军事、医学、物理、化学和商务等领域的论著。本文从《译书公会报》的译介范围、译介内容、译者基本情况、编译策略、政治立场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翻译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人傅兰雅1880年的《译书事略》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印图书目录。该目录首次对西书独立编目,从而完成了对"西学"的书目确认:西学是不同于传统中学的另一个学术体系。《译书事略》还通过著录、分类等书目要素,揭示西学的学科化性质以及"力今""胜古"的求新指向,成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等中国人所撰西学书目的前驱。  相似文献   

5.
《翻译论集》(修订本)之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论集》一书的封面题字,取自怀仁所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中,“翻译”二字的书写很特别:“翻”字少了一撇,而“译”字又多出一撇。对此,罗新璋先生别有新解:“(这)无意中点破了译事的玄机:翻译必然有得有失。”翻译有得有失,《翻译论集》的修订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7.
《译书事略》以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刊的西学书籍为对象,基于西方学科化原则进行分类,是我国西书独立编目的前驱,也是我国近代书目分类的创始之作。而姚名达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近代书目史书写,掩盖了其导夫先路的历史地位。《译书事略》所收西书包括中国人的汉文西学文献,并非蔡元培所云“译书之目”;该目据实而录,形成客观的书目清单,亦不具备蔡元培所云“ 导读” 的性质。《西学书目表》以降的西学书目虽承绪《译书事略》,但又因秉持中国传统书目的导读旨趣而另有精进。表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8.
承编辑同志赠《翻译论集》一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内容丰富,值得好好学习。可是有的地方标点不对,例如第一辑古代部分的第一篇《法句经序》: 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胡为汉,审得其体,斯以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尚贵其实,粗得大趣。照这样标点,就有五个人  相似文献   

9.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英国巴纳德著、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英国米歇尔著、胡文征等译《图像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美国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英国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译《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笔者应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金圣华教授的邀请,赴港参加翻译学术会议。在与翻译学术会议同时举办的翻译书籍展览会上,笔者特别注意到了台湾书林出版社推出的那套“书林译学丛书”。这套丛书已出版有关的译学探讨著作10余种,其中有我们国内译界比较熟悉的刘必庆教授的最新成果《翻译美学导论》、萧立明教授的《翻译新探》、何伟杰先生的《译学新论》等。刘靖之先生有两部大作收入这套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书稿的编辑工作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原书的选择,译者的选择,译稿的编辑加工。下面就这三个环节谈一些粗浅意见。一原书的选择关键问题是译什么书翻译什么书的问题,是首先遇到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后面的环节无论做得多么出色,也免不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不用说,我们翻译的书必须是我们需要的,而不能翻译不需要的、甚至  相似文献   

12.
韩淑芹 《出版广角》2021,(11):89-91
以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为研究对象,通过书中具体实例分析厚译、薄译、创译的翻译策略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明晰厚译"厚什么""如何厚""厚多少"、薄译"为何薄""如何薄"、创译"如何创"的问题,可为中医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见章太炎先生文三篇,为《章太炎全集》所未收,诸家年谱亦未及,因校录如下,并为小考附后。1.《中国书目考序》临海项慈园为书目考,盖效小学经义诸考例,为簿录之。书之有录,世皆知其起二刘,上考周官宰夫之职,正掌官法以治要,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然则其来亦远矣。案牍之法,移之以治群书,则始有校雠辑录之事,主重任举。汉时治《尚书》者,言称孔子为篇家,夫《礼》之序官,其本然也。《诗》《书》有篇序,而《易》亦有序卦,则肇于孔子、子夏。二刘之在书府,括囊大典,为之区目,是亦因前事而广之尔。其后典籍滋衍,无目录则无以检柙,其窥寻又不易。由是荀勗、王俭、阮孝绪等继作,次及《崇文总目》、《四库提要》之伦,而书之兴废大可见矣。然以区域之广,笔著之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著述目录的产生个人著述目录亦名个人著述考,包括个人著作年表和著作版本考等,反映著者的全部著、译、校、注等多种形式的著述情况。通过这些书目,可以了解著者的生平事迹及著述经过,还可以通过一些他人的评述文章了解著者的学术思想及发展演化和授受源流的情况,为我国古代学者所重视。个人著述目录有著者自撰和他人代撰两种。自撰体个人著述目录始于三国魏之曹植,据《晋书·曹志传》记载,曹植有《陈思王自撰目录》,是为自己所作诗、赋、杂论等编的目录。但此类目录大都是一些个人诗文集的目录,约相当于今天的一书目录或篇名目录。名符其实的个人著述目录实始于南宋之郑樵。郑氏撰《夹  相似文献   

15.
董涛 《青年记者》2012,(17):75-76
王韬(1828~1897)是著名的思想家,是第一份中国人独立掌管的报纸《循环日报》的创办人.对其思想进行研究,对了解其历史作用大有裨益. 翻译经典,游历欧洲,睁眼看世界 21岁时,王韬赴上海,协助翻译宗教和科学书籍,广泛接触西学,完成《尚书》等英译;后又协助翻译《诗经》和《易经》.后来王韬去英国继续译书,并到牛津大学作学术演讲,成为第一个登上该讲坛的中国人.王韬还游历英、法、俄等国,深入接触了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从欧洲回国后,王韬完成了《法国志略》和《法国战纪》的撰写.王韬用最详尽的材料,打开了国人看世界的窗口,并第一次对西方的税务、国债、银行、商务、邮政做了全面、系统、细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梁遇春,笔名驭聪、秋心、春、蔼一等,1926年出生于福州城一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夏,梁遇春因病在北京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七岁。梁遇春短暂的一生,以自己严谨的译风,独有的模式翻译了二三十种外国文学作品,如《英国诗歌选》、《英国小品文选》、《草原  相似文献   

17.
晚清维新派为中国翻译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从翻译译书的选择上还是翻译译书的社会功能,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本文主要探讨了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翻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沈氏四声谱考略》二卷 清万光泰撰 清抄本 行格字数不等 (见彩页书影 )万光泰 ,字循初 ,号柘坡居士 ,浙江秀水人。乾隆元年 ( 1 73 6)举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 ( 1 71 2 ) ,卒于乾隆十五年( 1 75 0 ) ,年仅三十九岁。事迹并见《清史稿》、《光绪嘉兴府志》及《国朝诗人征略》。光泰少有高才 ,好学深思。累年精研古韵 ,兼及文史。著述颇丰 ,而行世者甚少 ,仅有诗集《柘坡居士集》,以及小学类书《沈氏四声谱考略》、《古韵表考正》、《古韵原本》和《经韵谐声》等几部书存世。《沈氏四声谱考略》卷首有光泰自序 ,知是书作于乾隆十一年…  相似文献   

19.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我们的法学界,这个论断如今已经是一句朗朗上口的格言。它缘起于梁治平先生翻译的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一书;而伯尔曼先生在汉语法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科学家伊刹克·阿西摩夫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中译本,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分为《宇宙、地球和大气》、《从元素到基本粒子》、《生命的起源》和《人体和思维》四个分册,公开出版发行。这部书的着手组织翻译,正是“四人邦”横行的时候。当时,“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耗子、棍子把科技翻译工作摧残得毫无生气。有的人攻击翻译这部书是什么“跟在洋人屁股后(?)爬”。在这种压力下,本书的前两个分册,不得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