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文化消费主义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包含的主要观点是:(一)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二)文化消费是一种模仿性质的消费形式;(三)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但是,虽然其主要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有理论家涉及这些问题.消费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另一方面界定了社会关系,文化消费的基本功能在于能够创造意义,从而制造与维系了社会关系.任何对商品的文化消费,都是文化的结果,文化是一种仪式活动,文化传播更是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2.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视觉文化形态下其传播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图形符号为媒介的视觉传播。现代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也传播商品所赋予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文化价值,即商品的文化附加值,而广告表现的商品文化附加值必须通过将其转换成图形符号才能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因此,研究视觉文化形态下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及特征,更有利于广告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全球化也逐渐影响中国深入发展。在20世纪这个工业化跟商业化交织的时代,没有任何例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商品,文化当然也是商品。即使是最抽象的哲学思想,它都是透过商业的方式在传播。文化通过商业广告附带在商品上,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将文化变成商品,增加商品的底蕴,扩大商品的内涵,不再满足于商品本身,不是买商品,而是买文化,对一种生活价值的认同和追捧。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一种文化体现一个民族有民族文化,一个地方有地域文化,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属于这个人群的文化。广告作为“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崔国庆  张丽宏 《记者摇篮》2004,(9):63-63,36
传统的电视制作者与接收者的关系是单一的.电视是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者。观众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当电视发展的脚步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时.市场经济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一股主导力量.商品作为一种普照的光投射到各个角落.电视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变为一种工业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时.观众与电视的关系更像顾客与自助餐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韩流"不只是单纯的大众文化娱乐现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商品、特别是文化商品的输出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的传播。随着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内在于商品中的大量文化符号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显然不利于我国自主文化的建构,对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商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竞争。本文就文化竞争力的内涵,数学文化对提高文化竞争力的作用以及优化数学课程设置,提高文化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  相似文献   

11.
迟强 《东南传播》2010,(7):131-133
本论文将广告视觉文化纳入消费社会这一语境下进行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广告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隐患给予关注和思考。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文化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布道者;从符号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符号在日益丰盈繁杂的同时,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危机;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透过广告文本对"文化平等"与"文化民主"的制造表象,社会文化的深层次隐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广告文化的民族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将文化广义地界定为人类行为的符号现象,那么,广告必然是文化的一部分,广告符号也会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它存为商品或服务鼓吹的同时输出的是一种精神意识,无论广告表现如何超脱现实世界,也无论广告如何似真似幻,其真实成分和梦幻成分都不能偏离世界文化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文化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广告符号。 一、广告文化的内涵及其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是中华文化圈内的战争。中国文化本来像一株大树,天热的时候人们都想到树下乘凉,不热了,可能就嫌它挡光,斫之而后快。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在否定、反抗、破坏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建立的  相似文献   

14.
近期文汇报"论苑"专栏有一篇厉无畏先生的新作<文化资本与文化竞争力>,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一则理论创新的案例.他提出,在现时代,商品的市场价值可分解为使用价值(function value)和观念价值(concept value)两部分.前者体现为客观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商品特性,后者是主观的可以体会和感受的无形附加物;前者由科技创新而成,是商品的物质基础,后者因文化渗透而生,是附加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贵刊在今年第六期上刊发的署名王德忠、刘定国的<两类文化商品及其价格策略探析>(下简称<探析>)一文,以两类文化商品的价格策略研究为着眼点,充分研究了两个层面的文化商品的市场特性和价格运行策略问题,从小处说,这对转型期的我们如何理性地认识文化商品具有的不同的市场表现特征,怎样科学地利用市场价格杠杆来制定市场销售策略,有一定积极意义;从大处讲,这对如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是很有探索意义的.只是本人对<探析>一文在"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比较"部分中的某一提法觉着不妥,即"文化产业首先应该是产业,而产业与非产业相区别的分界点在于是否‘赚钱',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是产业,否则就不是.所以,文化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通过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来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并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从事有形或无形文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为内容的文化法人实体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一般商品的最大区别有二:其一是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所具有的知识性;其二是作为观念和意识传播者所具有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这两大独具的特性,使图书成为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因此图书这种商品的质量就不仅仅是关乎消费者个体,而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当今对文化的多元化诉求.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扣多元,并正在由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走向文化是消费商品的转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方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在当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中似乎日渐没落。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方言热。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在电视节目中方言的使用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张春霞 《新闻世界》2012,(1):168-169
红色文化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世纪之交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发展热潮。作为红色城市之一的重庆,以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也掀起了以“唱读讲传”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发展热。本文在分析红色文化的概念、历史表现形态、社会价值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全国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认为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积淀以及民间自发与官方主导相结合的双重传播模式等是影响重庆红色文化发展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程颖  胡小纯 《新闻世界》2012,(8):150-151
在鲍德里亚对消费文化的批判中,广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广告为商品建立符号意义,它弱化甚至可以说掩盖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凸显其交换价值。它用一种同义反复的方法鼓舞着需求的膨胀,通过大众媒介使得消费主义盛行。本文对鲍德里亚广告观做一个总体的述评,试以更全面的态度看待广告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