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话"理论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为课堂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对话型课堂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建构对话型课堂文化?本文将作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如何鼓励学生言说与引导学生有节制地说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是当前阅读对话教学的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实质是语境教学,认知语境与"阅读对话"和"阅读对话教学"均有密切的联系。认知语境与阅读对话教学的整合,能够把"阅读对话"理论落实到"阅读对话教学"中,从而有效推进阅读对话教学。认知语境在阅读对话教学中的作用方式是:动态建构、调节认知语境,推进对话;教师部分代理作者(文本),参与认知语境对话。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虚拟空间的自由写作和技术传媒文化的市场催生,把网络文学推向21世纪的文学前沿,成为当今文坛原创作品最多、写作族群最众、阅读市场最活跃的文学新领域,从规模和存在方式上改变了汉语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形成了近年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现象"。但成长于"技术丛林"中的网络文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作品数量庞大而整体质量不高、技术载体更新而艺术创新滞后、商业模式成型而艺术价值缺失,传统审美偏移而创新审美不足的矛盾,以及观念解构先行而理论建构乏力等种种无以回避的悖论现象。探析这些悖论现象,为探索其发展路径,推进网络文学繁荣的同时,建构起人文审美的价值体系,让这一新兴的文学成为一种价值性存在而不只是技术性生存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前沿问题的学术清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和理论反思的日渐自觉,汉语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得以凸显。学院派对网络文学的本体定位、艺术嬗变、发展缺憾、审美导向以及网络文学的研究立场等问题的学术清理,将有利于规范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并将为建构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网络媒体而风生水涨的网络文学在创作主体、阅读主体和传播渠道等方面都与传统文学迥异。网络文学以后80年代生人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有着与传统文学创作者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与创作动机。其阅读主体与传统文学相比,也已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信息的主动选择者与网络文学文本的建构者、积极参与者。而网络文学的多元化传播方式表征着文化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权利开放。作为正在成为文学批评新的学术增长点的网络文学,宣告着精英文学权力的式微与大众文学权利的张扬。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反对的声音,同时现代主义理论背景下的学者对其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误解,从而导致网络文学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网络文学可与文化生态学有效结合,形成有序性的结构关系,由此奠定当代文学中网络文学的发展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解释学的有关理论出发观照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型的教学,要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重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建立平等真诚的师生对话关系;指出语文阅读是文本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承认课文意义多解性,善于挖掘作品空白,拓宽学生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现代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体现了人与人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但教师在其中起的作用又是最大的,是隐性的。在阅读课中,教师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选中各种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12-118
单向度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简单地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和互联网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无法快速适应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要求。科技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生活追求,要求我们必须在全民阅读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关系耦合与协同发展的进路上建立原生理论。文化地理、经济地理、交通地理、政策地理与自然地理是五个全民阅读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理论要素,依此要素关系的组合,五种具体的全民阅读与文化创意耦合协同模式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解释学的有关理论出发观照文学教学。提出文学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型的教学,要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重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建立平等真诚的师生对话关系;指出文学阅读是文本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承认课文意义的多解性,善于挖掘作品的空白,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之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带来了阅读教学的崭新面貌,与此同时,也给教师们提出了不少新问题。一、强调文本与读者的对话,什么样的对话才有利于作品意义的建构传统阅读教学似乎也有对话关系,譬如: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读解课文,读者之间的对话———师生的讨论解答,但这些均停留在表面。无论师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网络文学批评成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文学批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如概念的界定、特征及类型的归纳、评价体系的建构。二是立足网络文学批评生态,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进行史实梳理,对当下的批评困境进行理论疗救,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预测。通过对当前理论发展和现状的研究,以期为国内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梳理出较为明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化的视角,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教学理论如何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的问题,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工作者、教学实践工作者是构成这一关系的几个要素。这些要素都是文化性存在,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共同组成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文化生态系统。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文化依存、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文化对话"是破解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途径,而"文化对话"的具体方式为树立文化对话观念,建立文化对话共同体,建立文化对话制度。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型关系的建构,强调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种新兴网络文化,即网络文学,青春期的学生在阅读时因网络与电子设备的便利,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但是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也是显然易见的事实,班主任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的双面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文学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稳健向好发展,网络文学的经典化建构具有必然性。然而,在网络文学经典化建构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商业利益导向、跨界性迎合和乌托邦式的狂欢等一些突出的问题。直面问题,文章提出网络文学经典化建构的多维路径,主要包括:强化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综合素质、优化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外部空间、健全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培育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后备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网络文学经典化建构的当代反思,以期有效推进我国网络文学的经典化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体现出一种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色彩.这种意识形态色彩主要是由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的中产阶级文化趣味决定的,它具有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当代人现实生存的避难所,同时又为现存图景提供了另一幅镜像.但网络文学内部也存在着消解意识形态建构的因素,诸如网络主体的"消费性"、网络文学的情色性和网络文本的信患化环境等因素,这使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色彩体现出历史性的芜杂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认为,阅读行为的实质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学生阅读“个性化”,决定了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建构)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是基于现代互联网平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基础,使得网络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特别是读者能够借助于网络接龙、BBS以及其他媒介介入网络文学创作中,使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创作与接受实现互动,既丰富了文学创作形态,又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话理论、对话诗学的基础是对话哲学,或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西方,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开端的,至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特别是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则走向了巅峰。但对话理论在实际的学术世界又是以多维化的面相存在的,如解释学、接受学、阅读学、主体间性、生态论、阴阳交感思想等等,当然还有专门的对话学理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整合、建构。另外,若从一种平等的关系结构或交流模式来看,中国哲学、诗学中也早就存在相关的对话论了。因此,也有必要建构一种跨文化的、贯通中西的对话理论。至于把这种新的对话理论模式转换成一种对话诗学,就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它是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自觉的兼融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