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志东 《师道》2007,(5):37-3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通常用来教育自满或自卑的学生。说来奇怪,这句简单的话,竟然时不时被说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时在一些老师的随笔或论文中也能发现这样的错误。因之我特意在教师会上讲过这件事,提醒教师理解之后再运用,免得说反了闹笑话。  相似文献   

2.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俗语一开始的意思是提凉壶,让人喝凉水。后来引申为说不该说的话,做傻事,做不该做的事。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说  相似文献   

3.
遗憾     
我有一本珍贵的书,它是一位英语老师送给我的。 刚上初一,教我们英语的是班主任王老师。这是一位严厉又不乏幽默感的老师。第一堂英文课,他为我们每个同学起了一个英文名字,有的叫“汤姆”,有的叫“波尔”,还有“艾伦”,“鲍尔”。我被叫做“杰克”。并且,他要求我们以后一律叫他Mr王,回答问题也只能用 Yes或No”。由于我从小只喜欢语文,对英语这种“新鲜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因此英语成了我最头疼的“包袱”,从没及过格。而Mr王却“哪壶不开提哪壶”,想方设法地督促我学好英语。 为了应付英语…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因此,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关键是要找准短木板并设法改变它的现状。如果说“木桶理论”是舶来品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也有一句通俗易懂、同样富有哲理的话,那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二者都深刻地揭示了同样一个道理:在某一特定的系统中,由于一些要素比较薄弱、滞后,从而制约了该系统的整体功能。把这一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要求我们敢于正视现实,敢提“不开的壶”,使弱项强化。实践证明,这是搞好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5.
“佳作”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教语文的杨老师捧着一大沓作文本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刚站定,杨老师就兴奋地说:“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写得不错,特别是刘斐同学的,语言流畅细腻,表达生动优美,不愧是咱们班的‘小文豪’。”“刷--”大家的目光都一齐射向了我,我的心顿时忐忑不安起来,不住地默默地祈祷:老师呀,你千万别当众念,因为这篇作文是那天我偷懒,从一本作文杂志上抄来的。谁知,老师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只见他拿起我的作文本,对我笑笑便说:“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刘斐同学的这篇作文--《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轰”的一声,我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总习惯地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事。因此,老师总是对学生说:要刻苦、苦读、下苦功、苦思冥思。这话自然是不错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肯耕耘,哪能有收获呢?可是,一味单纯地强调“苦”的这一面,确也有问题,它会使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满堂灌,机械重复连轴转,大考小考不断线,死记硬背加班干”等,统统成为“名正言顺”的事,它会使学生由辛苦而愁苦甚至痛苦。同时,单调而又乏味的满堂灌也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化苦为乐,如何由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8.
板书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韩作黎先生说过:“教师的板书应练得又快又好。这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美感,加强教学的效果,形成学生对教师的敬仰,都有独特的作用。”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板书是语文老师的事,把它看成是“小技”,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电教手段日趋普及,恰当运用录音机播放朗读磁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水平.但最近,我听了二十多节语文课,只有两位教师范读,而其他教师均“以机代读”.交谈中,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有录音机代劳了,老师不范读也行.再说,我们哪能像专家读得那么好?”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11.
对于教研文章的写作,许多教师常产生这样的抱怨:教学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写文章,写论文是专家学者的事,评职称的教师要做的事,与我们教师何干?但是现实的逼迫又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在此花大量时间,苦恼也就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2.
国人常用“祖宗十八代”一语来形容事或人的源远流长。比如叙事的有“这不知是祖宗十八代哪一代发生的事”:说人的有“他家的祖宗十八代里一定是哪一代积了德.所以今天才有了好报”;也有用来诅咒和骂人的,如“祖宗十八代里没一个好东西”,“遇见这种无耻小人真倒了祖宗十八代的霉”。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做得好,学生一生难忘,做得不好,学生终生遗憾。”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两年前,有位老师和我们说过一件事,他受远方朋友的委托给一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按她父母的意向,叫她填报师范专业比较理想,但总是动员不了她,她说:“只要不当老师,什么我都可以报。”问她为何不想当老师,她笑着说:“看到我们班主任做工作那么辛苦,背后许多学生还恨他,想到这我们就不想当老师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深感做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减少学生的“恨”,如何使学生对老师的“恨”转变为“钦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认为可以从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以人为本”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莫菲 《河北教育》2005,(24):1-1
我刚一接这个年级的课,就有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跟您商量个事,就是,您可不可以给我当家教?”我笑着告诉他:“不可以,因为没有这个必要。”那个学生悻悻地走了。没过几天,他的母亲又来找我,说:“老师,我们知道您是全市十佳教师.您开个价吧.多少钱我们都认!”我吓了一跳!天哪,这对母子居然以为我有意在耍花招抬身价!  相似文献   

15.
一说到“语文”,不少人往往只想到“文”,而忘记了“语” (说 ),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口头表达能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说”。在语文教学上,长期以来往往重写而轻说。好像“说”仅仅是教师的事,即使学生“说”,也只是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这当然太狭隘了。其实,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认真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观点,不仅是语文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社会生活顺利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说”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我这里的“说”是指教师要在课内外,通过多…  相似文献   

16.
因为大家从没碰上过这档子事,有几个大胆的男生,倒很想去见识见识:“走,我们看看去。”男生们跟在平老师、金小卫和高飞的身后,向着飞来石走去。女生们则聚集在放鹤亭里,这山上突然出现一具尸体,真令人恐怖。更何况那具尸体还是全裸的,纵使姑娘们大胆,不知是男是女,也不好意思前去凑这个热闹。金小卫带着同学们来到飞来石旁,早有大胆的男生性急地爬了上去。“哪有呀,那尸体在哪里呢?”“喏,就在一棵松树下。”“没有呀,哪有啊?”“大家小心,大家小心!”平老师忙不迭关照着,这个夜晚已经不平静了,再弄几个学生掉下坡去,…  相似文献   

17.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我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无独有偶,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来瞬间的精彩。”这就印证了常传在教师口中的一句话“好课多磨”。没有家常课的千锤百炼,就没有公开课的闲庭信步。在研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困顿与彷徨,也有收获与喜悦;我们累着、思考着,亦快乐着。  相似文献   

19.
宋新华 《教育》2013,(5):11-11
中国有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说的是专门说别人的短处,说不该说的话。说到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其实就习惯“哪壶不开提哪壶”,眼睛专门盯住孩子的问题,挑刺。比如,孩子回到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英语得了100分。”妈妈会说:“不错,可你数学才得了80分,数学你还要努力啊!”一壶冷水泼向孩子。孩子兴奋地跟你谈起他想当歌唱家,你嘴一撇,斜着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五音都不全,算了吧!”朋友表扬你的孩子听话、懂事,你“谦虚”地说:“哪里!你可不知道他在家的那个淘气呢!”不开的那壶不说不行吗?你的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可是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说了吗?你是不是又提哪个不开的壶了?  相似文献   

20.
愤怒(小说)梦月说起宋士英──宋老师,在我们这十里八村的没有不知道的。他可是人们公认的好老师,有人根据“民意测验”总结出来老师有“三好”。哪“三好”呢?一是人品好,二是工作好,三是脾气好。就说这脾气好吧,他任教十多年就没听说过他发过脾气。不论学生多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