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课程标准对人文性有自己的界定,但该界定比较宽泛,由此造成英语课堂里人文性教学的盲目和粗糙。我们在确定英语课程人文性内涵时有充分的依据。英语课程人文性的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心品质,独立个性,幸福乐观的生活态度,创造精神,平等民主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路 《天津教育》2011,(11):19-20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强调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先后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俨然两者旗鼓相当。究其实,前者着眼于语言的功能,后者才指示语言的性质,彰显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理性。充分认识两者的内涵及其关系有助广大从业者清醒面对全球化时代不断加剧的工具理性,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其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的现象比较普遍。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就是要通过渗透学习策略、培养跨文化意识及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凸显教材的人文内涵,回归语言本源来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通过英语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新增加的内容,因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大任务。本文主要从聚焦语言难点、挖掘文本内涵、拓展单元话题和关注教材局限等四个方面阐述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其人文性。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性谈几点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最鲜明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目光聚焦在语言的工具性上,过分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强调词汇及句型练习的落实,而忽略了语言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以及个性化的成长。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体现英语的"人文性"的方法有:引发情感共鸣,打造有温度的课堂;重视文化体验,开展跨文化的教学;培养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陈琳教授指出:英语课程10年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我们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强调了开设英语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  相似文献   

10.
薛悦 《山东教育》2013,(10):53-53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关注不够。有些教师过多关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在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的时候,忽视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张焕池 《考试周刊》2014,(9):104-104
<正>与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明确地指出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同时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正在英语教学中存在长期忽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现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在课程标准中得到确立,它引领着小学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下面谈谈我对小学英语人文性的实践探究及点滴体会。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增进人文素养认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英语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也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上得以实施,熏陶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综观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能结合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的渗透,能开展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容易受教材文本和课标里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目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综观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能结合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的渗透,能开展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容易受教材文本和课标里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目  相似文献   

16.
吴萍 《教学月刊》2013,(7):47-50
一、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并对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了阐述。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将"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作为基本定位;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英语无非是一种交流工具”的说法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尽管早在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注(实验稿)》中就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更是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习作为文化的载体,汇聚了人类文明和智慧,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内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定义英语课程性质时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是指人通过英语学习所形成的气质和修养,如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认真实施。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仅重视知识点和考点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以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培养,英语课程作为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不仅要着眼于英语学习方面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更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挖掘英语文本中的人文素材及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发展认知,丰富情感,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英语教学要从探讨英语课程性质入手,把培养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中曾指出,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既体现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特征,又挖掘学科的人文性呢?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曾对英语工具性、人文性做出明确的界定:工具性。英语课程同其他语言课程一样都将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作为基础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