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言 《高中生之友》2023,(12):45-47
<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为自己所用。懂得欣赏他人,善于赞美他人,敢于为他人鼓掌,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智慧。懂得欣赏他人,才能让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中国有句古话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懂得欣赏他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会欣赏     
欣赏是人生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欣赏别人,是对别人存在价值的肯定,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让他人更好地品尝生活的甘醇;欣赏自己,是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认可,是对自己取得进步之后的奖励,是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学会欣赏别人,我们才会获得友情,才能感悟出生活的温馨和友情的温暖;  相似文献   

3.
学会欣赏     
欣赏是人生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欣赏别人,是对别人存在价值的肯定,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能帮助他人更好地品尝生活的甘美;欣赏自己,是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认可,是对自己取得进步之后的奖励,是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学会欣赏别人,我们才会获得友情,才能感悟出生活的温馨和友情的温暖;学会欣赏自己,我们才会在不断进取中超越自我,才能在不懈的跋涉中完善人生。欣赏,不是无原则的赞扬,不是廉价的捧场,欣赏是出于内心的一种赞美。欣赏,不是孤芳自赏,孤芳自赏是一种盲目的自我陶醉,是一种不知深浅的自高自大,而欣赏是对生活热爱与执著的…  相似文献   

4.
谢昭瑜 《辅导员》2013,(4):46-46
<正>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一、思想先行,学会欣赏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想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好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个习惯是我盼望的,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才是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让学生知道,学会欣赏赞美他人十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地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那么会说这个人有双明亮的“眼睛”;一个人如果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人长处,并向他人学习优点,那么会说这个人有谦虚的态度。总之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从中你会得到永恒的教诲与财富。  相似文献   

6.
赞美的快乐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适当的赞美会给集体和个人带来快乐。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初步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他人,树立健康的交往观念,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教学过程:一、俗语导入,故事创景主持人:我们经常听到一句俗语:看自己是一朵花,说别人是豆腐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生1:瞧不起别人。生2: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生3:不会肯定别人,欣赏别人。主持人:很有道理,我们一部分同学总认为自己才是优秀的,别人没有什么可欣赏、赞美的,从而产生自负心理,失去朋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他…  相似文献   

7.
随想二则     
马玉顺 《山东教育》2005,(35):12-12
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爱给其他同学“挑刺”,在评价他人时,总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却欣赏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 一、思想先行,学会欣赏 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想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好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个习惯是我盼望的,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才是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让学生知道,学会欣赏赞美他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一、思想先行,学会欣赏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想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好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个习惯是我盼望的,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才是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让学生知道,学会欣赏赞美他人十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理念】学会交朋友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却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这样的认知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从自己的主观喜好出发认识别人,建立人际关系。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掌握正确的交友策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马克·吐温说得很到位。在着力提倡赏识的教育中,大多数人把赏识的目光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很重要的教育,那就是让孩子去赏识别人。如今的孩子大多因独生而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缺乏协作精神。而当今社会,更需要具有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人文精神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他人、看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班队活动是现行学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活动课程。善于组织和利用班队活动课,能让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充分秀出个人才能,让每位学生能充满自信,相信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学会自我批评,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学  相似文献   

14.
重元 《家长》2008,(Z1):16-17
情感是互通的,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一个总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眼里尽是缺点,自己不痛快,别人也不开心。只有告别"挑剔"的阴影,进入欣赏他人的阳光地带,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涵养,一种素质;欣赏别人是对人家的一种肯定、一种理解、一种尊重;欣赏别人,既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又是一种沟通、一种祝福.这个世界倘若人人彼此欣赏,就充满了温暖与生机.欣赏别人,又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欣赏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的通过寻找快乐、分享快乐、给别人带来快乐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创造快乐;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可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活动准备1.成长记录袋。2.事先排练有关节目。3.书法作品、美术作品、数学题等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目标: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让学生认识到我们都需要被人欣赏和赞美,我们都需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帮助他人树立自信,给人快乐;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建立友谊;学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活动内容: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形式:交流、讨论;游戏、互动。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将桌椅围成圈,用彩色纸做成"树干"和若干"树叶",电脑、奖品若干、千纸鹤。活动过程:一、师生问好二、热身运动:心理游戏"大风吹"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背景】小学生经常以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可见,他人的评价对小学生影响的重大。但是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小学生经常看到显而易见的优点,而忽视他人的努力和进步。心理学研究认为,评价时看到他人的努力和进步,更有助于被评价人建立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完善自己。【活动目标】1.学生能在别人遇到困扰的时候,愿意鼓励别人而不是嘲笑别人。2.学会鼓励别人时态度一定要真诚;鼓励别人时多看看别人的努力和过程;称赞别人的优点也能鼓励别人。  相似文献   

19.
一、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听课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听课时要做到"三欣赏"。1.欣赏做课者如何处理教材。通过听课分析他人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课堂。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最初的"剧本"。教师如何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分享是一种理念,是接纳、享用、创造的过程;分享是一种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分享是一种品质,在分享的过程中可实现师生的道德成长.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欣赏他人与欣赏自己,能在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成果、思想等传送给他人,同时能够与他人进行心灵的沟通,积极接纳别人的一切可取之处.本文以《锐角三角函数》为载体进行教学探索与反思,希望能在落实分享理念的数学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