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人们经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载体与运载物既可分别存在,也可用别的载体和运载物进行替换。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则不同,因为一切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所以文化的积累也都保存在语言的信息系统之中,这是其他任何载体都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2.
简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谐的心灵、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要实现这一切,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从最基本的素养——语言素质谈起。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知识经验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也制约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和凌娜 《大观周刊》2012,(16):154-15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它同时也体现了民族传统习俗特色。这些文化上所形成的差异同时又对英、汉这两种语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英、汉这两种语言同样也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语言的载体,粤剧、木鱼歌、咸水歌等口头艺术将成为无水之源;语言同时也是身份认同的载体和建造物。大湾区内形形色色的语言文字,在不同的地域、以不同的形态和程度“混杂”在一起,表达、彰显、建构着立体多元的文化身份。从历史到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粤方言、普通话、英语、葡语、其他汉语方言、其他语言等多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接触、渗透与杂糅现象,折射出粤港澳三地居民文化认同不断变化的轨迹。其中,粤方言的口语和书面语在香港社会的继承与发展,是文化接触中语言与多元文化认同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5.
许莹 《编辑学刊》2002,(2):32-35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体现是语言的变化.而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语言环境.当今社会,人们身处的语言环境与以往任何时代都有所不同,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媒介对语言的影响也更为显著.作为媒介的缔造者,编辑必须注重利用媒介优势,担当起优化社会语言环境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大致包括思维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心态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体态文化等。与文学作品相比,新闻导语包含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没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新闻导语的翻译将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7.
吴茜 《大观周刊》2011,(18):119-119
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思想的碰撞.我们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辅助力量;是人类一切情感的表现符号.我们运用语言传递自己的情感.运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人生.不同的语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交换着不同的心情.语言汇成了人类文化的江河.因此.要充分的发挥语言的作用,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语言语境.掌握语言的表现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卫华 《新闻界》2007,(4):62-63
报纸的新闻传播语言兼具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综合特质。其运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用词不准确,用语不规范、不严肃、不严谨。媒介语言,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导向。因此,准确规范、清晰畅晓地运用语言进行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9.
王巍 《出版广角》2023,(6):57-61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语言出版既是出版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产业的一个分支,是出版产业和语言产业的交叉领域。语言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产业,语言出版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语言出版物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媒介。基于语言产业视角,对语言出版以及语言出版与语言传播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各界对语言出版的认识,促进语言出版的发展。文章提出语言出版当前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新任务、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期待、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新蓝图四个方面的发展新趋势,为语言出版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者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整体。既可以从语言材料入手研究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考察文化在语言中的投影。本文以日语的"湯"字和澡文化及日本的鱼文化和日语语言为例,浅谈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许嘉璐先生曾指出:"媒体语言(包括文字),尤其是广播电视语言,太重要了--它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任何其他载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现代化需要规范的语言文字生活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因而广播电视语言应该规范而多样,高雅而活泼."  相似文献   

12.
高国庆 《传媒》2014,(9):36-37
正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很迅速也很深刻。作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正确、清醒地认识有声语言传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传播者的文化自觉,承担应有的文化责任、社会责任,这既是播音主持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应身体力行的岗位职责。以往,我们一直在强调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质。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重要且关键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是不言而喻的。离开  相似文献   

13.
刘梅 《军事记者》2006,(8):29-29
每一个从事媒体平面设计的设计者,都会时常听到一个又一个国外设计家和理论家的名字。许多人越来越对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乃至传统艺术不屑一顾。我们的先人那样生动而精湛的艺术设计语言,为什么在今天受到了如此冷落?尽管我们在理论上承认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存在和多种艺术的共生性原则,但是多种艺术所获得的生存和传播的权利却是受经济、政治和传媒发展等多种不同的因素所直接影响的。在现实世界里,并不是充分地存在展开各种艺术语言探讨的可能性。在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普遍共识中,却也包含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我们的文化艺术的意…  相似文献   

14.
徐世平 《新闻世界》2004,(10):74-74
不同的题材、不同行的语言使用,差异性往往是很大的。如学术作、论等.要求语言表述讲究逻辑性、思辨性、准确严谨,形容词、副词一类的尽量少用;小说、散、诗歌,尤其是现代体诗等,语言使用则自由得多.思维可以驰骋.意识流、朦胧类的语言都是可以的.新闻大致介于两之间.虽然新闻的语言使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新闻的语言使用也是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相应地新闻语言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个规范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叶嘉 《大观周刊》2011,(47):169-16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点,更应该把这种学习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时这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适度穿插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播符号。正如某位外国哲人所说:“SpeaksoIknowyou.(说话,使我可以认识你)。”在我国,人们也常用“文如其人”比喻文字和语言可以揭示人们的思想。这些都反映出语言具有直接表达思想的特性,它能使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跃然纸上。语言有三大属性,即社会性、文化性和心理性。这三大属性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同时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又对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心理或思维产生反作用。新闻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其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无法脱离语言这三大属性。主流媒体的报道语言必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流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和文化。从语言的基本属性出发,新闻报道语言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应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应该是规范语言.这是受众对传媒的信任也是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语言导向的双重责任。新闻语言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大渗透力与包容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语言及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8.
希娃 《大观周刊》2012,(3):236-23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非常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邢晓梅 《东南传播》2015,(3):128-129
电视媒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电视节目主持人则是语言传播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为了促使中国进一步了解世界,也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承和普及异常重要,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传媒语言的规范化和吸引力上,同时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精神引领功能和文化导向功能。本文着重从电视主持人语言传播的规范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并针对如何保证主持人语言传播规范化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主持人工作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只是跨文化传播的第一步,同时还要对语言深层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有着透彻的了解。语言传播之外还有很多不可或缺的非语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因此,跨文化传播中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跨文化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够见识各种人文风光。风景是客观的,对风景的价值判断却因文化不同而异。努力消除不同认识带来的种种问题,才可能实现与异文化人的正常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