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何况是一群群有着自己独特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孩子!因此,实施品德教学时,即使教师在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可能节外生枝,意外频出。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倡导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据此审视,这些"节"外生出的"枝"是孩子真实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外显,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捕捉它们,挖掘它们,品德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一、挖掘特例,曲径通幽案例一教学三年级的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不说话的朋友——课桌给同学们带来的便利,设计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2.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淡化结果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目的应当是“成教化、助人伦”,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就是培养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过程。教师全程关注、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做法,恰好与新课程理念、研究性学习殊途同归,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而淡化结果意识,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不要求出“精品力作”,也不可能成就“名家大师”,不指望一次练习、一个学习活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关注材质、肌理,淡化图画意识。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往往将美术课…  相似文献   

3.
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而且,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智育的意义,更具有生活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课程,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并且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所以教师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应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认为: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六个“度”。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有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三个关注.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数学现实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小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管洪涛 《当代教育科学》2007,(3):112-112,1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杨进生  杨辉 《山东教育》2012,(31):47-49
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对学生进行生硬的道德说教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单纯进行知识讲解的现象少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的现象多了;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体验,联系学生生活的现象多了……但欣喜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品德课堂上还存在着很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真实、自然的课堂,是动态化的.我们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声音、学生的错误、突发性事件等,并且加以智慧的处理,会使课堂达到浑然天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曹顺平 《考试周刊》2011,(66):70-7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动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不仅仪表现在精彩的预设上。更表现在灵动的生成上.教学的精妙就在于动态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巧妙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元”,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稍纵即逝的契机,将其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0.
吴法仁 《教师》2013,(33):40-40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等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在此认识上提出了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的观点,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论要求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而,数学教学应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探求途径。作为职校的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创造性的“场”,让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突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真实、自然的课堂,是动态化的。我们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声音、学生的错误、突发性事件等,并且加以智慧的处理,会使课堂达到浑然天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已经十几年,广大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但由于生物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同,一些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对口"的教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两个问题谈谈认识,以与同仁交流分享。一、关注《课程标准》的研读,正确把握教材《生物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关于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文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如何导入课题,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板书,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等都属于课堂教学范围。教学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调整课堂结构,生成别样的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关注情感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预设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这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智慧、情感让我们的许多教师为之动容。但预设是静态的,生成是动态的,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因此,  相似文献   

16.
陈丽青 《成才之路》2011,(24):38-3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的一个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生动情景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向深入,推至高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课堂资源,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7.
张悦 《辅导员》2012,(33):59-60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在此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应把握"生活"、"活动"、"情感"、"思辨"四大要素,以满足学生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让品德课堂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从小奠定道德基石。一、生活为"基",丰富课程资源生活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家庭、学校、社区、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这些非预期的、即时的生成资源,并非都有价值,如果教师处理得巧妙.就能把课堂上形形色色的生成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下简称思品课),我们是否更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能让思品课堂变得更完美,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贾腊生 《湖南教育》2003,(13):30-30
课堂教学的骨架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一般由“阶段、环节、程序”组成,如新知识学习课一般可分为“导入、新知识学习、应用、结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由一至三个环节组成,如有的新知识学习课中的“新知识学习”阶段可安排“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归纳生成新知识”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又由若干个程序组成。一节课的“阶段”和“环节”是课前设计好的,但大部分“程序”不要课前设计,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为了实现对教师教学的有效评价,评定一堂课要解决好如下四个问题。1.你是怎么教的?评课者听完教师的课后,要和执教者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