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时效,历来是判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在近代报纸产生之后,特别是晚报产生之后,更多地在报纸上刊发当天的消息,成为编辑和记者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成为各家报纸之间相互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今日消息今日报道”(Today’ s News Today)的“TNT”模式,成为报纸最优时效的标志。 然而在广播电视出现之后,先进的技术优势,打破了新闻时效的原有局限,把核定新闻时效的最小标准,由一天降低到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而广播电视的现场直播,则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而行,“现在消息现在报道”(Now N…  相似文献   

2.
面时波澜壮阔的电视改革,“新闻立台”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新闻立台”正从口号式的呐喊变成了媒体的实战演练。由此可见“新闻立台”从理念走向实践不仅艰难而县迫切。因为它不仅是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全新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新闻制作与传播技术的全面革命。这既是《“新闻立台”:由理念走向实践》一文的出发点及归宿,也是我们刊发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份,我采拍了这样一条电视新闻,为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指示精神,7月4日,黄石市召开全市公安系统紧急动员会议,部署全市严打作战方案。为造成严打声势,震慑犯罪分子和赶时效性,上午开完会后,我就马不停蹄及时写稿制作,新闻在当晚就与观众见了面。当晚10时,我随同黄石港公安分局现场采拍追捕严打重点对象“6.16”恶性杀人主犯的新闻。我与公安干警潜伏在犯罪分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俄罗斯别斯兰发生人质事件时.凤凰卫视对整个事件发生过程进行的现场直播引起观众极大的关注.人们不断地猜测:俄罗斯特种部队到底能否顺利解救人质?在营救过程中到底有多少平民被害?“猜测是直播过程中的卖点”,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春如是说。而猜测源自新闻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可预知性.建立在重大新闻价值上的这种不可预知性大大地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新闻的“新、快、早”等方面下工夫,而且还要练就“慧眼识珠”的本领,注重辨析从形式上看已经快起来的“新闻”背后是否潜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并要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是新闻的根本,是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没有具体时间这个要素,再重要的新闻也会失去价值。一、改扩版以来新闻时效“四增两减”,  相似文献   

7.
8.
苏战合 《新闻三昧》2003,(12):26-27
新闻漫画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式,它以画面形象来表现新近发生的事,可以说是新闻性的漫画,也可以说是漫画性的新闻。按说,它应该受到漫画界和新闻界两方面的重视,而现实是:由于评奖体制的拘限,漫画界的新生力量因很难沾上边而转向  相似文献   

9.
10.
新闻时效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要素.与新闻价值的大小息息相关。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把握新闻的“新、快、早”等方面下功夫。还要练就“慧眼识金”的本领.注重从形式上看已经快起来的“新闻”背后.是否潜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并要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澄清。比如。围绕新闻时效中“及时报道不等于及时指导”“明确的日期不等于明确的时间概念”“是时机不等于是新闻”的三个关系,就有必要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12.
电视新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的发展和进步速度都是极其惊人的,它能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电视新闻的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现场直播,电视直播新闻在国际上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直播新闻的出现,提高了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现场感和一定程度的参与感。  相似文献   

13.
笔者日前拜读了中央电视台孙玉胜所著《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颇有收益。他把中国电视的改革总结为十年一轮的周期特征,1983年、1993年和2003年。中国电视的第一轮改革体现在电视的发展体制上,第二轮改革则体现在新闻的叙述方式上,而第三轮改革则体现在新闻的报道方式上。这其中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新闻改革实际上都伴着电视理念的创新,可以说,电视理念的创新是电视新闻革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注重时效性,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闻贵在求新,“新”有新鲜、新颖之意。新闻包括时效性和时宜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新闻的领军部门,中央电视台的的新闻直播一直是业界学习的典范。该书用第一手的鲜活素材、直率幽默的语言,清晰地勾画了中央电视台十年来所创造的新闻直播史绩,为研究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鸿建 《视听界》2004,(3):47-47
乔治·米德认为:传播的理想状态或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是受众对传播者态度的强烈共鸣和大量复制。“人类传播以及新闻业所运用的那些传播媒介的极端重要性一望便知,因为它们报道各种情况,使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态度与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普遍化从而起调停作用,使其他人能够参与这种传播形式。”作为时下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媒介和一个缩影,电视新闻报道也必须要体现传播中的这种合作性、交互性和双向性。新闻报道只有为观众认可接受,引起了他们情感上的波动与共鸣,并产生模仿、复制的欲望, 这一传播过程才算完成,传播才算成功,那种“你说我听,你播我看”式的传播,并不是完成了的成功的传播。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18.
张泽勇 《新闻前哨》2003,(12):57-57
第十七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共收到言论作品169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57篇,三等奖47篇,这次获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题材重大。如申办奥运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召开党的十六大等。许多新闻单位围绕重大题材,开掘精品。因此,这次获奖言论作品中,重大题材占了不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而电视新闻则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体现电视新闻的特色,就要做到按照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定义去报道新闻。遵循新闻规律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