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延虎 《现代语文》2007,(10):68-68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定量纳入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师的教学任务中,明确规定:九年内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如何依据标准的要求,加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是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它所倡导的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建构,要求我们的教师更多地成为和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语文新课改理念促使我们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部分地产生了变化。但是,还是有不少教师一想到考试,就不敢在教法上稍稍改动,更不敢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行为的提高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学习方式的倡导上,这是对传统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又怎么啦!@杨再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变语文课程的统一性和求同性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与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这样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给沉默多年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水,本文是对新理念下的几种阅读教育法深切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袁秀娟 《成才之路》2011,(11):70-70
《新课程标准》谈到语文学科性质与地位,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可是,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少课堂是无效课堂,多少学生对语文的魅力视而不见,有的学生甚至讨厌语文,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者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乏味讲解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要想重启这扇神秘的大门,须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刘启平 《广西教育》2009,(31):12-13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而需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这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一种新策略。那么怎样才能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顺应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进行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经历过程,感悟语文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1.
问题场:高中历史课堂追求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因为直面高考而备感压力,举步维艰。好在最先投入高中课改实验的四省区(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已经进行了首次新高考的尝试,且过渡平稳,反响良好,无形中增强了各地继续推进高中课改的信心。新高考与新课改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新高考所指向的发展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其实与新课程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对于最先参加实验的  相似文献   

12.
曹鸿 《云南教育》2005,(10):15-1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绿意,涤荡着一些旧有的语文课堂理念和课堂运作模式,呼唤着我们重新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我们放飞思想,在亲历中体验,在开放中探究,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下面是笔者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中所做的探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人文知识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既没有授其业,也没有传其道。如何避开这一误区,以下几点,权作引玉之砖。第一,“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传道的初衷。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又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的拓展要“以外养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课程的拓展,自然有其顺应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以内养外"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忧.文本的价值没有来得及探究,就匆匆拓展,语文课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由于这种"外"与"内"关系的紊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朱熹曾经说“小市课程,大作功夫”,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获得透彻的知识、相关的感悟和学科的探索进取的勇气,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少学多。揭示知识学习的本质乃是人的精神生命生长,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向我们款款走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观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评价的重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语文教学现状,顺应时代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而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训练,均应该坚持走个性化之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长为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罗德新 《小学语文》2013,(10):48-49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轮课程改革我们走过了11年。我在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基础上,针对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坚持”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课堂":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课堂教学是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以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互动对话为基本特征的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它不仅符合我国教学改革的实际,使高校学课程教学与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有效地衔接,焕发出学课程“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勃勃生机,而且能够促使师生破除封闭式的心智模式、构建未来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自我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