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实现这一跨越性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出版单位,特别是拥有细分行业领域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的出版单位,如何利用数字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从数字化内容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是最重要的破局点.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3,(19):18-25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为进一步加快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升级转型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原新闻出版总署自2012年9月在新闻出版行业开展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根据申报比例要求,全国共有136家图书出版单位、155家报纸出版单位和139家期刊出版单位申报"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13年4月,原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出版发展的深入,出版单位对数字内容资源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出版单位在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内容资源的获取、加工、整合,谁占有优质的出版资源并具有加工、整合的能力,谁就将占据行业的制高点。目前,排版文件的终稿是出版单位很重要的数字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短短几年,数字出版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的战略方向。由此可见,发展数字出版,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产业发展需要。无论是传统出版单位还是民营书业,都正在为未来的数字出版谋篇布局,为书写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3,(21):7
数字出版业应注重体验和分享《中国文化报》报道: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有一个特点:过度集中于基础内容数字化加工转换、数字出版发行平台这些"宏观"和"基础"建设,重项目、轻产品是数字出版界尤其是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已成为业内共识.总署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发展指标,进一步明确了转型的任务.然而转型的口号已提出多年,究竟进展程度如何,成效又如何呢?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十余家出版集团及旗下出版传媒公司代表出席了"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发展圆桌会议",共商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大计.  相似文献   

7.
本测评作为《对近年来数字出版评优产品的追踪测评及分析》系列中的第二部分,与之前的移动App在测评思路上保持一致,并非对数字出版产品的全面测评,而是以被权威机构评选出的优秀数字化产品为范围.本次的测评对象为PC端网站,从使用功能、网络传播和商业模式三个角度进行测评,旨在追踪了解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效果,为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在"十四五"期间制订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决策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次测评发现,传统出版单位在PC端网站使用功能方面,各具特色,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网络传播和商业模式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胡晓东 《出版广角》2021,(13):38-41
文章从梳理教育融合出版产品(数字教材)的现状出发,分析教育出版单位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坚守教育出版意识形态责任制、树立"课程出版"理念、强化智能出版服务能力的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思路及举措,以期为教育融合出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新时代下人才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面临变革,需要数字出版人才来推动此次革新。本文分别从传统图书出版单位、数字新媒体企业、高校等领域的数字出版人才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并对数字出版转型时期的人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技术商、网络运营商在数字出版上攻城略地、势头正劲,传统出版单位却是理论多于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出版单位盲目上马自己不能掌控的数字出版项目;有的出版单位无所适从,被动观望,更有出版单位,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地享受着传统出版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11.
在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来自全国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出版单位、新华书店、电教馆、图书馆、港台出版企业以及众多数字出版领域前沿企业的各路人马汇集,围绕"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的主题,一方面展示了我国当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的数字出版年会上,我曾提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有些甚至更加严重。三年来,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而来,给传统出版单位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金字塔模型: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不可错过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记者 邸荣芬)为进一步加快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升级转型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原新闻出版总署自2012年9月在新闻出版行业开展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根据申报比例要求,全国共有136家图书出版单位、155家报纸出版单位和139家期刊出版单位申报"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5.
张忠月 《出版广角》2019,(13):38-4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共同引领下取得跨越式发展,出版单位的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进入新时代的新常态、新动能.技术创新、知识增值、跨界融合、产业聚集、价值引领成为新时代数字出版鲜明的特点.站在新起点上,出版融合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获得难得发展机遇,数字出版将迈入智能出版时代,出版生态格局将在数字出版助力下加快重塑,传统出版单位将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融合共生,数字出版市场秩序管理将更加包容规范.  相似文献   

16.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胡涛 《出版参考》2012,(30):18-19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但具体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现状则是,虽然大多数出版社都基于自身优质内容资源进行了数字产品开发,但市场契合度与市场接受度都不高,在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多次应用和增值服务等方面也都不尽如人意。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更多的是数字出版部门的事情,传统编辑基本不参与或甚少参与。数字出版部门作为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先行军"进行先期尝试和试点,自是出版社基于当前数  相似文献   

18.
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 广阔的受众面和政策环境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向我们描绘了它的美好前景,但实际上我国真正进入数字出版的传统出版单位并不多,许多出版社、期刊社在数字出版方面还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虽然数字出版受到力捧,但众多的出版单位并没有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何凯 《出版广角》2012,(5):10-11
正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已经达到1051.79亿元,相对于2006年的213亿元来说,足足翻了5倍。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将其提升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战略高度。2012年,全球范围内以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三大移动数字阅读产品将带动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5,(7):4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盛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盛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