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和领导华中分社 1942年9月,新华社华中分社在江苏阜宁成立,与当时的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报<新华报>同属一个机构,刚从沦陷区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范长江被任命为分社和报社社长.  相似文献   

2.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由于邓子恢长期在安徽工作.饶漱石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20曰.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今后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饶漱石担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常委。  相似文献   

4.
创办第一所新闻学校1946年2月,为适应解放区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在江苏淮阴创办了专门培养新闻干部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见图1),这是新华社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兼任华中新专校长(1946年5月范长江调往南京后,由恽逸群接任校长),包之静任副校长,谢冰岩任教育长.专业分编(辑)通(讯)、电务、经理三科,学习时间为6个月.  相似文献   

5.
正从1945年5月在盱眙新铺创办,到1946年10月转移到山东莒南,华中建设大学在苏北约一年半时间。这一时间跨度,占华中建大全部建校时间的四分之三,也完成了华中建大校史上四期学生中前三期的招生教育。因此,客观的说,华中建大的主要时期在苏北。从盱眙新铺到淮阴城,华中建大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苏北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一"为了进一步巩固我根据地及迎接正在迅速发展的有利于我的形势",需要大批干部[1]。为此,1944年11月,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筹办华中建设大学,任命  相似文献   

6.
在华中我认识包之静同志是在一九四五年秋。那时,抗日战争胜利了,新四军收复了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等地区的几十个县城,将原被城池和交通线分割开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联结成为大块的华中解放区。在华中设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机关设在淮安城。同时,成立“苏皖边区政府”,机关设在淮阴城。这时候,由战争到胜利,局面开展,气象繁新,各路人员云集在淮安、淮阴,听候组织分配和派遣,或者路过两淮,稍事休息。我们苏中报社和新华社苏中分社的大部分人员也奉命调到淮阴,因而我得以重见范长江同志和新识包之静同志。他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7):75-76
<正>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创建于1946年2月,1949年7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1950年3月停办。学校初创时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即今日淮安日报社院内)。首任校长由《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新华社华中总社社长范长江担任,副校长包之静,秘书长谢冰岩。不久,范长江奉命调中共南京办事处工作,由恽逸群接任校长。该校共招生4期。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9.
淡泊名位顾大局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中央为适应新的形势,调整和建立各大解放区的领导机构。1945年9月,以淮阴、淮安城解放为标志,地处华中的淮南、淮北、苏中、苏北四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300多万人口的大解放区。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原华中局北移山东,与山东分局合并成立华东局,新成立华中分局,受华东局领导。  相似文献   

10.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杰出的新闻事业开拓者,新华社原副社长范长江诞辰100周年. 1946年11月,范长江到达延安,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协助社长廖承志领导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工作.根据工作分工,新华社军事报道这一工作就由范长江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11.
1940年9月,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健儿渡江北上;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同时跨过黄河,向苏北挺进。这两支人民军队在10月上旬会师盐阜,把苏北、皖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不久,刘少奇、赖传珠、张爱萍、刘瑞龙、刘震、金明、刘彬、王阑西等同志来到盐城.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以后,于1940年12月2日,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江淮日报》,它是盐阜地区,也是华中根据地的第一张党报.《江淮日报》社址在盐城女中(现盐城市委住地),当时的公开通讯处是“盐城邮政五十一号”,刘少奇同志兼任江  相似文献   

12.
吴雪晴 《档案与建设》2018,(1):55-58,62
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在江苏北部阜宁县城西北的单家港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这是华中局成立以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华中敌我友态势,指出了抗战以来,特别是中原局成立以后的三年中,我党我军在华中各地工作的成绩与缺点,系统地、全面地总结了华中各根据地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方针和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13.
范长江(1909~1970),原文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稿,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历史,为后人赞誉.范长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筹办国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要职,在领导岗位上为我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观其一生,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范长江始终坚持其新闻操守,信奉其新闻观念,以其笔记其见、述其思,无愧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纪念他,1991年设"范长江新闻奖"作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奖励.  相似文献   

14.
吴迪 《出版史料》2009,(2):44-50
今年2月25日,我国著名的出版家、印刷家和发行家——王益以九十二岁高龄逝世。王益老先生以生活书店练习生身份步人我国的出版界,历任我国新知书店广州分店经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大众书店经理、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出版发行科副科长、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出版发行科科长、山东新华书店经理、华东新华书店经理、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等职,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  相似文献   

15.
历时五天的范长江新闻思想与实践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范长江同志的家乡——四川內江结束。范长江同志一九一○年生于内江县田家区。他是我国著名记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优秀通讯,受到国内外重视。建国以后曾担任新华社  相似文献   

16.
一、离开淮阴去淮安 1946年元旦刚过,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对我说:“盐阜地委要调你回去编火众报。”在1945春,王阑西同志调我到《盐阜大众》报,当时我对他说:“我只读过几年私熟,没上过洋学堂,干不了。”他说:“送你去建大学习,学了你就会了。”就这样,我结束了在建阳县荡东打游击的生活,去安徽淮南旧铺镇,进新四军军部办的华中建设大学学习。原定进新闻系,后因学员不多,乃成立一个新闻队,合并到文教系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一)范长江(1909年~1970年),四川内江人,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他早年就读于北大哲学系,1933年开始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写稿,1934年成为《大公报》撰稿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1938年他在汉口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42年后曾任新四军苏皖鲁边区新闻学校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总编辑等职。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惨遭迫害,1970年10月23日,死于河南省确山县,年仅61岁。他含恨离去了!但却给中国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社北京电1989年是我国著名记者、无产阶级杰出新闻战士范长江诞辰八十周年。中国新闻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方蒙编著的《范长江传》。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为这本传记写了前言。他指出:“范长江同志不仅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新闻通讯、述评等文章,而且领导过新闻团体、通讯社、报社、新闻学校,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位杰出领导者,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9.
眼前这份证件,右面写“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记者证”,左面写“通行证”、“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工作时希随时予以通行”。记者证盖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的蓝印,以及“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的朱印。  相似文献   

20.
眼前这份证件,右面写“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记者证”,左面写“通行证”、“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工作时希随时予以通行”。记者证盖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的蓝印,以及“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的朱印。就凭这张巴掌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