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实践及理论探索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解放与体育教育的实践意义与历史贡献,探讨红色体育的思想教育启蒙和文化创新实践。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还留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著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为中国革命史、体育史和教育史抒写了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的人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教育同其他教育相同,必须以人学观为依据。本文通过对体育人学的论述,在重新认识“人”的基础之上,旨在让体育树立起人学的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体育向人文教育升华。新世纪的体育教育,在人学观的指导下,必须向“成人’’(使人成为人)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3.
梅贻琦是一位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与蔡元培、张伯苓等人比肩的大教育家。他曾担任清华校长17年,在学校工作近50年,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清华。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之后,梅贻琦以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略与清华同仁一道励精图治,开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我国体育教学质量观,体育教学质量观与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但是体育教学质量观更加强烈地体现了发展性、合目标、需要性、特色性及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韩丹 《体育与科学》1997,18(1):40-40,39
科学的人体观是我们体育工作和体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试图对以往的人体认识重作审视,建立一种以现实社会中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人为基本点的体育哲学的人体观。这是一个由自然人体观、劳动人体现、社会人体观和自我自觉人体观统一融合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孔子体育养生观的论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养生保健体系,弘扬孔子的体育养生之道,对人类的健康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观形成的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育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体育,认识体育和自身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作为过程必然存在自身的规律性。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体育观形成过程中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变化的规律,力图为社会成员建立科学体育观提供参考,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把体育融入自我的生命之中,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体育事业,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性比赛和奥运会的角逐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群众体育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尽管如此,中国并未进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为了迅速使中国体育崛起腾飞,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当前首要任务是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各类体育人才,使体育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其中最为关键和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研究体育人才的早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后现代主义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阐述了体育的本质、现代主义下体育的缺憾以及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在学校体育领域、大众体育领域、竞技体育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提出逐渐弱化政治、经济、民族等主题对体育的束缚,转而关注个体的体育活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对比较体育研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原则及其对比较体育研究导向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比较体育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体育研究应遵循差异性、历史客观性和共通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消解对不同体育文化精神的误读与臆测。为达此目的,应该在研究方法方面有所突破。现象学方法和解释学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环境构建的系统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1)体育环境的构建应树立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协调、层次、动态上来探讨体育环境的系统构建。(2)系统构建体育环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然性需要,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需要;是从“人本主义”的理念出发,对体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因素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养生体育的动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阐明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特征 ,形神兼养为传统养生体育动静观的理论基础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合一是传统养生体育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体育观及其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对体育的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越快 ,综合国力越强 ,人们的文明程度与文化生活水平也就越高 ,即物质文明得到改善后 ,精神文明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对体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也越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中国人的体育观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 ,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中国人的体育观1.群众的学校体育观由于过去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终身体育观与全民健身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运动要持久地开展下去,与个体的终身体育观有密切联系。本文对终身体育观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关系进行论述,目的使终身体育这种人们的观念意识与全民健身这个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体育观是人们对体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体育观是人的认识范畴,作为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它主要阐述和概括什么是体育,人为什么需要体育,怎样才能搞好体育,体育运动的基本源泉是什么,体育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体育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如何,体育和人体自身以及精神的发展、活动是什么关系。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体育观的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初级阶段体育形成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这些都是体育哲学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以便为体育运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丰富体育教学理论,促进体育课程改革,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理论思辩法,在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及其思想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交互主体性",并进行系统论证.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因此,在社区体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一切从具体出发,应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中对老年群体的服务;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强调社区体育的区域性差异;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重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营造社区体育的人文氛围,从而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的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古代的健康观成都体育学院谭华1.中国古代健康观的哲学基础17世纪以来的经典科学倾向于把事物看作相互独立部分的一种组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门别类的不同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来认识人的寿命和健康问题。当现代科学越来越倾向于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去重新认识人的...  相似文献   

19.
论人文体育观的确立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文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行了剖析,指出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建立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