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易卜生     
笔者对易卜生的兴趣来自于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但凡西方的戏剧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都无比尊敬地称他为“现代戏剧之父”?为什么在西方戏剧界关于易卜生的评论汗牛充栋,并且有人总结为“条条道路出自易卜生,条条道路又通向易卜生”?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戏剧思潮是整个现实主义思潮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是从社会问题剧开始的,深受易卜生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走上了普罗戏剧的发展道路,虽在艺术追求上获得了一些成功,却因后来过于注重社会政治而忽视了艺术审美,但其所提出的戏剧“大众化”却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以曾禺和夏衍为代表的“生活戏剧”和“心理现实剧”是现实主义深化的产物,也是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说曹禺在戏剧创作上所取得的赫然成绩与他敢于且善于借鉴学习外国戏剧大师,化其精髓以壮己血肉,有着内在的联系。曹禺与莎士比亚这位“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就有着不解的血缘。在谈论外国作家对他的影响时,他说:头一个是易卜生,第二个是莎士比亚。 易卜生将曹禺领进了“悲痛的王国”,传授给曹禺的是一整套现实主义的编剧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戏剧理论界,对易卜生作品的评价分为两派:一是以“问题剧”界定,认为易卜生剧作的宗旨是讨论社会问题,其主要价值在于给人以伦理的教育和理性启示;一是以“社会剧”指称,认为易卜生剧作的要义是揭示人丰富和深邃的心灵世界,其主要价值在于让人们在情感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中,把握社会本质性的内涵。前者存在着巨大的迷误。然而,长期以来,它却成为中国戏剧理论界包括戏剧观众对易卜生作品约定俗成的一种认知。结合易卜生的创作,对理论界以“问题剧”界定易卜生剧作的迷误进行剥视,可以还易卜生作品本真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简论西方现代“哲理化”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理化”是西方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西方戏剧向来排斥哲理,单纯追求一种动情的快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了戏剧“哲理化”趋向,开始追求一种思考的乐趣。易卜生的“讨论”式戏剧、布菜希特的“间离”式戏剧、萨特的哲学化戏剧、荒诞派的“直喻”式戏剧作为“哲理化”戏剧的代表,在戏剧哲理化的探索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回顾法”是西方戏剧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但如处理不当,极易使戏剧在回顾之中失去其戏剧性。易卜生的戏剧回顾频频,却戏味盎然。易卜生成功处理“回顾”与“戏”之关系的方法是:将过去戏与现时戏有机结合起来;以“回顾”引发和展示戏剧冲突;在“回顾”中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回顾”中发现人物关系,促使人物关系变化,增强戏剧悬念。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在他的戏剧作品里创造了许多具有“易卜生特性”的人,在这些人身上都表现出一种对于奇迹梦幻的向往,这种“向往”实际正是人性深处渴望冲破现实藩篱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冲动的体现。同时,这种对于奇迹的梦幻也正是戏剧人物反抗性的根本支撑,是他们向既定社会规范发起挑战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早期的浪漫主义和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旨意,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晚期的易卜生开始怀疑个性反抗能否成功,怀疑个人理想能否实现,开始踏进他的第三个创作阶段:象征主义戏剧创作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野鸭"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对易卜生的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野鸭》进行解读,借以管窥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戏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内向性”是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追求“内在戏剧性”。愈来愈多的剧作家认识到戏剧性主要在人物的内心,而不在外部表现。他们致力于开掘戏剧内在的审美领域,大胆探索其艺术表现技巧。现代戏剧之父、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是“各种精神状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早期的浪漫主义和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旨意,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晚期的易卜生开始怀疑个性反抗能否成功,怀疑个人理想能否实现,开始踏进他的第三个创作阶段:象征主义戏剧创作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野鸭"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对易卜生的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野鸭》进行解读,借以管窥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戏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戏剧中的神秘倾向与西方化传统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北欧民族化心理积淀的滋养和激励;二是来自对欧洲学中神秘因素的借鉴和吸纳。此两条路径,不仅成就了易卜生独特的戏剧品格,而且为准确理解易卜生戏剧所承载的西方民族化积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易卜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大力倡导“易卜生主义”,对于文学界及思想界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胡适把“易卜生主义”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敢于反抗社会、反抗传统、反抗市俗偏见的现实主义战斗精神;二是主张人的“内向”解放,树立“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易卜生主义”的倡导及被知识阶层的广泛接受,标志着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易卜生研究家迈克尔·迈耶在他写的《易卜生对现代戏剧的影响》一文里说:“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相媲美。易卜生的剧作登上舞台,使戏剧的面目为之一新。其影响深远,无与伦比。……易卜生是戏剧史上的罗马,条条大路出自易卜生,条条大路又通向易卜生。”的确,易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实主义话剧主流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外向型戏剧的影响,更接受了西方内向型戏剧的影响。西方内向型戏剧既促使中国现实主义话剧迅速走向成熟和繁荣,真正确立了话剧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又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话剧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曹禺作为现当代戏剧界著名的作家受到了西方戏剧巨擘易卜生戏剧的巨大影响,易卜生主义以及易卜生戏剧的结构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易卜生的第一部心理悲喜剧《野鸭》在曹禺的《雷雨》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在人物对应、结构艺术、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及其相似,但是在情节框架、写作方式和矛盾冲突中,《雷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因此,毫无疑问这两篇文章有着极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在中国并不是陌生的,早在“五四”前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就介绍过他的戏剧。“五四”前后,易卜生及其戏剧对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妇女解放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即使是现在易卜生的作品,仍然启人睿智,发人深思。易卜生不仅对挪威文学、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的影响。他是欧洲近代剧的伟大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电上,他的戏剧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易卜生出身于破产的商人家庭,生活与创作在挪威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台湾戏剧家马森在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影响下 ,6 0年代至 80年代创作了“与五四以来的中国话剧传统大异其趣”的“脚色”戏剧 ,90年代马森的两部新作又显示了回归传统与现实主义的倾向 ,因而在台湾当代剧场划出一条内涵丰富的回旋轨迹  相似文献   

18.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不仅是挪威杰出的剧作家、民族戏剧的开拓者,也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戏剧创作,以严峻的真实、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在现代世界戏剧史上古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赢得了“现代戏剧之父”的崇高赞誉。意大利著名戏剧家皮兰德娄说:“在莎士比亚之后,我毫不迟疑地把易卜生放在第一位。”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的信中写道:“挪威在最近二十年中所出现的文学繁荣,在这一时期,除了俄国以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曾因胡适的大力倡扬而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但胡适的阐释和介绍并未触及易卜生文学观的实质内涵。观照二者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易卜生关注心灵世界的开掘,而胡适则强调人生问题的反映。针对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国情,胡适从启蒙主义立场出发对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