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春阳 《今传媒》2008,(1):75-76
近十年来,我国传播学教育急速升温,以燎原之势发展--本科、硕士与博士招生的人数以及开设传播课程的院系数量的增长速度在全球都遥遥领先.但取得部分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3.
美国传播学博士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国传播学博士教育在培养模式、研究领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状况等方面的特色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传播学博士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我国传播博士教育乃至整体的传播教育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方向指示.  相似文献   

4.
张勇锋博士误读了传播学原理与理论、宣传与传播的异同,看不到中共党报理论和宣传理论中蕴含的某些普遍原理,否定中共宣传家对某些传播学原理的发现,许多论点陷入思维困境.  相似文献   

5.
杨海涛 《新闻界》2004,(5):59-60,62
发展传播学从发端至今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其间,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这种“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的理论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传播学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困境。应该如何认识发展传播学所处的困境,采取什么对策来摆脱这种困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发展传播学所处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出发,通过分析发展传播学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我国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的思路,即实现发展传播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在中国遭遇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传播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已经确立了初步的地位,官方在1997年时也通过学科目录的方式给了传播学一个名分,在本学科内外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钟情于传播学的研究,但传播学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像其他相关学科一样完全成型。学科内外都存在一些对传播学研究和学科地位的疑惑。  相似文献   

7.
教育传播学新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鹂  吴廷俊 《现代传播》2003,20(1):46-49
教育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国内外的研究都将教育传播的概念等同于“电化教育”。而本文的作者认为 ,电化教育仅仅只是教育传播中的一个手段 ,研究教育传播学 ,应该开阔思路 ,从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规律和现象 ,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作者提出了对教育传播概念的新的界定 ,揭示了从传播的角度来研究教育过程的必要性。最后 ,提出了教育传播学所应该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本文追溯了中国女性主义思潮流变的时代背景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女性在媒介话语中"不被呈现"的原因,同时指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在颠覆与建构之间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现代横断学科发展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学科的联系和交叉性不断增强,学科结构趋向网状交叉。有关传播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困境之论由来已久,尤其在信息时代,人类意识面临重大变革,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学和传播学,其研究对象的主体都是人、组织和关系,在社会文化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意识形态具有绝对影响力。在当前智慧产业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对教育学和传播学重新审视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0.
陈力丹 《新闻界》2012,(5):72-74
我原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部门工作,听说了高校一级二级学科的划分,不以为然,笑笑而已.现在在高校工作,则是无奈地苦笑,因为明知讲不出道理,但也无法摆脱.好在我不当行政领导,免却了整天为一级二级学科的设计、考察、评估,以及不同二级学科教师数量和不同职称数量的分配、不同二级学科学生数额分配等等苦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新闻学"与"传播学"自始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传播学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归入到新闻学科之中,绝大多数院系被命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相关的专业划分与数据统计中,"新闻传播学"也被归入同一类别。[1]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8)
中国学术界对于谁是"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想象往往限于施拉姆建立传播学科之后,但忽略了早于大众传播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口语传播学这一支流。通过考证,"第一位传播学博士"应是1922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诞生。口语传播学被中国学术界所忽略,有其自身的"去口语化"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下,中国学术共同体所做出的一种有意抉择,中国需要引入大众传播来完成对于新闻学的合法性改造。对"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追溯,有助于我们恢复对于传播作为人类最基础性的一种活动的理解,以及这种基础性的活动所应获得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新闻大学》2007,(2):90-94
本文回顾了1990至2001年间台湾学界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后发现,与大陆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比,台湾学界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呼吁回归大学教育所应承载的人文精神;二在重要性上将传播学教育提升到与学科建制和学术研究水平紧密相联的高度;三理论视野开阔,大量借鉴教育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本文拟总结、再现这些独特的视野,提取其观点和思维模式,以资大陆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电子化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介,是传统报纸与新型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产物,它由报纸、移动通讯商、网络运营商联手开通信息传播渠道,用户可以灵活地在手机上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10日,由教育部社科委新闻传播学学科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香山举行。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 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 1998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介在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功能定位、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加上受到1999年之后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有力影响,直接催生了新闻教育系统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周岩 《新闻界》2012,(2):30-33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30余年来传播学出版的专著、译著的规模、过程、主题与核心作者等方面的数据整理、分析与研究,发现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在理论积累以及成果创新方面还显薄弱,部分著作存在重复劳动;许多原本研究不足的领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有一些没得到足够重视;当前我国传播学研究队伍的知识背景依然相对单一。因此,传播学学科内各个领域的均衡、全面发展仍需强调,吸引各学科研究者进入到传播学领域,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高质量原创成果,应是当前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