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云军 《职教论坛》2003,(22):53-53
近年来,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已经污染到了职高校园之中。一些学生在校园中不比成绩比穿着、不比节俭比花钱,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谈情说爱上,出现了恋爱“攀比”现象。笔者在一次高职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中发现,有19%的学生认为职高学生存在着恋爱“攀比”心理。具体表现在:比有无恋人,更比恋人的身高、相貌、才学、金钱等。这一恋爱“攀比”现象,已严重危害到校园这个学习场所,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恋爱“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1.情窦初开,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职高学生身心趋向成熟,情绪易于冲动,思想容易失之偏颇,极易…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在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比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校园现象,学生之间的攀比有许多共同的因素。今天请各位来交流这一话题,目的在于听听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剖析。希望我们的研讨能够给同行们一些有益的借鉴,也能给广大家长以有益的启迪。请大家就学生攀比问题畅言。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在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比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校园现象,学生之间的攀比有许多共同的因素.今天请各位来交流这一话题,目的在于听听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剖析.希望我们的研讨能够给同行们一些有益的借鉴,也能给广大家长以有益的启迪.请大家就学生攀比问题畅言.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 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透视校园攀比现象,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透视校园攀比现象,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学生物质优越、思想活跃,拥有一定的消费欲望,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下,城市中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倾向于通过产品定义自我、证实自我以及提高自我,这导致校园炫耀消费、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蔓延,进而造成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的一位同学来信说:现在校园里流行一种风气,有的同学互相攀比,看谁穿得衣服牌子最靓;比谁穿得更漂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走访了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学校。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8.
觅缘 《学子》2004,(5):39-39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一股请客送礼,相互攀比之风已经刮进了校园,而且愈刮愈烈,使得宁静的校园也“沸腾”起来。礼品的价码一点点往上涨,花样一天天翻新。便宜的根本拿不出手,否则会给人留下“小气”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中攀比心理的特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心理现象;改革中攀比心理的加剧,对改革的深化特产生不利的影响,探讨改革中攀比心理加剧的原因,有利于给改革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班会活动背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攀比之风盛行,这种攀比心理在小学生中也比较普遍。健康积极的攀比能激发学生敢于挑战,积极竞争,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奋发向上;不良的攀比会  相似文献   

11.
小学初级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校园班集体生活,在班级中一些好动的学生会形成以武力欺压他人的非正式群体。小学中级阶段:由于学生在校已有两三年的群体接触,除一、二年级形成的武力欺压群体外,在班级中还会出现互相攀比以家庭经济条件区分的非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消费心态有如下表现:(一)攀比心理。有些学生盲目向往社会上、影视中手提“大哥大”,花钱如流水的“派头人物”。于是校园轰鸣“突突”声,课堂响起“BB”声,名牌衣饰身上穿,身份显赫气派更不凡,  相似文献   

13.
朱洪秋 《班主任》2012,(2):55-57
在中小学校,学生的攀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攀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教育现象和社会现象,对中小学生攀比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可以为班主任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短信     
《上海教育》2006,(5B):19-19
中学生不应该把手机带入校园,因为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会在上课时玩。 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来互相攀比,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手机在中学校园里出现也是随波逐流的事,教师和家长应该指导孩子不违反上课纪律并防范盲目攀比现象。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前后将是我国高校还贷高峰期,有些高校无力还本付息;而高校向银行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征地、盖楼等行为上.笔者针对教育部制定的我国高校办学条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校不应该攀比校园面积,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白领小张不知什么缘故,突然患上了"攀比症":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总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同别人攀比一番——买了件新衣服,想方设法地到同事面前显示一番;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她也以最快的速  相似文献   

17.
在校园这块圣洁的土地上 ,一些学子成天醉心于攀比怎么去吃香的、喝辣的、穿靓的 ,对苦读的同窗却嗤之以鼻。人活着 ,就有权利追求生活的质量 ,这无可厚非 ,但像上面现象中的攀比者仅有物质方面的满足 ,却忽略了崇高的理想和不懈地追求 ,这样的日子即使物质生活再高也会有所缺憾 ;而苦读者虽然在物质生活上穷困一点 ,但他们在精神上却很富有 ,因为他们有一份充实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因为有追求而充满情趣和意义。在苦读者的眼中 ,攀比者的人生显得单调、暗淡 ,虽然攀比者的生活并不缺乏春光的眷顾 ,但由于他们永无止境的欲望会令他们永远也无…  相似文献   

18.
19.
人比人,气死人,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可就是有人喜欢攀比。当一股奢侈消费攀比风在校园刮起,我们无处可躲。互相比较谁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的时候,指间流走的是从未沾上自己血汗的金钱,而一旦进入这个“攀比圈”,你就再也出不来,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过分,连自己都察觉不到。女生小靓,因家里没有豪宅,不能为自己在老师面前挣面子,就以性命和出走对家人苦苦相逼。攀比,越陷越深;嫌穷爱富,越来越扭曲;体谅和报恩之心却在一点点泯灭。攀比真是洪水猛兽,无法驯服吗?我们可以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7,(9X):18-19
妈妈的烦恼:5岁的女儿不肯上幼儿园,因为同学有小汽车送,她没有。平时和小朋友玩时,也爱“比”,比衣着,比玩具,比图书,春游时还要比零食……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攀比,我该怎样教育她? 主持。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孩子中,比如对物质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的攀比,等等,这种现象常令父母不知所措。本期,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