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赵冬梅 《科教文汇》2009,(19):257-257,266
日语中有很多由人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可以说这些惯用语中充满了隐喻和换喻。其含义深刻,形象生动,富有表达力。本文考察了隐喻和换喻在这些惯用语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李娟 《内江科技》2010,31(6):26-27
"给"字句由于其多论元和句式多变化而显得非常复杂,"S1:Np1+V+给+Np2+NP2"的变体"Np1+V1+给+Np2+V2"有时会产生歧义现象。如"我铡草给你看"就有两种理解方式。本文就试图从这个句子入手着重分析"Np1+V1+给+Np2+V2"这一句式。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常见的"頭"类惯用语有200多条,汉语有100多条.日语和汉语"头"类惯用语的意义都与"头"类词语的意义相对应,但义项都少于后者.惯用语意义主要都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直接引用"头"类词语的意义而构成,"头"类词语在惯用语中意义不变;二是间接借用"头"类词语的意义而构成,"头"类词语和整个惯用语一起,产生新的意义.构成惯用语的"头"类词语日语以单字词居多,汉语以多字词常见.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惯用语。有些惯用语常使学生们对英语原文的理解造成偏差,阻碍了我们对英语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对惯用语望而生畏。对英语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般的英语字典,如《现代高级牛津英语双解字典》、《双英字典》《、新英汉字典》等,很难找到惯用语的意思。即使有,也只是表面意思,使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英语资料,发现其中大部分惯用语都有背景来源。知道了背景来源,就会对它们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下面总结一些惯用语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  相似文献   

7.
郝彦桦 《科教文汇》2008,(22):258-258
习语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的结晶,是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实体,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极富表达力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英语素以习语闻名。英语习语主要包括格言,俗语,谚语,典故,口头语,俚语及一些习惯表达。隐喻是基于两个不同类事物的某一共同点而使用表述其中一事物的词来隐蔽地修饰另外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段。本文从具象化隐喻,生机式隐喻,拟人式隐喻,联觉式隐喻共四个方面对英语习语中的隐喻修辞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对于全面理解隐喻修辞,准确认识英语习语,以及研究英语中的隐喻思维都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至上世纪中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方向一直受控于亚里斯士德的相似理论,隐喻被公认为具有超凡修辞功能的辞格一元。当今西方认知科学的革命,使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格的范畴,而具有了深远的认知性并进入多学科研究。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中西隐喻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旨在挖掘其在修辞及文化层次上的共性及特质,并识解其深层的认知根源。这一研究有助于中西文化的共享及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9.
隐喻与关联     
刘琴 《中国科技信息》2005,3(8):223-223
隐喻现象向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根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研究和探讨隐喻的理解与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05,(6X):4-4
隐喻使话语变得生动,但如果按照字面去理解的话会使人困惑。一项对无法理解比喻含义的人的研究帮助科学家探明了一个大脑区域,他们相信,这个区域对理解隐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余丽雯 《知识窗》2011,(3X):70-7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充当了一座桥梁,借助于它,人们更容易定义或理解抽象的商业概念。本文将商务英语词汇和语篇里的隐喻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证实了商务英语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商务活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原理和运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等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梁倍诚 《百科知识》2023,(15):63-64
<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隐喻研究从修辞研究逐步转向研究体验性的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宣传类文本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借助隐喻,形象地激活听众或读者对抽象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每年5月26日在贵阳市举办。该会议作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权威性的国际平台,其全球招展宣传手册中充盈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就隐喻研究而言,大多数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隐喻理解与意象转换方面,  相似文献   

15.
至上世纪中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方向一直受控于亚里斯士德的相似理论,稳喻被公认为具有超凡修辞功能的辞格一元.当今西方认知科学的革命,使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格的范畴,而具有了深远的认知性并进入多学科研究.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中西隐喻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旨在挖掘其在修辞及文化层次上的共性及特质,并识解其深层的认知根源.这一研究有助干中西文化的共事及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英语语言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也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认知和经验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诗的语言多是隐喻性的,对于诗歌隐喻的理解语境起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诗歌隐喻的语境分析,阐述了语境对分辨和理解诗歌隐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8.
对苏轼诗词的认知探索——基于隐喻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科教文汇》2009,(3):236-236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9.
胡晓榕 《内江科技》2012,(10):29+23
隐喻不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本文是在认知视角下对英汉动物隐喻进行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能对英汉语言在动物隐喻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异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中对隐喻做了系统的研究。当前,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和认知现象,是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细心观察就能发现,隐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如理查兹所说"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的语用分析即以日常会话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从隐喻的使用角度来剖析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