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争快报     
《中国职工教育》2006,(9):27-27
深圳12位劳模被破格认定为高技能人才本刊讯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职称看技术、不惟资历看业绩、不惟身份看素质,深圳打破高技能人才传统的认定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日前,已有12位劳模被深圳市政府破格认定为高级工或高级技师。此次破格认定为高技能人才的  相似文献   

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  相似文献   

3.
一、以寻根问底的习惯追问“当然之理”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耍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的习惯。经验的积累可以使人在今后的生活、学习、思考中少走弯路,但是对经验的过渡依赖也可使人的质疑能力日渐趋弱。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服从权威的习惯,书本上写的、老师讲的被奉为“当然之理”。  相似文献   

4.
5.
6.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取知识、反复练习、机械记忆、强化贮存的过程,而应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同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鼓励发现法   发现问题、探赜索隐、寻根问底是创新的开端,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鼓励学生无论何时都不惟师、不惟上、不惟书,敢于怀疑,积极思考,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发现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新的做法。在进行质壁分离及…  相似文献   

8.
我校学员都是在职职工,以业余学习为主,教师全是兼职。要办好学校,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只有重视调研,坚持改革。我们以“坚持方向,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适应未来”为教改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教、学、考同步改革,贯彻黄炎培先生不惟重在“知”,尤其重在“能”的主张,出好人才。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4,(2):22-22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模式为:1.教学内容丰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学校与社区密切联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师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参与;4.课堂教学活动除教师以2上,还有同学互教、小组讨论或团队协作等形式;5.教师通常作为协调人和协作人的角色出现在课堂;6.学生不仅是为了教师,而且是为了教师以外的现实社会而完成作业;7.课内外活动丰富多彩,为开发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而创造提供的机会;8.强调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坚持重温所学内容;9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测…  相似文献   

10.
报刊撷英     
不惟分数取人才 复旦将成立特殊人才评定机构 翻开复旦大学今年本科新生名册,会发现踏入复旦校园的幸运儿中竞有两位是上海的“线下生”。一个是理科考生周鑫,考分462分(录取线489分);另一个是文科考生徐敏霞,考分472分(录取线473分)。原来,他们是复旦用“特别手段”招进来的“特殊人才”。录取这两位学生是复旦大学实践“不拘一格取人才”观念所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每年高考中有不少被称为“特殊人才”的学生因无法“挤”上录取线而与名牌高校失之交臂。“怎样才能使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得以接受国内最好的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是一门趣味性、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取知识、反复练习、机械记忆、强化贮存的过程,而应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贮备,解决新问题,主动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必须把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上来.传统知识目标:知识、目标、重点、难点、备课规范,都是思维能力训练,而现代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目标为主,是以学生能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掌握什么样的能力为考核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公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人才的战略举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应该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而走向素质教育。我读了很多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深受启发。但具体说来,为便于教师切实把握,我以为可以注意六个方面:第一,品德。我们要把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扬光大,用深邃的哲理、优美的形象、进步的伦理去启迪人们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操。第二,观点。一切知识和技术、技能,说到底是一个观点问题。没有观点便没有灵魂。教师要勤于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认识,善于辩论,逐步做到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也不惟己。书本,教师,以及其他新的电教手段,本质上只是供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 ,我国教育正在迅速地从应试教育向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转变 ,这一重大转变 ,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涌现 .高素质人才必须从小培养 .我们认为 ,对有兴趣、学有余力的中小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方面的训练 ,是一种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虽然 ,各地不少学校都开展了数学竞赛活动 ,但数学竞赛活动能否良性地得到发展 ,则关键在于竞赛活动中的命题 .竞赛试题不能脱离中学的教学实际 ,过份地强调知识的提前介入 ,否则 ,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而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正因为如此 ,竞赛命题不能仅侧重于扩大知识面 ,而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中三个理论问题及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什么是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办好高职教育?怎样办高职教育?这三个有关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在理论界被反复讨论至今尚未完全明晰.本文根据社会人才结构分析认为,高职教育属于高级技术型人才教育;办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及人才结构现状的需求;而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现在用人单位的选人简直就是挑选媳妇,不仅讲究主观印象,还要运用科学方法评估。有不少求职者笔试时过五关斩六将,面试时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了解和熟悉一些面试考核方法,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尤为重要。一、了解企业面试的原则面试是对人才形象仪表、自信心及潜在心理进行全方位考察。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国际知名企业微软关注的是人才是否聪明,是否有创新激情,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专业潜能;民生银行重点考察求职者的悟性,“重文凭,不惟文凭”,关注应变能力和开创业务的能力;摩托罗拉招聘的原则是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坚持两个导向: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即职教发展面向经济增长方式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面向广大民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即专业设置面向就业岗位、学校工作为了学生就业、教学内容适应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讲话》高度概括了鸡西大学“十五”规划期的成功经验:只有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笃信发展是硬道理,创抓大机遇,我们的事业就会大发展;只有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笃信以人为本,我们的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始终以民主集中制为旗帜,笃信民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我们的事业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源泉;只有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笃信与时俱进,不惟上、不惟书、不囿于旧框框,我们的事业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讲话》着重阐释了校系两级班子建设方案,并就“十一五”计划期内学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实施方略作了缜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这期我们在此栏中刊发了题为《苹果切错了》和《我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两篇小学生的文章,都是围绕着“创造力”的主题谈的。文中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创造发明的憧憬贯穿始终。不惟上,不惟书,会发现,肯动脑,这正是培养有创造力人才所需要的。希望广大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多加引导,并希望您指导孩子把在这方面的收获总结下来寄给我们,通过本栏和读者们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