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母亲人格与5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母亲的经验开放性不仅影响儿童自主性总体的发展,也影响自主性两个维度-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的发展;母亲的宜人性与儿童自主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但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与自主性两个维度--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也呈正相关,但相关均不显著;母亲的外倾性影响儿童自我主张的发展,但与儿童的自我依靠和自主性总分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自主性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与儿童自我主张之间相关显著;心理氛围与儿童的自我控制及自主性总体之间相关显著;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自主性总体及其各维度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CSC)》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的项目进行实验.结果:(1)大学生在12周体育社团活动后,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时间因素上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冲动控制及自我控制总分组别因素上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冲动控制、健康习惯、专注工作及自我控制总分在时间*组别交互效应上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12周实验干预后,相应指标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自我控制在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之间无间接效应.结论:(1)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和心理韧性整体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心理韧性各维度影响效果不一.(2)自我控制在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自编的“3-6岁儿童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以“半年”为单位对3-6岁儿童自我控制进行测量,考察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和自我控制各维度之间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内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3-6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5岁到4.5岁是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女孩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男孩;男孩自觉性的发展水平滞后于自我控制其它维度的发展,而女孩自觉性的发展水平最高.为了提高3-6岁儿童自我控制水平,教育工作者应该依据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及依据不同年龄阶段自我控制的年龄和性别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5.
3~5岁儿童母亲关于儿童自主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性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至关重要,3~5岁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母亲观念对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影响很大。本研究以3~5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93名母亲初测,在此基础上形成封闭式问卷对461名母亲再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母亲重视儿童自主性的培养;2/3的母亲对儿童自主性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母亲关于幼儿自主范畴的观念呈现领域差异,通常倾向于在健康、安全、道德与礼貌领域对孩子进行规范,而在个人领域让孩子拥有较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劳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这才是一个对孩…  相似文献   

7.
核心自我评价: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663名中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概念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核心自我评价概念是一个二阶结构模型,具体由积极因子、消极囚子以及"现实-宿命"因子构成模型的二阶因子;经删除项日后,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在心理幸福感的"个人成长"维度,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学教师.(3)核心自我评价的积极因子与消极因子能很好地预测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调查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对广州市210名幼儿进行调查,探讨幼儿社会退缩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的消极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退缩呈正相关,并能预测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父母的内疚感引导、焦虑感引导、监管,与幼儿的沉默害羞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保护儿童与幼儿沉默害羞负相关;内疚感引导、权威控制、贬低儿童与儿童主动退缩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儿童主动退缩呈负相关;家长独立与儿童被动退缩呈正相关.父母应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并适度控制,同时应加强亲子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韧性的研究为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它关注的是儿童的积极保护力量和才能.心理韧性是个体良好适应不利环境及在遭遇挫折和逆境打击后迅速恢复的能力,心理韧性对儿童期个体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意志力的培养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期心理韧性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儿童自主性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儿童建立乐...  相似文献   

10.
城乡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测量的方法对城乡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所作结论是:在教养儿童方面,城乡母亲具体行为(支持与不支持各维度)均有差异;城乡儿童社会性发展诸多方面有差异;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显著相关,母亲支持行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性别因素对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支持了儿童发展的生态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